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未收書目提要〕】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清阮元任浙江學政巡撫時,蒐訪東南祕籍,凡〔四庫全書〕所未收錄之書及已收錄各書的異本,或以重資購求,或請人影寫精鈔,另倣〔四庫全書〕方式,每書各撰〔提要〕1篇,隨各書進呈內府。
仁宗敕令將這批書貯於養心殿,並賜名為〔宛委別藏〕。
後來阮元之弟亨及其子福,將提要原稿加以收集刊行,名曰〔揅經室外集〕。
又因附刊於〔四庫全書總目〕,故亦名〔四庫未收書目〕,凡5卷。
阮亨曾記載其兄進呈經過云:「兄官學政巡撫時,留意於東南祕書或借自江南舊家,購之蘇州番舶,或得之書坊,或鈔自友人。
凡宋元以前,為〔四庫〕所未收,存目所未載者,不下百種。
為兄訪求購借者,浙之鮑以文廷博、何夢華元錫、嚴厚民杰之力居多。
丙寅丁卯間,兄奉諱家居,次弟校寫,共得六十種,每種皆仿〔四庫〕書式,加〔提要〕一篇,丁卯冬服闋入覲,進呈乙覽,蒙賜披閱,獎賞有加。
戊辰己已復撫浙,續寫四十種進呈,亦各為〔提要〕一篇。
其書亦間有副本,藏於文選樓。」
由於係分次進呈,因而〔未收書目〕在圖書部次上,未按〔四庫〕部類排列群書,甚感零亂。
〔四庫未收書目〕著錄圖書173種,但丁申〔武林藏書錄〕稱174種,蔣光煦題〔揅經室外集〕絕句則稱175種,各家著錄種數不一。
審之清宮實際收藏則僅160種,780冊。
清宮所藏之所以不及〔揅經室外集〕所載,考其原因不外:(1)阮氏家人就家藏〔提要〕副本刊印,並未詳審部分圖書並未進呈。
例如嚴杰跋〔未收書目〕即曾說:「右提要一百七十五種,其中之祕史十五卷,因詞語俚鄙,未經進御。
又趙元鎮〔建炎筆錄〕一卷,已見趙氏〔忠正德文集〕,即〔四庫全書〕所云〔筆錄〕七篇是也,亦未進呈。」
(2)清內府藏書時有散佚,〔宛委別藏〕或亦不免。
民國70年(1981)商務印書館將原藏清宮之160種圖書予以影印出版,〔宛委別藏〕不僅已化身千百,且已成為一部叢書之整體,見藏於各地。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