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氣候變遷或致兩大古帝國的殞落】
一處地下鐘乳石洞窟內的石筍與石柱,科學家分析其上的沉積物可以推測形成期間當地雨量的變化。
(Getty Image) 研究:氣候變遷或致兩大古帝國的殞落
【12月8日訊】近日即將刊載於科學期刊《Quaternary Research》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根據發現於聖城耶路撒冷附近洞穴中的石筍,經由考古分析其上沉積物成分發現公元一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期間,當地經歷了一段雨量驟減的時期,而這段時間正好與兩大文明帝國羅馬與拜占庭帝國衰落時間相吻合,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巧合,是否因為氣候的變遷而導致兩大古帝國的衰敗。
領導這項研究的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地理學家約翰‧衛利(John Valley)表示:「不管是否這個氣候變遷削弱了拜占庭帝國,但它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往往這類氣候變化發生的同時,歷史上都記載著帝國的大變化」。
根據聖城附近的索瑞克石窟(Soreq Cave)內石筍上的沉積物,研究人員利用同位素方法分析其中的化學成分,可以得出降雨量的變化,先進的離子探針的使用,甚至可以精確估計當年每一季度的降雨量。
估測結果發現,在公元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期間,東地中海區域成為少雨的氣候,包括一段極端少雨的時期發生在在公元一世紀至公元四世紀。
索瑞克石窟形成於西元前二世紀至西元十一世紀期間。
事實上,類似的研究與技術也曾用來考證北美一千年前的乾旱時期,當時亦是馬雅文明衰敗的期間。
近期坊間知名人類學家的著作《歷史上的大暖化(The Great Warm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Civilisations)》也提出類似的觀點與證據,作者布萊恩‧費根博士(Brian Fagan)多年前即闡明連結氣候與人類歷史的獨特觀點,書中提出公元十世紀至十五世紀全球轉為溫暖,局部地區的乾旱引發了中國元朝的大飢荒、南亞吳哥窟文明的殞落與北美洲馬雅文明的瓦解,都與當時的氣候轉變有很大的關聯;饑荒連年,人民不得溫飽,帝國也因此由盛而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