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過程】 Processof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體育教學過程是指從事體育教學時所實施的具體教學步驟而言。
由於學者的看法不同,實施體育教學的程序也不盡相同。
早期學者們大都把體育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也就是第一階段慢跑或做體操,第二階段講解及說明動作要領,最後第三階段則分組練習或比賽。
不過這種分法過於簡單,不易達到教學效果。
目前許多學者進一步把體育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階段,也就是五段式教學法,說明如下:1.準備運動:準備運動旨在讓學習者在做劇烈運動之前,先行熱身,在生理上及心理上均能有充分的準備,並有預防運動傷害的效果,教師在上課前都會指導學生做準備運動。
準備運動包括慢跑、徒手體操、伸展運動等,最好是能夠配合主要運動的動作特性來實施,例如棒球課的準備運動應包括慢跑、手、腳的伸展,手部肘關節、肩關節的活動等。
2.引起動機:根據教學原理,在教某一動作之前,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上課的動機,也就是提升學習者上課的興趣。
提升動機的方法有下列:(1)教材的選擇應適當:教材的選擇必須難易適中,適合學生的性別、年齡、程度及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等。
(2)教法趣味化:例如傳接球,二人一組傳接球較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如能改為四人一組,一邊二人相互傳接球,同時比賽那一邊較少漏接的,則會較具趣味性。
(3)設定目標:教學時應讓學生了解上課的目標在那裡,上完課後預定可達到何種程度應讓學生了解。
有了目標學生會產生自發性的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動機。
(4)改善場地器材設備:場地器材設備良好、運動無安全之虞,可提供方便學生運動。
3.示範說明:教師對所要教的動作應予以示範說明,如何操作,動作要領如何,理論根據在那裡等,以讓學生對動作有全盤性的了解。
示範說明包括教師親自示範、圖解、影片等。
4.分組練習:教師示範說明後,應讓學生嘗試練習,其目的在使學習者了解運動方法,學習運動的技能,並獲得足夠的運動量,以逐漸達到發展體能和促進身心正常發展的目標。
5.整理運動:主要活動結束後,應做整理運動,使學生恢復身心機能的平靜,並利用最後集合的時間檢討動作的缺點,說明改進的意見等,使學生認識本節課學習的成果及得失,並了解未來的上課課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