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痢25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4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痢257

 

 

喻嘉言曰:內經云:下痢發熱者死,此論其常也。

 

仲景云:下痢手足不逆冷。

 

反發熱者不死。

 

此論其暴也。

 

蓋暴病有陽則生。

 

無陽則死,故虛寒下痢。

 

手足不逆冷。

 

反發熱者,或其人臟中真陽未漓,或得溫補藥後。

 

真陽隨返,皆是美征,此但可收拾其陽。

 

協和其陰。

 

若慮其發熱。

 

反如常法。

 

行清解之藥。

 

鮮有不殺人者矣!金匱申下痢發汗之禁。

 

謂下痢清穀。

 

不可攻表。

 

汗出必脹滿。

 

蓋以下痢一傷其津液。

 

發汗再傷其津液。

 

津液去則胃氣空,而下出之濁氣。

 

隨勢上入胃中。

 

遂成脹滿。

 

求其下痢,且不可得。

 

寧非大戒乎。

 

傷寒厥痢發熱。

 

與下痢發熱。

 

迥然不同。

 

傷寒厥而且痢。

 

為虛寒之極。

 

所以反能食者則死。

 

反發熱者不死。

 

若痢証則能食者不死。

 

發熱者多死也。

 

周慎齋曰。

 

凡生病處,皆為陰為火。

 

為陽氣不到。

 

若陽氣所到之處。

 

斷無生病之理。

 

痢疾不發於夏,而發於秋者。

 

蓋夏時陽氣盡發於表。

 

太陰主裡。

 

濕土用事。

 

純陰無陽,或過食生冷。

 

積而不化。

 

積久成熱。

 

痢之所由起也。

 

不發於夏者。

 

無陽則陰不運。

 

發於秋者。

 

陽氣入裡。

 

攻之使然也。

 

治法。

 

宜以苦寒之藥。

 

燥濕滌熱。

 

佐以辛熱助陽。

 

開鬱達氣,故曰:行血則便紅自愈。

 

調氣則後重自除。

 

雖然,亦有虛實之辨。

 

淺深之別。

 

未可以概治也。

 

心者。

 

血之主也。

 

肺者。

 

氣之主也。

 

凝滯則傷氣。

 

鬱熱則傷血。

 

氣既病,則心肺亦病矣!而小腸者。

 

心之合也。

 

大腸者。

 

肺之合也。

 

二經皆出納水穀。

 

轉輸糟粕之官也,而胃又為大小腸之總司。

 

肺移病於大腸,則氣凝澀而成白痢。

 

心移病於小腸,則血凝澀而成赤痢。

 

大小俱病,則赤白互下。

 

胃土傳濕熱於大小腸者。

 

痢色兼黃,如胃中先傷冷物。

 

以致胃寒不能游溢精氣上輸於脾。

 

脾即不能散精以上歸於肺,則津液留滯於胃,即為胃家之積,其証嘔逆惡心,其狀色如桃膠而不臭。

 

右關脈沉細而緊。

 

宜用濃朴、木香、乾薑、肉桂、吳茱萸等。

 

虛人可用附子理中湯。

 

非大小腸積之可比也。

 

至於色之黑者。

 

分為二種,如焦黑之黑者,此熱極反兼勝己之化也。

 

黃芩芍藥湯下香連丸,如漆黑之光者。

 

此瘀血凝久而然也。

 

桃核承氣湯。

 

丹溪謂仲景可下者。

 

悉以承氣下之。

 

大黃之寒,其性善走。

 

佐以濃朴之溫。

 

善行滯氣。

 

緩以甘草之甘。

 

飲以湯液。

 

蕩滌腸胃。

 

滋潤輕快。

 

積行則止。

 

局方例用熱藥為主。

 

澀藥為臣。

 

用之於下痢清白者猶可,其裡急後重者,皆屬於火。

 

又加以溫熱之藥。

 

非殺而何。

 

大凡熱痢。

 

仲景雖有用大承氣者。

 

然皆指傷寒熱邪傳裡致病。

 

非滯下之謂。

 

蓋大黃專攻濕熱。

 

