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336】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
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註〕:
風水得之內有水氣,外感風邪。
風則從上腫,故面浮腫,骨節疼痛惡風,風在經表也。
皮水得之內有水氣,皮受濕邪。
濕則從下腫,故胕浮腫,其腹如鼓,按之沒指,水在皮裏也。
非風邪,故不惡風,因水濕故不渴也。
其邪俱在外,故均脈浮,皆當從汗、從散而解也。
正水,水之在上病也。
石水,水之在下病也。
故在上則胸滿自喘,在下則腹滿不喘也。
其邪俱在內,故均脈沉遲,皆當從下、從溫解也。
黃汗者,汗出柏汁色也。
其脈沉遲,藏內有寒飲;身發熱者,經外有伏熱。
寒飲故胸滿,四肢頭面浮腫;伏熱若久不愈,故必致癰膿也。
由此推之,可知黃汗是內飲外熱,蒸鬱於中,從土化而成也。
以黃汗而列水病之門者,亦因水之為病而腫也。
〔集註〕:
程林曰:風水與皮水相類屬表,正水與石水相類屬裏,但風水惡風,皮水不惡風,正水自喘,石水不自喘為異耳。
尤怡曰:風水,水為風摶,因風而病水也。
風傷皮毛,而濕流關節,故脈浮惡風,而骨節疼痛也。
皮水,水行皮中,內合肺氣,故其脈亦浮,不兼風,故不惡風也。
其腹如鼓,即內經:□□然不堅之意。
以其病在皮膚,而不及腸藏,故外有脹形,而內無喘滿也。
水在皮者,宜從汗解,故曰:當發其汗。
正水,腎藏之水自盛也。
石水,水之聚而不行者也。
正水乘陽之虛,而浸及上焦,故脈沉遲而喘。
石水因陰之盛而結於少腹,故脈沉、腹滿而不喘也。
黃汗,汗出沾衣如柏汁,得之濕熱交病,而濕居熱外,其盛於上而陽不行,則身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則浸及於裏,而榮不通,則逆於肉裏而為癰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