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淵閣書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14:0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淵閣書目〕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文淵閣書目〕20卷,明英宗正統6年(1441)楊士奇編。

 

士奇本名寓,字士奇,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

 

協助他編製的,則有翰林院侍講學士馬愉、侍讀曹鼐等人。

 

洪武元年(1368)大將軍徐達攻入元都,接收元代祕書監所藏宋、金、元舊籍,轉送至南京,存放於文淵閣內。

 

成祖永樂4年(1406)曾命禮部遣使至民間蒐購補充。

 

成祖遷都北京後,於永樂17年下令將南京文淵閣所藏圖書每種各擇一部送北京文淵閣。

 

所謂北京文淵閣,其實並非一棟獨立建築,而是將午門內大學士直廬借稱為文淵閣。

 

終明之世,都未在北京真正建造一棟文淵閣。

 

這批圖書運抵後,成祖又再遣官到民間蒐購補充,合計當時藏在北京文淵閣的圖書,共約20,000餘部,近1,000,000卷。

 

其中有7/10是抄本,刻本只占3/10。

 

這些書分別貯放在100書櫥中,書櫥並以千字文編號,但卻沒有將書編成書目。

 

這些書籍由於保管不良,散佚過半。

 

直到英宗正統6年(1441),才由當時任職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的楊士奇奉旨整理,並編成一套〔文淵閣書目〕。

 

這部書目是完全配合書庫中的貯存形態編成的,凡20號、50櫥。

 

分類則不循前例,除書首立國朝類,以收明初帝王御製、敕撰、實錄等之外,以下分37個門類。

 

所著錄各書亦不記載作者和卷數,只有書名、冊數,及注明完全、殘缺、或闕。

 

綜觀其編排方式和分類情形,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部書目實際上只是一部登錄文淵閣藏書的清冊而已,並不是一部目錄學上的書目。

 

可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輕忽了它的價值。

 

因為明初徐達攻入元都時,他所接收的圖籍,除了元代的抄本、刻本之外,還包括了靖康之難時被金人擄去的宋代內府藏書,這些書籍後來也轉入了元人手中。

 

所以文淵閣所藏,實際上是宋、元、明三代的精華。

 

復以元史無藝文志,而文淵閣藏書在明代中葉以後又散失殆盡,因此,〔文淵閣書目〕的價值,也因為可以考索元明之際的藏書,而大幅提高。

 

〔千頃堂書目〕中著錄的〔文淵閣書目〕為14卷,不知其何所據。

 

四庫全書本分成4卷。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清代鮑廷博釐訂的20卷本,嘉慶年間顧修利入〔讀畫齋叢書〕中。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04:05 , Processed in 0.18751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