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文物展 追溯懷生校史】
更新日期:2010/11/11 00:17 張舒涵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當年嚴謹的教育下,在學校被老師打,回家又被父母打,整天都在挨打中度過,這樣的學校卻孕育出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校友會會員江天一,憶起當年在台北空軍子弟學校(現今懷生國小)求學的光景仍念念不忘。
懷生國小10日至20日在圖書室舉辦「空軍子弟學校文物展」,引領民眾探索動盪時期承負教育與安定軍心的「空軍子弟學校」的歷史足跡。
空軍子弟學校文物展展出當年學生作業,作業內容有許多「反共」思想,小小年紀,就希望從軍報國,殺朱拔毛後光復大陸,透過這些歷史文件可一窺當時的時代氣氛。
北市懷生國小10日舉辦空軍子弟學校文物展。
懷生國小前身為台北空軍子弟小學,後移交給北市府,改名為懷生國小,以紀念空軍烈士陳懷(與蔣中正合照者)(圖文/于欣可)
空軍學校歷史足跡
懷生國小校長丁福壽追溯懷生國小的前身,最早始於杭州的「中央航空學校子弟學校」,由參軍長周至柔在民國23年創辦;後因8年抗戰,一路隨國民政府遷到成都、南京,直到民國38年跟著失守的國民政府遷來台灣;台北空軍子弟學校之所以改為懷生國小,丁福壽解釋,國民政府經費拮据,民國56年時,總統蔣中正下令將13間空軍子弟學校歸給教育部;台北空軍子弟學校則以黑貓中隊殉職成員陳懷生(本名陳懷)的名字命名。
台北空軍子弟學校第23屆的江天一和父親都是軍人,3個孩子都讀過懷生國小,現年68歲的他對當年的教育讚不絕口。
江天一說,當時要進空軍子弟學校,不論老師或學生都要考試,每晚7至9點,老師會強制學生留校晚自習,交通車是軍隊大卡車,分批載著學生和軍官上下學;老師皆出身軍官,要求嚴厲,連毛筆字寫得不漂亮都會被處罰。
多采的校園歲月
江天一表示,空軍和陸、海軍不同,空軍開飛機就能輕易逃亡,要當空軍需經嚴厲的家庭背景、思想考核;不但要家世清白,還要有強烈的愛國思想,確保不會投共。
政府為了安定軍心,對空軍眷屬也特別優渥,空小學生每天早上至少有一杯牛奶、一顆雞蛋。
上了中學,軍校學生每天除了運動、讀書,也教西餐禮儀跟舞蹈;學生放學回家後,還會召集同學偷偷開派對,灑些滑石粉在地板,就能盡情舞蹈,他很懷念那段管教雖嚴格,生活卻多采多姿的校園歲月。
他說,空小在嚴厲管教下辦學有成,栽培出不少政商名流,例如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考試院院長姚嘉文、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等皆從此校畢業。
數十年來,空軍子弟學校悠遠的歷史,隨著歲月塵封在懷生國小的儲藏櫃。
丁福壽說,直到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校友會向校方的尋求協助,才將這些文物整理展出,透過導覽員解說,讓在校生尋回學校的歷史根源,瞭解學校演變,更珍惜現有的學習資源。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1/131/2goa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