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病證-血證-紫斑】
紫斑:血液溢出於肌膚之間,皮膚表現青紫斑點或斑塊的病症,稱為紫斑。
亦有稱為肌衄及葡萄疫者。
如《醫宗金鑑•失血總括》說:「皮膚出血曰肌衄。」
《醫學入門•斑疹》說:「內傷發斑,輕如蚊跡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無頭痛身熱,乃胃虛火游於外。」
《外科正宗•葡萄疫》說:「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鬱於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發在遍體頭面,...…邪毒傳胃,牙根出血,久則虛人,斑漸方退。」
多種外感及內傷的原因都會引起紫斑。
外感溫熱病熱人營血所出現的發斑,可參閱溫熱病學的有關內容。
本篇主要討論內科雜病範圍的紫斑。
內科雜病的紫斑,可見於西醫學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
此外,藥物、化學和物理因素等引起的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亦可參考本篇辨證論治。
血熱妄行症狀:皮膚出現青紫斑點或斑塊,或伴有鼻衄、齒衄、便血、尿血,或有發熱,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眩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十灰散。
方中以大薊、小薊、側柏葉、茜草根、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棕櫚皮收斂止血,丹皮、梔子清熱涼血,大黃通腑瀉熱。
且大薊、小薊、茜草根、大黃、丹皮等藥均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全方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優點。
熱毒熾盛,發熱,出血廣泛者,加生石膏、龍膽草、紫草,沖服紫雪丹;熱壅胃腸,氣血郁滯,症見腹痛、便血者,加白芍、甘草、地榆、槐花,緩急止痛,涼血止血;邪熱阻滯經絡,兼見關節腫痛者,酌加秦艽、木瓜、桑枝等舒筋通絡。
陰虛火旺症狀:皮膚出現青紫斑點或斑塊,時發時止,常伴鼻衄、齒衄或月經過多,顴紅,心煩,口渴,手足心熱,或有潮熱,盜汗,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寧絡止血。
方藥;茜根散。
該方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有陰虛火旺表現的血證。
方中以茜草根、黃芩、側柏葉清熱涼血止血,生地、阿膠滋陰養血止血,甘草和中解毒,臨床應用時尚可根據陰虛、火旺的不同情況而適當化裁。
陰虛較甚者,可加玄參、龜板、女貞子、旱蓮草養陰清熱止血。
潮熱可加地骨皮、白薇、秦艽清退虛熱。
若表現腎陰虧虛而火熱不甚,症見腰膝痠軟、頭暈乏力、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可改用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酌加茜草根、大薊、槐花、紫草等涼血止血,化瘀消斑。
氣不攝血症狀:反覆發生肌衄,久病不癒,神疲乏力,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萎黃,食慾不振,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補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
本方為益氣養血、補氣攝血的常用方,可酌情選加仙鶴草、棕櫚炭、地榆、蒲黃、茜草根、紫草等,以增強止血及化斑消瘀的作用。
若兼腎氣不足而見腰膝痠軟者,可加山茱萸、菟絲子、續斷補益腎氣。
上述各種證候的紫斑,兼有齒衄且較甚者,可合用漱口藥:生石膏30克,黃柏15克,五倍子15克,兒茶6克,濃煎漱口,每次5-10分鐘。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592&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