【香港學術及研究網路】 HongKongAcademicandResearchNetwork,簡稱HARNET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香港學術及研究網路由大學及理工學院計算機中心(UniversityandPolytechnicComputerCentre,簡稱UPCC)設立及管理,將政府大學及理工學院資助委員會(UniversityandPolytechnicGrantsCommittee,簡稱UPGC)轄下7所大專院校的電腦網路聯繫起來,提供圖書館館際線上目錄檢索、電子郵件及文件傳遞等服務,方便各院校之員生交互存取數據和通訊。
網路成員分別為香港大學(UniversityofHongKong,簡稱港大)、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簡稱中大)、香港理工學院(HongKongPolytechnic,簡稱香港理工)、香港城市理工學院(CityPolytechnicofHongKong,簡稱城市理工)、浸會學院(HongKongBaptistCollege,簡稱浸會)、香港科技大學(HongK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簡稱科大),和嶺南學院(LingnanCollege,簡稱嶺南)。
HARNET主機分布如本文最後之附圖所示。
網路成立之初(1986年),由速率4,800波德(baud)之資訊線路接撥,與海外聯繫最初透過電話線接撥UUCP網路,於1989年連接上BITNET,資訊交流大為改善。
其後大學及理工圖書館聯合諮詢委員會(JointUniversityandPolytechnicLibrariesAdvisoryCommittee)鑑於需求日增,認為必須提高圖書館館際線上檢索的效率,於是與大學及理工學院計算機中心商議改善方法,於1992年改用TI-環形網絡聯繫,速率達每秒1.544兆位(megabit),較前用之線路快300餘倍。
此外,又在網路上加設速率每秒64千位(kbps)的網間連接器。
連接北美洲網路INTERNET,使各院校員生進一步可以檢索世界各地之資料庫及圖書館目錄,及利用外國之超級電腦等。
HARNET目前已成為操作BITNET及CSNET之CorporationforResearchandEducationalNetworking(簡稱CREN)成員網路之一。
HARNET之作用在促進學術、教學及研究之資訊交流。
成員院校之教職員及學生均可使用此網絡,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圖書館館際線上目錄檢索:自1991年下半年起,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學院、城市理工學院、香港浸會學院均可在本校之電腦終端機通過HARNET進入其他4間院校圖書館之系統--港大及香港理工之DRS,科大之INNOPAC,浸會之URICA,城市理工之自建系統。
中大之DOBIS系統最近亦加入此網路。
嶺南學院因未購置電腦系統,目前未能加入。
各館使用者須熟悉各系統之運作方法,而各系統公共目錄檢索之功能,可在螢幕上加以比較觀摩。
各系統均能提供作者、書名、關鍵詞等檢索點。
至於期刊之館藏情況,各系統顯出之詳略程度,則各有差別。
現各校正利用此網路作館際查詢,以利互借書刊,省卻撥電話之麻煩。
(二)電子郵件:利用電腦終端機傳遞信息件至各學院。
香港大學目前每件郵件限於300,000個字節(Byte),但只可用英文,未能包括中文在內。
傳訊者不得作商業、推銷、交易、廣告等用途,但可以討論及比較產品之優劣。
代理商亦可回應各界對其產品之質詢。
使用者必須自律,以維持網路暢通,濫用者將會被取銷使用資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