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5-9 12:00 編輯
【學習道德經第三十四章心得】
三十四章(原文)
大道汜,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成功不名有.
愛養萬物不為主,可名於大.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預習時我的理解是:
重要的、偉大的思想、學說分岔別流又回入主流的水流,它能夠、適宜影響。 眾多的、許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依賴、依靠它用、拿成長、滋長並且未推讓,達到成效非大家都知道的存在。 仁惠照顧、撫育眾多的、許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非當作最重要的,但是事物的稱呼至重要。 事情用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到底未當作差不多,所以可以達到自己程度之深。
2012年02月21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記錄老師的解釋為:
重要的方法分岔別流又回入主流的水流,他允許左邊與右邊。 眾多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依賴、依靠這個用產生至、到非言詞、文詞,達到成效非指稱、形容事存在。
珍惜修練許多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非變成牌位,豈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到、至差不多。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結局非當作差不多,所以可以促成他的重要的。
臻理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有如:一本化萬辭,萬辭皈一本。
就像別人說的收放自如,可以從頭推到尾,可以從尾導出因。
文章第一句就把這個道理先搬出來:“大道汜,其可左右”。
有時候我會想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為什麼千萬人之中他是您的另一半?
為什麼那麼多的老師,你對每個老師的授課接受能力不一樣?
為什麼你會這樣,別人會那樣?
也許冥冥之中有某種能量在影響我們。
文章接著說:“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成功不名有”。
天地萬物的起因,過程,結局一切都是這套天地運行的學術在主控,事物的結局非無風起浪或是用“死於非命”來解釋。
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循環都有其原因。
也許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但是學術的存在不會因為您的知道與不知道,了解與不了解,懂與不懂而為您改變。
只能說自己的學理不足,知識不足,認知不夠。
接著文章說:“愛養萬物不為主,可名於大”。
提示我們要運用天地萬物而提高自己的修練,而不是把萬物拿來當膜拜。
我們可以運用草藥來治療我們的病理,如果懂得天地運行學術,我們可以通過我們所居住的場所改變佈局來去除我們的病因所在。
其實說白了,一切都是依據有正確的,有作用的知識來主導我們改變生活,讓一切難題有解,心中有數。
如果能達到此境界真是非一般人,他能夠把萬物運用自如,難道還會把萬物來當膜拜嗎?
就像有人把十字架當避邪工具。
不過是自我安慰啦。
文章最後一句:“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講的是每個人的結局都不會是一樣的,就像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是專屬的,有其專屬空間,有其專屬的道路,所以每個人的結局是不會有一樣的。
世界人口之多,能名垂千古的有幾人呢?
有曰:“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今世果,今生做的事”。
我們這輩子的修練是為了這輩子能生活的更好,就像我們每天的努力是為了有美好未來一樣。
沒有隨手可得的智慧,沒有隨手可得的成功。
您在為您的幸福努力中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