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書八法】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南宋鄭樵撰〔通志.校讎略〕中有〔求書之道有八論〕篇。
鄭氏曰:「求書之道有八,一曰即類以求;
二曰旁類以求;
三曰因地以求;
四曰因家以求;
五曰求之公;
六曰求之私;
七曰因人以求;
八曰因代以求。」
今分述於下:(一)即類以求:鄭樵曰:「凡星曆之書,求之靈臺郎。
樂律之書,求之太常樂工。
靈臺所無,然後訪民間之知星曆者。
太常所無,然後訪民間之知音律者。
眼目之方多,眼科家或有之。
疽瘍之方多,外醫家或有之。
紫堂之書多亡,世有傳紫堂之學者。
九曜之書多亡,世有傳九星之學者。
列仙傳之類,道藏可求,此之謂即類以求。」
所謂即類以求,就是求之於專家。
因為專家對於自己的研究範圍,比他人熟悉,同時收藏專門之書籍,亦較他人完備,向他訪求該類書籍,自較方便。
(二)旁類以求:鄭樵曰:「凡性命道德之書,可以求之道家。
小學文字之書,可以求之釋氏。
如素履子、玄真子、尹子、鬻子之類,道家皆有。
如蒼頡篇、龍龕手鑑、郭迻音訣圖字母之類,釋氏皆有。
周易之書,多藏於卜筮家。
洪範之書,多藏於五行家。
且如邢璹周易略例正義,今道藏有之。
京房周易飛伏例,卜筮家有之。
此之謂旁類以求。」
所謂旁類,乃指相關的學問。
專家除了收藏本行的圖書外,對於相關學問的書籍,也會研究與收藏,所以向專家訪求相關學問的書籍,亦不失為良方。
(三)因地以求:鄭樵曰:「孟少主實錄,蜀中必有。
王審知傳,閩中必有。
零陵先賢傳,零陵必有。
桂陽先賢贊,桂陽必有。
京口記者,潤州記也。
東陽記者,婺州記也。
茅山記,必見於茅山,觀神光聖跡,必見於神光寺。
如此之類,可因地以求。」
所謂因地以求,是說有些書籍跟地域有密切關係,這類書籍,最好能夠到相關的地域去訪求。
(四)因家以求:鄭樵曰:「錢氏慶系圖,可求於忠懿王之家。
章氏家譜,可求於申公之後。
黃君俞尚書關言雖亡,君俞之家在。
興化王棐春秋講義雖亡,棐之家在。
臨漳徐寅文賦,今莆田有之,以其家在莆田。
潘佑文集,今長樂有之,以其後居長樂。
如此之類,可因家以求。」
所謂因家以求,是說有些書籍跟某些家族有密切關係,所以這類書籍,最好能到相關的家族去訪求。
(五)求之公:鄭樵曰:「禮儀之書,祠祀之書,斷獄之書,官制之書,版圖之書,今官府有不經兵火處,其書必有存者,此謂求之公。」
所謂求之公,是說有些書籍民間不存,而官府必有典藏,此類書籍,可向官府訪求。
(六)求之私:鄭樵曰:「書不存於祕府,而出於民間者甚多。
如漳州吳氏,其家甚微,其官甚卑。
然一生文字間,至老不休,故所得之書,多蓬山所無者。
兼藏書之家,例有兩目錄。
所以示人者,未嘗載異書。
若非與人盡誠盡禮,彼肯出其所祕乎?
此謂求之私。」
所謂求之私,就是向民間的藏書家訪求,不過藏書家之祕藏,是不會經意示人的,必須要與藏書家以誠以禮來套交情。
(七)因人以求:鄭樵曰:「鄉人李氏,曾守和州,其家或有沈氏之書。
前年所進褚方回清慎帖,蒙賜百匹兩,此則沈家舊物也。
鄉人陳氏,嘗為湖北監司,其家或有田氏之書,臣嘗見其有荊州田氏目錄。
若跡其官守,知所由來,容或有焉,此謂因人以求。」
所謂因人以求,是說某些人因為作過某些地方的官,所以收藏一些跟該地區有關的書籍。
(八)因代以求:鄭樵曰:「胡旦作演聖通論,余靖作三史刊誤,此等書卷帙雖多,然流行於一時,實近代所作。
書之難求者,為其久遠,而不可跡也。
若出近代人之手,何不可求之有?
此謂因代以求。」
所謂因代以求,是指某些書籍因為年代久遠,容易湮滅亡佚的緣故。
因此鄭氏認為當代著作,應盡量蒐集完備,以免時間一久,訪求轉難。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