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藏書錄〕】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武林藏書錄〕3卷,卷首1卷,卷末1卷,清丁申撰。
丁申,原名壬,字禮林,所居室曰竹書堂小如舟,因自號竹舟。
清浙江錢塘人。
宣宗道光9年生,德宗光緒13年卒(1829-1887),年59。
諸生,候選主事,因有嘉惠士林之義行,獲光緒帝賞四品頂戴。
申溫謹博雅,於鄉邦文獻,最為諳熟。
與弟丙,於咸、同之際,廣東因戰亂而散出之故家舊籍等,歷30年而八千卷樓遂聞名當世。
咸豐太平天國之亂,丁氏兄弟拾文瀾閣書於煨燼瓦爍中,得萬餘冊,並繕補殘闕,略復文瀾閣〔四庫全書〕舊觀。
丁申撰有〔武林藏書錄〕,又與弟丙謀刊叢書,自〔乾道臨安志〕以降,裒為10集百種,為〔武林掌故叢編〕,初刊於光緒9年;
復與丙重刻〔國朝杭郡詩輯〕、〔續輯〕,並博採道光以來之詩,而補錄前百餘年為舊書所未採者,編成〔國朝杭郡詩〕3輯。
〔武林藏書錄〕自序言某著書旨趣云:武林為浙中首郡,天水行都,聲名文物,甲於寰宇。
士多好學,家尚蓄書,流風遺韻,扇逸留芬。
歷歲既深,或遭兵火,或替雲礽,既毀縹緗,並亡簿錄,無緣覆瓿,遑論借瓻乎?
申幼耽竹素,長閱桑滄,既抱文瀾之殘帙,更補書庫之闕編,遺馥則卷守八千,末學則略窺萬一,採公私目錄,備古今掌故。
書分卷首、卷上、卷中、卷下、卷末5卷。
卷首記清代建造文瀾閣的經過。
卷上記自宋至清,杭州一地官家藏書、刻書、採書與地方進書的概略,中間並載錄一些當地藏置的圖書版本的目錄。
卷中至卷下,則列載杭州歷代私家藏書的故實,起於孫吳時的范平,訖於清代的朱學勤。
卷末載僑寓杭州的幾個藏書家,兼文學家或校刻家,如清代的知不足齋主人鮑廷博(本歙人)等。
最後並附以「釋道經版」,記載杭州佛寺道觀經版聚散之經過。
宋室南渡以後,杭州已成為東南文化中心之一,當時藏書與刻書者,除福建外,幾乎部集中在杭州。
吾人從是書中,可想像南宋以來文物之盛。
人才之眾,如書中所記之周煇、周密、杭世駿等人,都是著名文士,而高廉論宋元刻書的優點,及書賈作偽的技術,尤足以供研究版本者之參考。
卷上間錄當地藏置圖書版本的目錄,對研究版籍者,亦有史料價值。
總之,本書記述範圍雖只限於杭州一地,但也可見我國文物傳統之深遠與先人求知之辛勤。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