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5 12:0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三


此文很可能參考了邢雲路的《古今律曆考》一書,因兩者的用語甚至訛誤之處均頗為接近。


入清以後,中、西法的爭辯更加激烈,導致欽天監中對四餘的存廢、定義以及推步之法,曾做了幾次大尺度的修改。
 

由於清代各年所頒的《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曆》,現留存尚多,如筆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即見有從康熙朝以迄光緒朝大部分的《七政曆》,其中康熙元年至五年的曆,乃由湯若望負責編製,後因「曆獄」的發生,導致西法遭廢,故自康熙六年的《七政曆》起,又重新使用舊法,但從康熙九年以後,因「曆獄」的平反,《七政曆》中又再度使用西法。
 

下文即以這些曆日為基本的史料,試析四餘內容的演變。
  

湯若望在其於順治初年所上的新法中,嘗有「四餘刪改」一條,稱「羅喉即白道之正交,計都即中交,月孛乃月行極高之點,至於紫氣一餘,無數可定,《明史》附會,今俱改刪」,在此,湯若望雖仍以正交(或天首、陽曆口)為羅喉所在,中交(或天尾、陰曆口)為計都所在,但實際上卻已將傳統正交及中交的定義顛倒,同樣地,天首與天尾或陽曆口與陰曆口的定義亦被顛倒,亦即當時乃以白道過黃道的升交點為羅喉(此又回復先前自印度所傳入的定義),以降交點為計都。
  

除了顛倒羅、計的定義之外,新法所推兩曜的行度,亦與舊法明顯有差。
 

黃白交點的運動,自古多以為是均勻退行的,但湯若望則認為此一運動不僅速率不均勻,甚至連方向亦有順有逆,並稱其所推為「正交(中交)實行(指實際行度)」,以別於舊法所推的「正交(中交)平行(指平均行度)」。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存康熙元年至五年的《七政曆》中,我們即可清楚見到羅、計位置順逆參差的現象。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康熙五年《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曆》部分書影,此曆乃據新法所編。
 

其中所記的三欄座標,從上而下分別對應於月孛、羅喉及計都三曜。
 

由於中國傳統的星占術數與天主教教義甚不相容,故湯若望以正交(中交)實行推步羅、計的目的,應是為屏棄四餘的迷信色彩,而在曆中引進較科學的內涵。
 

然而依據現代天文知識的了解,正交(中交)實行之值,並不可能出現明顯順行的情形,事實上,湯若望當時所推的躔度與黃白交點實際黃經間的誤差,甚至要較舊法所用的單純平均值為大。
  

至於月孛的行度,新、舊法同以為是均勻順行的,但據推算,月亮遠地點的實際黃經度,雖然在較長的時間區隔下,大致保持順行,但在較短的時距(如數天一測)內,其在黃道上的運行速率不僅不均勻,甚至連方向亦有順有逆,變化既快且幅度亦相當大。
 

亦即當時新法所推羅喉、計都及月孛三者的座標,並非真如湯若望所宣稱的較密合天行。
  

湯若望在欽天監中所行用的新法,在順治十四年時,首次遭到回回天文家吳明炫的嚴厲抨擊,吳明炫此舉或為回回科當時所受一連串排擠而引發的強烈反彈。
 

其中顛倒羅計一事,所以變成爭執的焦點之一,部分原因或與此兩曜在《回回曆》中的地位相關,因用《回回曆》推步日、月食時,得先推求此兩曜的位置,如欲求日食的食分,即需知計都的行度,又如曆中判斷月食可否發生的條件,即為「望日太陰經度與羅喉或計都度相離一十三度之內,太陰緯度在一度八分之下,為有食」。
 

白道升交點黃經度(Longitude of the Ascending Node)的理論值變化。此圖為自雍正十二年正月初一日(最左)起,每十天計算一次的結果。
 

月亮遠地點黃經度(Longitude of Apogee)的理論值變化。
 

此圖為自雍正十二年正月初一日(最左)起,每兩天計算一次的結果。
   

至於刪除紫氣一事,吳明炫採取的是一非理性的論據,他諂稱順治帝不尚殺,並以此乃木德之驗,而因紫氣為木之餘氣,故他認為此即印證紫氣之必有,並稱紫氣即所謂「東方之白氣」。
 

