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
●戊部(卷七十三至八十五)
◎闕題
守道德積善,乃究洽天地鬼神精氣。
人民C167行萬物,四時五行之氣,常與往來,莫不知其善者矣。
◎闕題
大慈孝順閭第一:慈孝者,思從內出,思以藏發,不學能得之,自然之術。
行與天心同,意與地和,上有益帝王,下為民間昌率,能致和氣,為人為先法,其行如丹青,故使第一。
明道德大柔閭第二:明經道德,為百姓先,學好道,善聚德,不致盜賊,上有益帝王化之,最真吉矣。
孝悌始學化善閭第三:始學欲為善,心中有庶幾。
去邪就正,且成仁行未化也。
佃家子謹閭第四:佃家謹力子,平旦日作,日入而息,不避勞苦,日有積聚,家中雍雍,以養父母,得土之利,順天之道,不敢為非,有益縣官。
大不仁之子、無義少年好兵聚奸閭第五:無義之人,不仁之子,不用道理,罵天擊地,不養父母,行必持兵,恐畏鄉里。
輕薄年少,無益天地之化,反為大害,并力計捕,捐棄溝瀆,不得藏埋。
不和家中、欺老愛少、共食異財閭第六:家將必敗,骨肉不和,不能相教,妄傳往來,更相逃避背本向末,其禍不救矣。
悔過棄兵閭第七:生于窮里,希有聞睹,不知善惡,有過天下,行不合天,賴有明君,使我就善,少不知學,長乃悔之,使善人賢士以五尺柱高,卒有去閭。
學者當考問之,一旦民皆為善矣。
悔過更合善閭第八:室學不成,禍亂悉生,賴有明君,知我情由,令我悔過,反致為人師矣。
大惡人邪貪敗化閭第九:尸祿邪惡貪賊,欺上害下大佞,名為官賊,似人之形,貪獸之情,無益天地陰陽,災深當誅亡。
除過復正悔事閭第十:悔過改行易心,少無善情,災害數生,朝過暮改,名為善人。
此十閭,古賢聖人之法,樂人為善,使不相賊傷,欲令各終天年,還反其道,防絕其本。
得睹太平之氣也。
◎闕題神者皆以規正,其根太相,太相系于帝王,因以正天行之。
其次根系于皇後,因以順地理。
中根系于眾聖,因以理陰陽。
細微小根系于庶民,因以理萬物。
大人為之得大,中人為之得中,小人為之得小,皆有可正也。
帝王行道德興盛,日大明,少道德少明;皇後行道德,月大光明,少道德少光明;眾賢行道德,星歷大耀,少道德少耀。
四根俱行道德,天下安寧,瑞應出,大光遠。
遙觀天象,風雨時善,夷狄歸心,災害自消。
今得天師書道德,以往付謹民,使謹民使歸上有大仁道德之君,可以平天下之理而長安身。
帝王尸上皇天之第一貴子也,皇後乃地之第一貴女也。
夫至神聖貴人,職當居百重之內,而反憂天下萬里之外,受天業,為陰陽六合八方持統首。
天地之尊位,為神靈所因任,上下洞極,萬物C167行之屬,莫不歸心。
于是作無上靈寶謁,能知天意、明于星歷之吏,名為太史,直事不得逋,日與夜迭上觀候天氣盛衰,三光之得失,樂得天敕戒以自安也。
十一月則修黃鐘,導地下之氣使上通,樂得後土意,以自安矣。
作明堂于太陽丙午之地,為其開八窗四達,樂通八方四時之氣,欲與八風四時之氣合其吉,以自安也。
明辟四門,樂得天下奇文殊策、希見之物、賢明異術,可以長安天下而消災異。
古者聖人在位,常力求隱士賢柔,可以共理。
愿聞四時為尊貴。
然,王氣乃為無氣之長也,眾氣所系屬,諸尊貴之君也。
王氣乃為天,為皇,為帝,為王,為太歲,為月建,為斗岡,為青龍,為大德,為盛興,為帝王,為無上王,為生成主。
是故王氣所處,萬物莫不歸王之;王氣所居,皆王而生,所背去悉死,由元氣也。
故王氣處陽則陽王,居陰則陰王,居天則天王,居地則地王,所處者皆王,受命主理。
是古者聖人王者,春東,夏南,秋西,冬北,六月中央,匝氣則謁見天,王氣乃尊于天。
當月建名為破大耗,當帝王氣沖,為名死滅亡。
元氣建位,帝王氣為第一氣,尊嚴不可妄當地。
月建後一為閉,閉者,乃天主閉塞其後陰休氣,恐來前為奸猾,干帝王建氣也,故閉其後也。
開者,天之法,不樂害傷也,故開其後者,示教休氣,為其有為奸者樂開使退去也。
不去當見收,收則考問之,則成罪。
罪則不可除,令死危,故後五為危。
危則近死矣,故後六為破。
天斗所破乃死,故魁主死亡,乃至危也。
故帝王氣,起少陽太陽,常守斗建;死亡氣,乃起于少陰太陰,常守斗魁。
是故後六將,天常休之空之,與地同氣,主閉藏匿奸宄與邪鬼物同處,不可妄開發。
古者賢人好生也,悉氣屬斗前,與天行并,故日吉,能有氣也。
諸為奸猾陰賊惡邪,悉象陰氣,屬斗後,故日衰,所為者兇。
元氣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為天也;分而生陰而成地,名為二也;因為上天下地,陰陽相合施生人,名為三也。
三統共長,長養凡物,名為財。
財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復理,因窮還反其本,故名為承負。
夫天道天心,遭不肖則亂,得賢明則理。
古者帝王得賢明乃道興,不敢以下愚不肖為近輔。
速以吾此文付上德之君行之,洞明者光。
以三氣相見問之,占十中十,所理悉理,此第一善明,可以為帝王使;占十中九,一氣亂不理,可為諸侯使;占十中八,二氣亂不理,可為凡人使;過此已下,名亂天正道,必有冤結,鬼神精伏逃不見,不可理,不能調和太平之氣。
子欲得道思書文,求道之法靜為根,為根,積精不止神之門,五德和合見魂魄,心神已明大道陳。
先知安危察四鄰,群神大來集若云,若是不息長壽君。
哉大道不用勤,形若死灰守魂神,魂神不去乃長存。
周者反始環無端,去本求末道有患,眾民失之不得完,思其意無失真言。
清靜為本非用錢,可不重愛明師言?師受師語不死焉。
愚者逆師與鬼鄰,不得正道入兇門,遂不復還去神,骨肉腐涂稱祖先,命已滅亡大窮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