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書法作品】
鄭燮(1693-1765)清代著名畫家。
字克柔,號板橋。
江蘇興化人。
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衛隆進士。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
做官期間,不肯逢迎上司,頗能關心人民疾苦,饑荒年歲,曾因擅自開倉賑濟,拔款救灾,獲罪罷官。
後來長期在揚州以賣畫爲生。
受石濤、八大山人影響較深,又發揮了自己的獨創精神,爲“揚州八怪”之一。
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爲最工,用筆秀勁瀟灑,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芳蘭數叢,濃墨畫花,秀逸多姿;濃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橫溢,神理俱足。
他主張“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
重視深入生活,觀察寫生。書法雜用篆、隸、行、楷幷以隸爲主,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一格,自調用爲六分半書,人稱之謂“亂石鋪街”體。
兼長篆刻,古樸不俗。
人評“鄭板橋有三絕,曰畫、曰詩、曰書。三絕中又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 馬宗霍《書林藻鑒》引《松軒隨筆》)。
鄭板橋喜將“茶飲”與書畫幷論,他在《題靳秋田素畫》中如是說:“三間茅屋,十裏春風,窗裏幽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
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這暇,閉柴扉,扣竹徑,對芳蘭,啜苦茗。
時有微風細雨,潤澤于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爲 此日之難得也。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鄭板橋,他的書畫以“清、勁、怪”遺世,給了後人很獨特的美學啓示。
他的書法很“另類”,篩檢真草隸篆用筆,獨創一體,自稱“六分半書”;字形變化多端,章法詭譎有致,搖曳多姿,真可謂是書中奇寶,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再次傳達出作者既是性情自由的,却是心態不平的感覺.這個板橋先生,很像我們現代許多不是特別得志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既是心態不平的,却是性情自由的,反用一下,其實,殊途同歸。
1、鄭板橋即鄭燮的書法特點。
他的書法,楷書學《瘞鶴銘》、黃山谷、二王,寫得清新亮麗;後來參以隸書的波磔、篆書的結構、行草的用筆,創造了一種稱“六分半書”的新書體,以楷、隸爲主,把楷、草、隸、篆四體融爲一體,幷且用作畫的方法去寫,這是他在書法藝術上大膽獨創。他的字用筆方法多樣,綫條類似他所畫的竹子;在結體上進行誇張,使長窄的字更加長窄,寬的更寬,斜的更斜;章法布局上,大小錯落,上下左右互相響應,疏密相間,所謂“亂石鋪街”,富有節奏韵律感。
鄭板橋的書法出現在推崇帖學的清代書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有衆多對聯、條幅、條屏等墨迹傳世。
2、鄭板橋即鄭燮的書法代表作。
他的《滿江紅》行書軸是行草代表作,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鄭板橋因爲善畫半竹,筆致飄逸,超越當時流行的媚俗風氣之上,再加上他的書法往往匯合了篆、隸、楷、行、草五體,從而開成了自己獨特的個人風貌,自稱“六分半書”。
此幅是他晚年的作品,書寫的是他的老師陸震(號種園)所作的《滿江紅》詞一闕。全軸以行、草爲主,兼參以篆、隸、楷的用筆、結體、行筆或拙實,或秀潤,或凝厚,或飄逸。
《滿江紅》行書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