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外科理例 內托225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7 23:3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外科理例 內托2254

 

 

一婦患瘰癧延至胸腋,膿水淋漓,日久,五心煩熱,盜汗,食少嗜臥,月水不調,臍腹作痛。

 

予謂血虛而然,非止 瘡。

 

服逍遙散,月餘小可,更服八珍湯加牡丹皮、香附子,又月餘而經通,再加黃 、白斂,兩月而愈。

 

(此憑証也。)

 

一人勞倦,耳下 腫,惡寒發熱,頭疼作渴,右脈大而軟,當服補中益氣湯。

 

彼自用藥發表,遂至嘔吐,始信。

 

予用六君子湯,更服補中益氣湯而愈。

 

(此憑証也。

 

大抵內傷,榮衛失守,皮膚間無氣滋養,則不任風寒,胃氣下陷,則陽火上沖,氣喘發熱,頭痛脈大,此不足之証也。

 

誤作外感表實而反泄之,寧免虛虛之禍?東垣云︰內傷右脈大,外感左肺大,當以此別之。

 

雖然,以左右脈別內外,此亦雖憑,必須察形,觀色,審証,參之以脈,乃得不誤。

 

丹溪治一老人飢寒作勞,患頸痛,發熱惡寒,骨節疼痛,無汗妄語,脈洪數而左甚,治以參、耆、歸、朮、陳皮、甘草,每貼加附子一片,五貼而愈。)

 

一少年九月間發熱,頭痛妄語,大渴形肥,脈數左大,以參朮為君,茯芍臣, 佐,附子一片使。

 

蓋人肥而脈左大於右,事急矣,非附則參 無捷功。

 

五十貼,大汗而愈。

 

此皆在左脈大,丹溪悉以內傷治之,若依執東垣作外感,寧不殺人?一婦年二十二歲,耳下結核,經水每過期,午後頭痛,服頭痛藥愈甚。

 

治以八珍湯加柴胡、地骨皮,二十餘劑,愈。

 

(此憑証也。)

 

一婦 瘡,潰後發熱,煩躁作渴,脈大無力,此血虛也。

 

以當歸補血湯,六劑頓退,又以聖愈湯數劑,少健,加以八珍湯加貝母、遠志,三十餘劑而斂。

 

(此証憑脈也。)

 

一婦患,四肢倦怠,類癢証,以養氣血,健脾胃而愈。

 

(此憑証也。)

 

一人患,痰盛,胸膈痞悶,脾胃脈弦,此脾土虛肝乘木也,當實脾土,伐肝木為主。

 

彼以治痰為先,乃服苦寒化痰藥,不應,又加破氣藥,病甚,始用六君子湯加芎歸,數劑,飲食少思;以補中益氣湯加白朮,月餘,中氣少復,又以益氣養榮湯,月餘,腫消而氣血亦復。

 

夫右關脈弦,弦屬木,乃木盛而克脾土,為賊邪也。

 

虛而用苦寒之藥,是虛虛也。

 

況痰為病不一,主治之法不同。

 

凡治痰,利藥太多,則脾虛而痰反易生,如中氣不足,必用參朮為主,佐以痰藥。

 

(此憑証與脈也。)

 

一人患瘰癧,久而不斂,神思困倦,脈虛。

 

予欲投以托裡,彼為不然,乃服散腫潰堅湯。

 

半月後,發熱,飲食少思,復求治。

 

投益氣養榮湯三月,喜其謹守,得以收救。

 

(此憑証也。)

 

齊氏曰︰瘰瀝結核,初覺,宜內消之;如經久不除,氣血漸衰,肌寒肉冷,或膿清稀,毒氣不出,瘡口不合,聚腫不赤,結核無膿,外証不明者,並宜托裡。

 

膿未成者,使膿早成,既以潰者,使新肉早生。

 

氣血虛者,托裡補之,陰陽不和,托裡調之。

 

大抵托裡之法,使瘡無變壞之証,所以宜用也。

 

一人患瘰久而不斂,膿出清水,面黃羸瘦,每清晨作泄。

 

