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22:28: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60卷、〔補遺〕1卷、〔未收書目補正〕2卷。

 

近代文獻學家胡玉縉(1859-1940)撰,王欣夫(1901-1966)輯。

 

〔四庫全書總目〕成書後,因係欽定,學者頗有顧忌,不敢直接撰寫糾繆訂補之作,而將其匡正補缺的意見散見於各種體裁的著述之中,胡玉縉遂從清人所著書志、讀書記、筆記、日記和文集中,博搜廣採,仍依〔四庫全書總目〕的次序,有選擇地予以輯補,匯為一編。

 

計成經部366種、史部749種、子部532種、集部741種,共補正圖書達2,388種,又〔補遺〕收經子集3類4種。

 

對阮元所編〔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也作了同樣的處理,補正了79種。

 

這是比較廣泛而詳備地採錄學者們對〔四庫全書總目〕所收各書進行論辨考證的資料而撰輯的著作,如〔四庫全書總目〕卷68史部地理類著錄的〔武功縣志〕一書,〔補正〕卷22中即輯入清人趙懷玉〔亦有生齋集〕、李慈銘〔孟學齋日記〕、陳澧〔東墊集〕和陸以湉〔冷廬雜識〕等書中的考評資料,並對趙李二說案稱:「趙跋自正論,李則尋好話頭耳!」

 

胡玉縉對〔四庫全書總目〕所收各書的撰者生平、編撰體例以及版本校刊等情況多有考證,如〔四庫全書總目〕卷50史部別史類存目著錄〔歷代帝王纂要譜括〕稱:「不著撰人名氏」。

 

〔補正〕卷17即訂補其事說:「〔絳雲樓書目〕有此書,陳景雲注云:二卷,宋孫應符撰」,則此書實有撰者。

 

胡玉縉對〔四庫全書總目〕的論斷還時有異議,如卷119子部雜家類二的〔拾遺錄〕條論該書〔儷考類〕說:「論文考古,亦多可採,上方楊慎則不足,下較焦竑則勝之多矣。」

 

〔補正〕卷36則駁之說:「是書全襲王應麟〔困學紀聞〕,不解提要何以竟未檢及?」

 

正因為它有這些優點,所以1964年版的〔出版說明〕才推薦這部書可「使我們能省時、省力地找到所需要的資料。

 

同時,他又常常把自己的意見和考辨提供出來,或補前人所未及,或就爭論的問題表示自己的看法,這就使本書的內容更加充實」。

 

〔補正〕收書量較〔四庫提要辨證〕為多,二者並為治〔四庫全書總目〕之學所必須;

 

但〔補正〕終以涉及量大,難免有疏漏之處,如〔永嘉叢書〕所錄〔四庫提要〕時有孫詒讓按語,〔補正〕在〔劉左史集〕錄孫案,而〔橫塘集〕、〔止齋文集〕、〔浪語集〕則失收孫案。

 

胡玉縉竭畢生精力撰〔補正〕,至卒時未有定本。

 

王欣夫受遺命為其整理補輯,又經十餘年,始於1961年9月成定稿。

 

1964年1月,中華書局乃據此定稿分上下兩冊出版問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07:12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