在所必需。

 

芒硝專攻燥結。

 

滯下總有裡急後重,其積滯已是下注,故無復用芒硝之理。

 

若系寒積。

 

又須薑、桂、吳茱萸以溫之。

 

以寒積多屬於虛也。

 

至於通因通用。

 

原有兩法。

 

有酒蒸大黃。

 

有蠟丸巴豆。

 

分析甚明。

 

況滯下多因寒滯鬱熱而成。

 

世俗恆用薑茶煎。

 

赤。

 

倍芽茶。

 

白。

 

倍生薑。

 

往往獲效。

 

豈可偏執為熱哉。

 

積有新舊之分。

 

舊積者。

 

氣血食痰所化也。

 

新積者。

 

舊積已去。

 

未幾而復生也。

 

然舊積宜下。

 

新積禁下,其故何也?蓋腸胃之熟腐水穀。

 

轉輸糟粕者,皆營衛洒陳於六腑之功。

 

今腸胃有邪,則營衛營運之度。

 

為之阻滯,不能施化,故衛氣鬱而不舒。

 

營血澀而不行。

 

於是飲食結痰停於胃。

 

糟粕留於腸。

 

與氣鬱血澀之積。

 

相挾而成滯下矣,必當下之以通其壅塞。

 

既下之後。

 

升降仍不行。

 

清濁仍不分,則衛氣復鬱。

 

營血復澀。

 

又成新積。

 

烏可復下乎。

 

但理衛氣。

 

和營血。

 

以調順陰陽,則升降合節。

 

積亦不滯而自化矣!然舊積亦有不可下者。

 

或先因脾胃之虛,不能轉輸其食積,必當調補脾胃。

 

兼行氣之藥。

 

俾虛回而痢自止。

 

世俗治痢。

 

只守清熱破氣攻積涼血利水等法。

 

雖朝夕更醫。

 

出入增減。

 

不過如此。

 

已瀕於危。

 

猶曰血色依然。

 

腹痛未減。

 

誰敢溫補。

 

死無後悔。

 

傷哉。

 

痢初起時。

 

便見膿血者,宜調氣和血。

 

氣分藥必不可少。

 

若但見白膿。

 

宜調氣消積。

 

不可用血藥。

 

引邪入於血分,必變膿血也。

 

白痢初起。

 

裡急後重。

 

頻欲登圊,及去而所下無多。

 

才起而腹中復急,皆濕熱凝滯所致。

 

胃苓東加木香、砂仁。

 

血痢初起。

 

腹痛迸迫,或脈數大。

 

身有微熱者。

 

先與小建中湯和之。

 

中有肉桂。

 

伐肝和營最捷。

 

膿血稠粘。

 

勢甚不可遏者。

 

黃芩、芍藥、延胡索、木香、砂仁。

 

腹痛。

 

少加肉桂以和之。

 

血積稠濃。

 

可用黃連。

 

若略見少血,或稀淡者。

 

不可便用苦寒。

 

戕犯胃氣。

 

為害不淺也。

 

凡血色紫黯。

 

屢服涼藥,而所下愈多。

 

作冷痢治,故血色如豬肝。

 

如紫草,如莧菜汁者。

 

非炮薑不治。

 

理中湯去參。

 

加肉桂、木香、肉果、烏梅。

 

純下血而色鮮濃濃者,此心脾伏熱也。

 

大黃黃連瀉心湯。

 

有食積。

 

枳朮丸加濃朴、黃連、木香、延胡索。

 

赤痢初起。

 

宜加延胡。

 

最散血積。

 

小兒八歲已內者。

 

作食積治。

 

風入腸胃。

 

純下清血,或濕毒下血。

 

胃風東加枳殼、荊、防。

 

風入腸胃。

 

下痢青綠雜色。

 

神朮湯。

 

下痢腹痛異常。

 

脈沉而緊。

 

無熱証者。

 

先以薑、桂之類溫之。

 

後理積滯。

 

裡急而至圊反不能即出者。

 

氣滯也。

 

疏通為主。

 

重則小承氣。

 

輕則黃芩芍藥湯。

 