與二神丸數服,泄止,更以六君子加芎歸,月餘,肌體漸復,灸以豆豉餅,及用補劑,作膏藥貼之,三月而愈。

 

(此憑証也。)

 

一婦潰後核不腐,以益氣養榮湯,三十餘貼,更敷針頭散腐之,再與前湯,三十餘劑而斂。

 

一人患 腫硬,久而不消,亦不作膿,服散毒藥不應,令灸肘尖二穴,更服益氣養榮湯,月餘而消。

 

一人尚硬,亦灸前穴,服前湯,膿成,針之斂。

 

嘗治二三年不愈者,連灸三次,兼用托裡藥,即愈。

 

一人患 腫痛,發寒熱,大便秘,以射干連翹散,六劑熱退大半,以仙方活命飲,四劑而愈。

 

一婦耳下腫痛,發寒熱,與荊防敗毒散,四劑,表証悉退,以消腫潰堅湯,數劑,消大半,再用神功栝蔞散,四劑而平。

 

(以上俱憑証也。)

 

一婦肝經積熱,患 作痛,脈沉數,以射干連翹湯,四劑少愈,更用散腫潰堅丸,月餘而消。

 

一婦肝經風熱,耳下腫痛發熱,脈浮數,以薄荷丹治之而消。

 

一人年二十歲,耳下患, 痛,左關脈數,此肝經風熱所致。

 

以荊防敗毒散,三貼,表証悉退,再與散腫潰堅丸,月餘平復。

 

(已上俱恁脈也。)

 

一婦因怒耳下腫痛,以荊防敗毒散加連翹、黃芩,四劑而愈,(此無脈証,而用發表藥,必有所見也。)

 

嘗治前証旬日不消者,以益氣血藥,及飲遠志酒,並效。

 

無膿自消,有膿自潰。

 

一人因怒耳下腫,或脅作痛,以小柴胡湯加青皮、紅花、桃仁,四劑而愈。

 

(此憑証也。)

 

一人腫硬不作膿,脈弦而數,以小柴胡湯兼神效栝蔞散,各數劑,及隔蒜灸數次,月餘而消。

 

(此憑脈與証也。)

 

一婦頸痛不消,與神功栝蔞散,六劑少定,更以小柴胡加青皮、枳殼、貝母,數劑,痛腫減大半,再以四物、小柴胡,數劑而平。

 

一人氣血已復,核尚不潰,用針頭散及必效散各三次,不旬日而愈。

 

(此皆憑証也。)

 

一婦年三十,患瘰癧已潰不愈,與八珍湯加小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香附、貝母,五十劑,形氣漸轉,更與必效散二服,瘡口遂合,惟氣血未平,再用藥三十餘劑而平。

 

治瘰癧,用必效散與栝蔞散相間,服之神效。

 

(今人不論虛實,概用必效散,殊不知斑蝥性冷大毒,利水破血,大損元氣。

 

若氣血實者用此劫之,而投補劑或可愈。

 

若虛而用此,或用追蝕之藥,瘀肉雖去,而瘡口不合,元氣虛,不可救。)

 

一人耳下患核五枚,如貫珠,年許尚硬,面色痿黃,飲食不甘,勞而發熱,脈數濡而澀。

 

以益氣養榮湯六十餘劑,元氣已復,患處已消,一核尚存,必效散進二服而平。

 

一婦瘰癧不消,膿清不斂,用八珍湯少愈。

 

忽肩背痛,不能回顧。

 

此足太陽經氣鬱所致,當服防風通氣湯。

 

彼云︰瘰癧,膽經病也,是經火動而然。

 

自服涼肝降火之藥,反至不食,痛盛。

 

予診之,胃氣弱甚,先以四君加陳皮、炒芍藥,羌活、半夏、蔓荊子,數劑,食進痛止,繼以防風通氣,二劑而愈。

 

(此皆憑脈與証也。)

 

一人神勞多怒,頸腫一塊,久而不消,諸藥不應。

 

以八珍湯加柴胡、香附,每日更隔蒜灸數壯,及日飲遠志酒二三杯,漸消。

 

一婦月經不行,漸熱,咳嗽肌瘦,胸膈不利,頸腫一塊,日久不消。

 

