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追想曲上戲劇院 歌仔戲團圓夢】
一個外台歌仔戲班,如何圓夢走進國家戲劇院舞台?
秀琴歌仔戲團25年最大製作《安平追想曲》不僅述說一段愛情與漂泊的故事,秀琴歌仔戲團的演員們,更是用自身體現一段圓夢的動人過程。
團長張秀琴在國家戲劇院的接待室,面對台下熱情的戲迷,一度紅了眼眶。
《安平追想曲》改編自1950年代的台語流行歌謠,去年在台南首演時,引起廣大熱烈的回響。
劇情描述台南安平的一對母女,在時空相隔下與荷蘭船醫和船員間的漂泊戀情。
劇中還穿插了3段折仔戲,呼應台灣歌仔戲班的發展歷史。
外號「阿牛」的張秀琴表示,進入國家戲劇院演出是她的夢想。
面對戲劇院接待室中的大批媒體和戲迷,她掩不住欣喜之情,卻不曉得如何用言語表示,感動的淚水幾乎要奪眶而出。
她還舉起手比出加油手勢,「拜託,要成功!」這份感動感染了台下所有人,都為她感到興奮。
編導王友輝訴說起9年前與「阿牛」的相識過程,他曾在北縣新店市看到秀琴歌仔戲團的演出,從此成為固定觀眾。
在他南下教書時,又恰巧住在「阿牛」的隔壁,就漸漸熟識起來,也開始參與劇團的執導和劇本編寫。
一連推出了《范蠡獻西施》、《玉石變》和《安平追想曲》,扮演了秀琴歌仔戲團從「外台」走向「精緻」的重要推手。
談到《安平追想曲》,王友輝說,在撰寫劇本時曾多次想放棄,但是想到這次不做,可能再不會有下一次,這樣的想法支持著他。
王友輝認為光有吸引人的故事是不夠的,於是他將歌仔戲班的歷史興衰、台上台下的邊邊角角加了進去,用互涉的手法,讓觀眾可以看到在戲劇脈絡發展中不同的愛情面貌,同時見證歌仔戲演員的真實生命樣態。
除了劇情,音樂在歌仔戲中更是不可或缺。
負責作曲的周以謙表示,這齣戲啟用了很多新調,不只有歌仔戲的傳統曲調。
許多耐聽但極少流傳的流行歌,展現出優雅而懷舊的味道。
當他在傳統中放入許多創新元素,最終還是要倚靠演員和樂師的發揮。
他指出,演員們非常勤奮的練習,連阿牛都消瘦不少,戲迷們都感到心疼。
有許多戲迷從各地來到台北,就為了跟她們崇拜的「阿牛」見面。
她們說,開著卡車載戲班巡演的「阿牛」非常親切、重感情。
即使在迎神廟會的場合,秀琴歌仔戲團仍然用最精緻的唱腔身段,帶給觀眾難忘的看戲體驗。
就因為如此,觀眾和戲班幾乎成了一家人。
許多人都是看了一次就變成死忠戲迷。
她們表示《安平追想曲》去年在台南看了2場,這次在台北還要連看3場!
《安平追想曲》有當家小生張秀琴、金嗓小旦莊金梅、米雪、林佩儀,雙生雙旦的堅強陣容,還有表現亮眼的新秀張心怡共同演出,5月4日到6日將在國家戲劇院演出3場,要讓台北的觀眾看到現代歌仔戲的另種風貌。
引用:http://n.yam.com/anntw/arts/201203/201203202714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