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赫】 Loch,Werner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羅赫是德國教育人類學家,其主要著作均以教育人類學為範圍,而且將現象學應用在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方面。
因此他極重視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他認為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應採用現象學的方法,其研究的步驟:第一個步驟為從人的生活實際研究入手,這是重視教育的內涵;
第二個步驟為從教育行為研究入手,這是重視人的能力。
他又認為教育人類學是從哲學與神學中所獨立出來的科學,其研究的範圍是在教育的觀點下有關於「人的科學」的研究。
因此教育人類學就是教育範圍以內的「內部人類學」。
這種「內部人類學」是吸收了教育理論而成的。
尤有進者,衡量人的本質是以教育條件為準,並注意時間的因素,也就是教育的時機問題。
人是什麼?
這是現代哲學中的一個大問題,哲學人類學就是在人的生活現象中找尋答案,並且去發現人類學的意義,其目的在了解人的本質的問題。
教育人類學的建立有助於對人的了解,因為教育人類學的建立往往是要借重於生物、醫學、心理學、社會學與民族學的研究成果做為基礎,尤其是借重其經驗,來增加教育人類學研究的興趣。
在以上所述的科學中,研究者在研究時,往往會問到:人的本質的意義是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研究人、了解人,會追尋人類學所能認識的根源。
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包括了人的一生,從教育的觀點出發,是根據教育條件與不同的人的生活去從事研究,確認「人是來自教育的,教育是來自人的」。
以上概念所產生之教育決定性的意義為:人在教育之中。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都是在教育之中。
它具有兩個意義:(1)人是處於教育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教育並非刻意的安排。
(2)人實施教育或接受教育,安排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這是刻意的安排。
人在教育之中,尚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教育過程,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處在教育過程之中。
他又認為教育人類學是新的科學,注意人的本質的研究,它有三個前提:1.對於人的本質的了解,是從人的生活現象與生活寶際去了解,此外並無更好的方法。
而人的生活現象與生活實際,就是生活情境、生活史、年齡等三方面。
2.人的本質並沒有固定的最後價值,也沒有限定,即以之為基礎的發展是無限的,人的發展潛力不應予以限定,應該鼓勵其發展。
3.人的本質並非單一的形式,而是由許多相關的因素互相作用而成的,人的本質如果改變,也是各種因素互相作用而成的。
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注重教育功能的研究,而教育功能又與人的能力有關,所以欲發揮教育功能必須把握人的能力。
因人的能力是學習的條件,它可用人類學的觀察方式獲得證明。
教育人類學最重要的課題,是要能從現在的眼光看到未來,並根據在人的本質之中學習的理念,作為教育人類學發展的取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