湯若望除反駁吳明炫「強援東方之白氣以為紫氣」外,並稱:「苟如其說,則天下臣民安享恬熙,皆不必感朝廷而感紫氣,而自古暴虐如桀紂,皆得卸咎於紫氣之無靈」。
  

吳明炫當時亦沿舊說強調四餘皆所謂的餘氣,湯若望對此則提出強有力的質疑,曰:
 

夫所謂餘氣,必其與本星相連者也……
 

如其果連,則今年正月朔,土在辰宮五度,炫所指土之餘氣乃在丑宮,是相連有三宮也;
 

火在寅宮二十六度,炫所指火之餘氣乃在未宮,是相連有五宮也。
 

一星之氣而占天九十度或百五十度,有是理乎?
 

如謂餘氣不與本星相連,則何所見,而以在辰之土,妄指其餘氣在丑,在寅之火,妄指其餘氣在未,又有是理乎?


指稱四餘的位置根本不與其本星相連,故實無理由謂之餘氣。
 

但在吳明炫此一抨擊新法的事件中,由於四餘的爭論較難驗證,以致全案的焦點在稍後即被轉移至觀測水星伏見一事,吳明炫並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之下慘遭失敗。
  

康熙三年,楊光先在掀起「曆獄」時,又再度將刪改四餘一事提出,並詭稱:
 

人傳新法之由,是利瑪竇以千金買回回科馬萬言之《二百年恆年表》,其紫氣未經算授,故新法有三餘而無四餘,其說似乎近真。
 

今考《見界總星圖》之度數,可見其學之不自胸中流出,始信傳聞之不謬也。


楊光先並對新法提出有力的反擊,稱:四餘自隋、唐始有,而若望今亦有三餘,是若望又與隋、唐同,而未嘗新也!
 

而所謂新者,僅刪除紫氣而已,若真見古法之為無,則四餘應該盡削,若真見唐、宋曆之為有,則四餘應當盡存,何故存羅、計、月孛,而獨刪一紫氣耶?
 

不古不今,不無不有,成何斷案。
 

如以紫氣無體,則月孛又何嘗有體耶?
 

何得獨存於若望耶?
 

若望之言曰:「月孛是一片白氣,在月之上」,使月孛果在月上,則月孛一日當同月行十二度,一月一週天,何故九月而始歷一宮耶?
 

況月上之白氣,有誰見之耶!


文中批評湯若望既稱古法並無四餘,而是自隋、唐始有,卻不曾盡削四餘,又,四餘皆無體,但湯若望卻僅以紫氣無體而刪之。
 

再者,湯若望以月孛是月上的一片白氣,楊光先即以湯若望原駁四餘非木、水、火、土四星餘氣的相似論據加以反駁。
  

楊光先並曾在「曆獄」審訊的過程中,供稱萬曆丙辰年間東方嘗出現一道白氣,直衝紫微垣,經觀測後,以為是紫氣所變,萬曆皇帝因而遣官祈禱。
 

楊光先在口供中即諂稱紫氣乃東方木旺之氣,由於世祖在稍後不久入主中原,故「紫氣實乃我朝創業之吉兆,湯若望獨刪四餘內紫氣一曜,不知意欲何為?」
 

湯若望在庭上則辯稱己亦曾見到萬曆年間之白氣,但他以為此乃彗星而非紫氣。
  

對於西士所強調與推算交食攸關的羅與計都,楊光先則從傳統的看法出發,認為「羅屬火,計屬土,其所躔宿度各有吉凶之應,每聞星士推算五星,俱必按羅、計之序,以定人休咎,是以不宜顛倒」,並駁湯若望曰:
 

羅、計無體,不知其何以知隋唐之羅非羅、計非計也?
 

豈羅、計親對若望言:「我是羅非計,我是計非羅」,不然何所據而顛倒之耶!
 

敬授人時,以便民用,使之趨吉避凶,茲以火羅為土計,以土計為火羅,火土異用,生剋異宜,令民將何從也!


康熙四年,楊光先成功地自天主教天文家手中取得欽天監的控制權,由於五年的《七政曆》已來不及重編,故自六年的《七政曆》起,始又以傳統的方式推步並定義四餘。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6-29 08: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