裡急而頻見污衣者。

 

氣脫也。

 

補中益氣去當歸加木香。

 

濕熱下痢後重。

 

升陽除濕湯。

 

虛滑而後重者。

 

圊後不減。

 

以得解愈虛故也。

 

養臟湯。

 

白痢初起。

 

但腹痛後重,不能食。

 

小便卻清痢者,為虛寒。

 

二陳湯加炮薑、焦朮、濃朴、木香、砂仁。

 

能滌除痰積。

 

宜加用之。

 

後重本因邪壓大腸墜下。

 

是以用大黃、檳榔輩,此實也。

 

若久痢後重不除,此脾氣下陷之故。

 

宜升、柴以升提之。

 

檳榔、枳殼皆當禁用。

 

若肺氣鬱在大腸。

 

腹痛後墜。

 

理氣藥中。

 

須加桔梗以開之。

 

亦有積已去而過食濃味生冷復重者。

 

建脾兼消導為主。

 

痢如膠凍,或如鼻涕,或如魚腦,此為冷痢。

 

先用木香、焦朮、豆蔻、砂仁、濃朴。

 

次用理中湯加木香。

 

不應。

 

更加訶子、粟殼。

 

下痢脈遲緊。

 

腹痛未欲止。

 

當溫消之。

 

枳實理中湯。

 

下痢清白。

 

手足厥冷。

 

腹痛不已。

 

附子理中湯。

 

積久冷痢。

 

少腹酸痛。

 

結滯不爽,及下久連年不止。

 

千金溫脾湯。

 

冷痢。

 

去甘草。

 

加桂心。

 

倍香附、人參。

 

熱痢。

 

去桂心。

 

加大黃一錢。

 

薑、附、人參各減一錢。

 

久痢不瘥。

 

雖所下漸減,而津血枯槁。

 

肛門澀滯者。

 

千金羊脂煎潤以導之。

 

羊脂。

 

本經專主下痢脫肛。

 

腹中絞痛,而世罕知用。

 

惜哉。

 

暴下積日久不止。

 

千金附子湯。

 

久痢虛冷滑脫。

 

脈細。

 

皮寒少氣。

 

畏食不能言,或時發虛熱者。

 

附子理中湯加肉桂、肉果、訶子。

 

下痢臍下攪痛。

 

桃花丸。

 

下痢久脫。

 

虛冷白滯。

 

大桃花湯。

 

熱痢二三年不止者。

 

濃朴湯。

 

久痢。

 

所食之物皆不化。

 

四肢沉重。

 

肌肉消盡。

 

椒艾丸。

 

下痢發熱。

 

自汗脈弦者。

 

是伏邪所發。

 

法當從表解散。

 

倉廩湯。

 

有一方長幼相染者。

 

謂之時疫痢,亦宜倉廩湯。

 

一種陰虛痢疾。

 

切戒攻積之藥。

 

凡見痢下五色。

 

膿血稠粘。

 

滑泄無度。

 

發熱煩渴。

 

臍下急痛。

 

至夜轉劇而惡食,或下鮮血者。

 

便屬陰虛。

 

急宜救熱存陰為主,如駐車丸、阿膠丸、歸連丸、阿膠梅連丸、千金黃連湯、黃連阿膠湯、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等方選用。

 

下痢至夜發熱。

 

煩渴引飲。

 

為津液受傷。

 

內水虧竭。

 

燎原之火自焚,不得不引外水以濟急。

 

切不可用香燥之藥。

 

錢氏白朮散加烏梅。

 

下痢失氣者,當利小便。

 

陰氣前通,則陽氣自化矣!五苓散加木香。

 

痢仍不止。

 

以訶子、濃朴、橘皮等分。

 

丸服。

 

下痢大孔痛。

 

宜溫之。

 

黃耆建中加木香、當歸。

 

痢後大便秘澀。

 

裡急後重。

 

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膽,此為氣虛下陷。

 

慎勿利之。

 

但舉其陽,則陰自降矣!補中益氣湯加防風。

 

下痢後裡急後重不除。

 

風邪傷衛。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7:43 , Processed in 0.10741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