令服逍逍散,月餘,更服八珍湯加丹皮、香附,又月餘,加黃 、白蘞,兩月餘,熱退腫消,經行而愈。

 

一人因暴怒,項下腫痛,胸膈痞悶,兼發熱,用方脈流氣,二劑胸膈利,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熱退。

 

肝脈尚弦澀,以小柴胡加芎歸、芍藥四劑,脈証頓退。

 

以散腫潰堅丸,一料將平,惟一核不消,服神仙無比丸,二兩而瘳。

 

(此憑証與脈也。)

 

一小兒周歲,項患胎毒,俟有膿出碗許,乳食如常,用托裡藥,月餘而愈。

 

又一兒患此,待膿自出,幾至不救。

 

大抵瘡淺宜砭,瘡深宜刺,使瘀血出於毒聚之始,則易消也。

 

況小兒氣血不弱,膿成不針不砭,鮮不斃矣。

 

一人項下患毒已成,因畏針烙,延至胸,赤如霞,其脈滑數,飲食不進,月餘不寐,甚倦。

 

予密針之,膿出即睡,覺而思食,用托裡散,兩月而愈。

 

又一人患此,及時針刺,數日而愈。

 

又一人素虛患此,畏針,直潰通項頰,氣血愈虛而死。

 

一人耳後患毒,脈証俱實,宜用內疏黃連湯。

 

彼以嚴冬不服寒劑,竟至不救。

 

羅謙甫曰︰用寒遠寒,用熱遠熱。

 

假者反之,雖違其時,以從其証。

 

又云︰凡治病必察其下,謂察時下之宜而權治之。

 

故曰經者,常也;法者,用也;醫者,意也,隨其所宜而治之,則萬全矣。

 

一婦因怒項腫,後月水不通,四肢浮腫,小便如淋,此血分証也。

 

先以椒仁丸數服,經行腫消,更以六君子加柴胡、枳殼,數劑痊。

 

亦有先因小便不利,後身發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宜葶藶丸治之。

 

《良方》云︰婦人腫滿,若先因經水斷絕,後致四肢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

 

水化為血,血不通則復化為水矣,宜服椒仁丸。

 

一 婦咽間如一核所哽,咽吐不出,倦怠發熱,先以四七湯而咽利,更以逍遙散愈。

 

一婦所患同前,兼膈不利,肚腹膨脹,飲食少思,睡臥不安,用分心氣飲並效。

 

(以上皆憑証也。)

 

一婦久鬱,患 不潰,既潰不斂,發熱口乾,月水短少,飲食無味,日晡尤倦,以益氣養榮湯二十餘劑,少健。

 

予謂︰須服百劑,庶保無虞。

 

彼欲速效,反服斑蝥之劑,及用追蝕毒藥而復結,以致不能收斂,流水不止,遂致不救。

 

一人因勞而患,怠情發熱,脈洪大,按之無力,宜用補中益氣湯。

 

彼不信,輒服攻伐之劑,吐瀉而死。

 

大抵此証原屬虛損,若不審虛實,而犯病禁、經禁,鮮有不誤。

 

凡治先以調經解鬱,更以隔蒜灸之,多自消。

 

如不消,即以琥珀膏貼之,候有膿則針之,否則變生他証。

 

設若兼痰、兼陰虛等証,只宜加痰藥,不可干擾餘經。

 

或氣血已復而核不消,卻服散堅之劑,至月許不應,氣血亦不覺損,方進必效散,或進神仙無比丸,其毒一下,即止二藥,更服益氣養榮湯數劑,以調理。

 

瘡口不斂,豆豉餅、琥珀膏貼之。

 

虛甚,而不慎飲食起居七情者,俱不治。

 

此証以氣血為主,氣血壯實,雖不用追蝕之藥,亦能自腐,但取去其核,易於收斂。

 

若氣血虛,不先用補劑,而數用攻蝕之藥,適以自敗。

 

若發寒熱,眼內有赤脈貫瞳人,亦不治。

 

一脈者,一年死,二脈者,二年死,最驗。

 

(《靈樞經‧寒熱篇》)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2: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