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十二 嬰兒門下 餘毒79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19:2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十二 嬰兒門下 餘毒796

 

 

痘瘡平塌倒 破爛之証。

 

用藥得以收靨者。

 

餘毒發泄未盡,必循經絡而出。

 

發為癰毒。

 

看何經絡而用藥。

 

俱以托裡解毒為主,如未潰腫硬者。

 

排毒散。

 

隨元氣虛實加減。

 

外用生黃豆嚼爛罨之,或大黃酒煮。

 

入真綠豆粉敷之,或蛇蛻蘸生豆漿貼之。

 

若潰腫而膿未透。

 

解毒內托散加白芷、鯪鯉甲。

 

外用海石細研蜜調敷之,如已潰膿盡者。

 

十宣散加連翹、忍冬。

 

凡痘後餘毒發癰。

 

根赤而作癢者。

 

氣虛也。

 

四君子加當歸、芍藥。

 

色赤而腫痛者。

 

血熱也。

 

四物湯換生地加犀角、鯪鯉甲、連翹、忍冬。

 

腫而不潰者。

 

氣血兩虛也。

 

托裡消毒散。

 

潰而不愈者。

 

脾氣虛弱也。

 

六君子加歸、、忍冬。

 

若發於皮膚之外,或大片小片如塗朱,或作核腫痛。

 

不可摸者,此名紫丹瘤。

 

五內毒盛。

 

雖用解毒藥,亦難消散。

 

從上發者。

 

過心即死。

 

從下發者。

 

過腎則死。

 

急以瓷鋒砭去惡血。

 

毒腫未平。

 

再與砭之。

 

更須內奪其毒。

 

得以開泄也。

 

若皮膚發出隱隱紅斑搔癢,或紅塊者,俗名蓋痘痧。

 

消毒飲加防風。

 

若收靨安好。

 

忽然手足厥冷,此脾氣虛弱。

 

不可認作寒証。

 

參 內托散加桂枝。

 

若手足忽然拘攣,不能屈伸者,此外感風寒濕三氣。

 

勿用發散耗血之藥。

 

十全大補湯。

 

用桂枝、蒼朮。

 

骨節痛。

 

加羌、防。

 

有痘瘡收靨後。

 

忽然下痢膿血者,此毒瓦斯流入大腸。

 

須二三日間。

 

聽其下盡。

 

然後清熱利小便。

 

再後補脾健胃。

 

不可用止澀之劑。

 

若熱毒蘊蓄於肺。

 

閉塞咽喉。

 

則口張不食。

 

欲吐不吐。

 

乾嘔聲嘶,此胃中有瘡腐爛。

 

最凶之兆。

 

急用消毒飲加甘、桔、黑參、牛蒡、竹葉。

 

並磨犀角水救之。

 

遲則咽爛而死。

 

若腹痛脹滿。

 

煩躁氣急者,此毒入於脾。

 

當用枳實導滯湯利之。

 

否則喘急厥冷,難治矣!若痘後勝常飲食。

 

日漸羸瘦,此氣血兩虧。

 

胃中虛火也。

 

錢氏異功散、四物湯。

 

並加黃連。

 

相間服之。

 

更節飲食為要。

 

若大便秘結。

 

毒盛血枯也。

 

消毒飲加生地黃、麻仁、杏仁以潤之。

 

因多服熱藥燥結者。

 

消毒飲加麻仁、芍藥、山梔。

 

若口舌生瘡。

 

赤者為心脾蘊熱。

 

宜涼膈散。

 

白者為心肺有熱。

 

宜清肺湯。

 

外以青布蘸水拭淨。

 

用馬鳴散摻之。

 

收靨時。

 

口舌生瘡,及患齒疳者,皆由餘毒不解。

 

乘於陽明,而熏逼上焦也。

 

宜清胃化毒。

 

甘露飲加犀角、連翹。

 

咽痛者,亦由餘毒留於管龠。

 

肺受火淫而為腫痛也,如聖飲。

 

若收靨之後。

 

目閉不開,或生翳膜。

 

疼痛昏暗者。

 

俱宜涼血解毒清心瀉肝。

 

隨証治之。

 

若收靨未齊。

 

忽發餘毒,而身面目睛俱赤者,難治。

 

翁仲仁雲。

 

痘瘡既靨之後,或成癰腫。

 

人固知為餘毒矣!不知氣高而喘息作聲。

 

擷背抬肚者。

 

餘毒之在肺也。

 

痰涎稠粘。

 

切牙戛齒。

 

泄瀉不止而口臭者。

 

餘毒之在脾胃也。

 

盜汗出於胸前。

 

向午則熱而渴者。

 

餘毒之在心包也。

 

睡中多驚。

 

身常發熱。

 

餘毒之在肝也。

 

耳葉與尻常熱。

 

餘毒之在腎也。

 

眼合不開。

 

身腫不消。

 

壯熱不清。

 

鬱鬱不樂。

 

諸經皆有餘毒也。

 

又須知發於巔頂及胸者,為心經之毒。

 

發於臂肘及背者。

 

肺經之毒。

 

發於脅膝及筋聚處者。

 

肝經之毒。

 

發於七節之傍及尻上者。

 

腎經之毒。

 

發於正面及咽者。

 

胃經之毒。

 

肝肺及胃之毒多易治。

 

心毒多危。

 

腎毒不必治也。

 

大抵血熱毒盛而發者,其毒必 腫色赤。

 

能食便秘。

 

並宜消毒飲加解毒涼血藥。

 

胃氣實者。

 

排毒散微下之。

 

若氣虛毒盛而發,其毒必漫腫色淡。

 

食少便滑。

 

雖用參、耆內托。

 

多不可治。

 

若用犀角、芩、連、地黃之屬。

 

是速其斃也,如遍身流注清水。

 

延綿不已者,不治。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6:04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