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十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227】
(十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
可攻裡也。
手足 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
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濃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濃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炙大者)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
若更衣者,勿服之。
脈遲不惡寒,表罷也。
身必重,陽明主肌肉也。
短氣腹滿而喘,胃實也。
潮熱,陽明王於申酉戌,故熱作於此時,如潮之有信也。
手足 然汗出者,脾王四肢而胃為之合,胃中熱甚而蒸發。
騰達於四肢,故曰此大便已硬也。
承氣者,承上以逮下,推陳以致新之謂也。
曰大者,大實大滿。
非此不效也。
枳實泄滿也。
濃朴,導滯也。
芒硝,軟堅也。
大黃蕩熱也。
陳之推新之所以致也。
汗多,微發熱惡寒,皆表也。
故曰,外未解也。
其熱不潮,胃中未定熱,陽明信不立也。
小承氣者,以滿未硬,不須軟也。
故去芒硝而未復致大下之戒也。
更衣,古人致大便之恭也。
夫胃實。
一也。
以有輕重緩急之不同,故承氣有大小調胃之異製,湯有多服少服之異度。
蓋稱物平施,由義之謂道也。
然則竊三益而濫稱承氣者冒也。
惡足與語道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