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十三‧專方 中風門81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20:3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十三‧專方 中風門816

 

 

侯氏黑散(金匱) 治大風四肢煩重。

 

心中惡寒不足。

 

菊花(三兩) 白朮(一兩) 防風(八錢) 桔梗(六錢) 黃芩(四錢) 人參 茯苓細辛 當歸 乾薑 芎 桂枝 牡蠣(熬) 礬石(各二錢二分) 上十四味。

 

杵為散。

 

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初服二十日用溫酒調服。

 

禁一切魚肉大蒜。

 

常宜冷食。

 

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

 

熱食即下矣!冷服自能助藥力。

 

(外台借此治風癲疾)大風四肢煩重。

 

脾土受風水之製。

 

土氣內結,不能敷布於四末也。

 

心中惡寒不足者。

 

胸中為濁氣填塞。

 

心火內蘊,不得發越。

 

熱極反兼寒化也。

 

方中用菊花為君。

 

以解心下之蘊熱。

 

防、桂、辛、桔以升發腠理。

 

參、苓、白朮以實脾杜風。

 

芎、歸以潤燥熄火。

 

牡蠣、礬石以固澀腸胃。

 

使參、朮之性。

 

留積不散。

 

助其久功。

 

乾薑、黃芩一寒一熱。

 

寒為風之向導。

 

熱為火之反間也。

 

用溫酒服者。

 

令藥性走表以開其痺也。

 

冷食而禁諸熱物者。

 

恐礬得熱而下,不能盡其藥力。

 

以礬石性得冷即止。

 

得熱則下也。

 

郭雍曰。

 

黑散本為滌除風熱。

 

方中反用牡蠣、礬石止澀之味,且令冷食使藥積腹中。

 

然後熱食,則風熱痰垢與藥漸次而下也。

 

風引湯(金匱 千金名紫石散) 除熱癱癇。

 

並治大人風引。

 

小兒驚癇瘈瘲 。

 

日數十發。

 

大黃 乾薑 龍骨(熬,各一兩二錢) 甘草 牡蠣(熬。

 

各六錢。)

 

滑石 石膏(各一兩八錢。)

 

赤石脂 紫石英 白石脂 寒水石(如無。

 

石鹽代之) 桂枝(各一兩。

 

千金作桂心) 上十二味。

 

杵節。

 

以韋囊盛之。

 

取三指撮。

 

井花水三升煮三沸。

 

溫服一升。

 

(巢氏借治香港腳。

 

郭雍借治火逆。)

 

風者外司厥陰。

 

內應肝木。

 

上隸手經。

 

下隸足經。

 

中見少陽相火。

 

所以風自內發者。

 

由火熱而生也。

 

風生必害中土。

 

土病則四末不用。

 

聚液成痰。

 

癱者風木挾痰注於四肢也。

 

癇者風熱擾其經脈內應於心主也。

 

前方祛風外散。

 

此方引風內泄,故用大黃。

 

兼甘草、桂枝、滑石、石膏以化風熱。

 

乾薑以為反諜。

 

使火無格拒之虞。

 

石英、寒水以潤血燥。

 

石脂、龍骨、牡蠣以補塞其空。

 

絕風火復來之路也。

 

千金三黃湯(金匱) 治中風手足拘急。

 

百節疼痛。

 

煩熱心亂惡寒。

 

經日不欲飲食。

 

麻黃 黃芩(各三錢。

 

八分) 獨活(三錢) 細辛(一錢五分) 黃耆(六錢) 上五味,水煎溫服。

 

一服小汗。

 

二服大汗。

 

心熱。

 

加大黃錢半。

 

腹滿。

 

加枳實一枚。

 

氣逆。

 

加人參三錢。

 

悸。

 

加牡蠣二錢。

 

渴。

 

加栝蔞根二錢。

 

先有寒。

 

加附子一片。

 

石頑曰:此方。

 

千金云仲景三黃湯。

 

治惡寒經日不止。

 

不欲飲食。

 

全似內外虛寒之候,而方中反用黃芩之苦寒。

 

豈不礙麻黃輩之溫散乎。

 

既用麻黃。

 

復用黃耆。

 

豈不礙表氣之閉拒乎。

 

曷知惡寒經日不止。

 

雖有似乎虛寒,而實衛虛不能勝邪所致。

 

不欲飲食,亦是風熱內蘊之故。

 

觀煩熱心亂一語。

 

病情灼然,故方中雖以麻黃、獨活、細辛開發腠理於外,即以黃芩清解風出於內。

 

更慮衛虛難於作汗。

 

乃以大劑黃耆助之。

 

與黃耆建中之義不殊,其用黃耆之意有二。

 

一以佐麻黃開發之權。

 

一以杜虛風復入之路也。

 

方後復雲。

 

心熱加大黃。

 

言服前藥後心中煩熱不除。

 

知黃芩不能祛之外散,即以本方加大黃以引之下泄也,其加枳實。

 

加人參。

 

加牡蠣。

 

加栝蔞等法,或治旺氣,或助本元。

 

各隨標本而施。

 

加附子者。

 

專佐麻黃之蒸發。

 

助黃耆溫經。

 

殊非陰寒之謂。

 

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同源異 。

 

詳金匱以千金二字名方。

 

珍重之也。

 

千金祖金匱之意而銜其集曰。

 

備急千金方。

 

不忘祖述之本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5:57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