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顧松園醫鏡卷九御集腫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4 05:46: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顧松園醫鏡卷九御集腫脹

 

腫脹

 

腫者,肌肉之腫,腫於面目四肢者也。

 

脹者,腹中之脹,脹於胸腹之間者也。

 

腫為輕而脹為重。

 

腫脹兼有,雖重猶可十全其五。

 

此症有虛有實,若面目四肢,咸無腫形,但腹脹大如鼓,是名單腹脹,亦曰鼓脹,屬虛者多重而難治。

 

經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腫脹者,或因食積,或因滯,或因瘀血,或因濕熱,或因燥熱,阻滯中宮,脾不散精,肺不通調,以致清濁不分,水道不利,遂成腫脹。

 

然脾胃元氣,猶未衰憊,苟能辨其食積痰血,濕熱燥熱而治之,更當察其在氣者,破其結氣,則氣道通行,而三焦不致壅閉,在水者,清其肺金,則膀胱氣化,而水濕不致淫溢,內邪一行,腫脹隨消。

 

即挾虛所致,如飲食頻傷,或寒涼太過,或病後產後,總以理脾為主,視所挾症加減。

 

無不獲效。

 

故脾虛不能運化,氣虛腫脹者,脾健自能運氣也,土虛不能制水,泛濫腫脹者,土旺自能制水也。

 

觀《金匱》治腫之大法,謂諸有水者,腰以上腫,當發汗,腰以下腫,當利小便,開鬼門,潔淨府。

 

蓋邪從汗散,水向便通也。

 

按喻沈二氏之論,欲發汗者,當兼實表,如人參敗毒散之類。

 

欲利小便者,當兼養陰,如四苓散加地、冬之類,方為良手。

 

大抵此症初起易治,以正未虛,而邪未甚也。

 

久遂難痊,以邪已熾,而正已衰也。

 

賈洛陽謂病腫不治,必為錮疾,雖有扁盧,亦莫能為。

 

腫之危害,猶尚如此,況鼓脹乎。

 

鼓脹一症,東垣主寒,河間主火,丹溪主脾虛,論似有異,然各發明《內經》,同出一原。

 

經曰:臟寒生滿病。

 

又曰:胃中寒主脹滿。

 

蓋人身之氣,熱則流通,寒則凝結,凝結則脹滿生焉。

 

經曰: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大凡物熱盛則豐隆,寒盛則斂縮。

 

故熱氣內盛則脹滿,但有濕熱燥熱之分。

 

經曰:脾虛則腹脹腸鳴,飧泄食不化。

 

所謂氣虛中滿者是也。

 

此則宜遵丹溪扶脾補氣之治。

 

故三子之說,不可偏廢,並宜詳究。

 

按虞天民論鼓脹,屬寒者少,屬熱者多。

 

又謂鼓脹起於脾虛氣損,治之當以大補之劑,培其根本,少加順氣,以通其滯,有挾積者,佐消導以祛其積,有挾熱者,加寒涼以清其熱。

 

如單用大補,而佐使不明,則反成壅滯,而脹愈甚矣。

 

故此症脾雖損,而無熱以擾之,則一補脾而獲愈;熱雖有而脾未損,則一清熱而奏功。

 

如二者俱有,則將大補脾之正氣,而正氣未受補,邪熱先熾矣;將清熱以伐邪,而邪未退,正氣愈虛矣。

 

故虛症醫治最難,而虛症之不可用溫補,而宜用清補者之尤難也。

 

茲而間遇實症,則因氣鬱者理氣,因食積者消積,因瘀血者消瘀,因痰滯者化痰,對症投劑,自無不效。

 

但虛實之辨,不可不明。

 

景岳謂腫脹,大都先脹於內,而後腫於外者多實;失腫於表,而後脹於裡者多虛。

 

小便黃赤,大便秘結,多實;小便清白,大便溏泄,多虛。

 

脈滑數有力者多實,弦浮微細者多虛,面色紅聲粗者多實,色悴聲短者多虛。

 

諸凡實症,或六淫外客,或氣食內傷,陽邪急速,其來必暴,每成於數日之間;若是虛症,或情志積勞,或酒色過度,日積月累,其來有漸,每成於經月之後。

 

世人不察虛實,專守下則脹已之一法,雖得少寬於一時,真氣愈衰,未幾而腫脹再作,遂致不救,故臨症用補用瀉,最當詳審。

 

總使實症治從清利,才見平復,即當培補根本為主。

 

夫腫脹之病,多有標實本虛者,瀉之不可,補之無功,最為危候。

 

以上諸法,此其大略也。

 

腫脹重病,是貴醫者望聞問切之神明,對症施治,以盡其變通之妙。

 

則善考《內經》論五臟六腑,各有腫脹。

 

景岳謂,經言:諸濕腫滿脹,皆屬於脾。

 

又言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言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雖諸經皆有腫脹,而脾主營運,肺主氣化,腎主五液,無不由於脾、肺、腎三臟,此真知本之言夫。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21:05 , Processed in 0.203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