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九御集腫脹茯苓導水湯】
茯苓導水湯
治水氣腫脹,眼胞上下微腫,肢體重著,〔濕傷肌肉故重。〕
咳嗽怔忡,〔水氣射肺則咳,凌心故悸。〕
股間清冷,皮薄色亮。
或腫有分界,或自下而上,〔是水腫之的辨。〕
或頭面手足遍身盡腫,手按隨起,〔然氣脹亦有按之隨起者,如按氣囊者然。〕
小便秘澀,主此加減。
茯苓 澤瀉〔潔淨府。〕
紫蘇〔開鬼門。〕
白朮〔理脾或用米仁,或用茅術。〕
麥冬〔清肺。〕
木香 砂仁 橘紅〔利氣。〕
桑皮〔去肺中之水。〕
腹皮〔逐皮膚之水。〕
木瓜〔和胃制肝,又能祛濕。〕
檳榔〔破滯降氣,又能下水。〕
甘瀾水煎藥。
〔先將水煎數百滾,取其性達趨下,且水力輕微,不為腎之助也。〕
如因食滯,去木瓜,加枳實,山楂。
如因痰壅,去木瓜、麥冬,加半夏、葶藶。
如因濕熱,去紫蘇,加滑石,海金砂。
熱甚,再加芩、連。
此導水之平劑。
上症即《內經》水脹之病。
經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頸脈動,時咳,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
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
其論致病之因。
則又言三陰結謂之水,三陰者,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也。
嘉言謂水病莫不本之胃經,乃以屬之肺、脾者何耶?使脾能轉輸水精於上,肺能通調水道於下,海不揚波矣。
惟二臟之氣結不行,則胃中之水日蓄,浸灌表裡,無所不到也。
故治法宜伸脾,肺之權為主,然其要尤在於腎,腎為胃關,腎司開合故也。
虞天民言:丹溪又有陽水之說,不過燥熱為之,陰水之說,不過濕熱為之也。
至若《金匱》論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證,有志深造者,所宜審焉。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