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8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市「國際‧七夕文化交流展」開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22:2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市「國際‧七夕文化交流展」開幕

 

更新日期:2010/08/08 20:45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國際七夕文化交流展8日在台南市民權路公會堂開幕。許添財市長、日本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野中薰、臺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畢黎麗及許多國際友人都出席參加,並一同品茗、體驗日本的茶道文化


許添財市長強調府城舉辦七夕文化交流展具有多元、多角度的意義,期使發揚傳統文化、增進親子交流、國際文化藝術的欣賞,讓世界基本共同的偉大人類價值,能夠普及傳播。


許市長指出,在世界各地辦理與七夕相關活動的城市越來越多,傳統上日本有京都乞巧奠、仙台七夕祭、中國的泉州與廈門有七夕的類似活動。

 

這些可說是同出一源,而府城今年又有廣州市有中國乞巧第一村—珠村與鵲橋的連結,這些城市是最美最友善的城市。

 

農曆7月有人說是鬼月,許市長說7月是感恩月、孝親月、博愛月,平常我們在家敬拜祖先,到了農曆7月也祭拜無主、遭限制無法自由活動的靈魄,屬於博愛佈施迴嚮的月份。

 

7月逢暑假,正是父母子女在家團聚的親子月,而在此時府城有做16歲的活動,更增添了這時光的寶貴與令人懷念。


文化觀光處表示,歷年來於府城七夕時節,以「一、十六歲。二、乞巧。三、都市」為題,展出異地文化資產,拓展巿民國際視野,期待能具體了解文化創意產業成功的經營典範,喚起對傳統習俗的回憶並達成教育傳承的功效。


農曆7月初7“七夕節”俗稱乞巧節,是一個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

 

台灣府志:『人家女兒、羅瓜果、線針於中庭,為乞巧會』。

 

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的習俗」。

 

「七娘媽生,做16歲」是府城悠久的民間傳統,傳說七娘媽是孩子保護神,於孩童出生即派遣「鳥母」隨身保護孩童平安、健康、長大成年。

 

孩童到了16歲的七夕-七娘媽生日這天,感恩七娘媽的庇祐照顧,備牲禮、香燭祭拜七娘媽,也辭別「鳥母」。


廣州的乞巧節又稱“七姐誕”、“擺七娘”,獨具特色,姑娘們穿針引線驗證巧手,製作手工藝品競賽巧藝,不同地區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異其趣。

 

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等日常生活中精細原料製作各種微型花果、人物、器物、宮室等工藝品,幾乎可以亂真。

 

七夕前後,將各種奇巧的手工藝品擺在祠堂或自家八仙桌上祭拜七姐,以祈求智慧與靈巧。

 

尤其這5年來,在天河區珠村舉辦的乞巧文化節,已經發展成為重要文化節慶,規模盛大,意義深遠,進一步擴大乞巧文化影響力,形成廣州市一大文化品牌,珠村也獲得「中國乞巧第一村」的美譽。


在日本,七夕的傳統活動仍保存於京都「冷泉家」,以詩與樂傳頌8百年歷史的「乞巧奠」,肩負著保留傳統文化使命。在陰曆7月7日向牛郎星、織女星獻上山珍海味,乞求技藝進步,並以詩、歌、舞、樂歡度此一浪漫節日。


仙台市的「七夕祭」,更是日本地方三大節慶之一。在仙台,七夕雖已被成功轉型為商業觀光活動,卻仍與社會經濟活動緊密結合,華麗的和紙裝飾品粧點著節日,不變的是向織女乞求婦女手藝精進。


發源自中國流傳於東亞的七夕,經多少歲月流轉終於在台灣的台南重逢。

 

今年度交流時間自8月8日至16日共計9天。

 

首次加入廣州市展品。藉由七夕的因緣,時空交會,在文化古都隆重展出。

 

京都的「乞巧奠」、仙台市的「七夕祭」、府城的「七娘媽生,做十六歲」、「乞巧會、對月穿針」,廣州天河區「乞巧節--“七姐誕”、“擺七娘”」,乞巧節的慶祝活動因時地不同,而各具特色,仍以牛郎織女為主軸的故事傳頌著。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8/17/2apwj.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23:52 , Processed in 0.1718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