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顧松園醫鏡卷七射集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4 05:18: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顧松園醫鏡卷七射集燥

 

 

燥之與濕,有霄壤之殊。

 

燥者天之氣也,濕者地之氣也。

 

春月地氣動而濕勝,秋月天氣肅而燥勝。

 

故春分以後之濕,秋分以後之燥,各司其政。

 

奈何《內經》言秋傷於燥,誤作濕字,後賢弗察其訛,皆謂秋傷於濕,如是則必指夏月之熱為寒而後可。

 

嘉言獨正千古之大疑,而謂春傷於風,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傷於燥,冬傷於寒,以六氣分發四時。

 

而論秋燥,則謂秋不遽燥也,大熱之後,繼以涼生,涼生而熱解,漸至大涼,而燥令乃行。

 

似與沈氏所云,秋時感涼為燥病之說相同,而其用藥,則制清燥救肺湯,皆滋陰清涼之品。

 

又謂病起於秋,而傷其燥,金受火刑。

 

又謂燥同火熱,異於寒濕。

 

然則安所折衷耶?燥氣本涼,試觀盛夏暑熱熏蒸,則人身汗出潮潤,深秋大涼,則肌膚干燥。

 

故《性理大全》謂燥屬次寒,感其氣者,亦必先從太陽皮毛而入。

 

所以身熱微頭痛,洒淅惡寒,皆太陽經現症。

 

當遵內經燥淫所盛,平以苦溫,香蘇散之屬表散其邪,此正喻所謂大涼而燥令乃行,沈所謂秋時感涼為燥病之說也。

 

然人但知初感之邪,必由太陽皮毛而入,而不知遂有當令經絡臟腑,應接其邪而病,況皮毛為肺之合,所以經云,秋傷於燥,上逆而咳,發為痿厥,是乘秋則肺先受之也。

 

陰虛肺素有熱之人,其津液必不充,復感外燥,是以燥益燥。

 

燥為金氣,金位之下,火氣乘之,故深秋大涼之後,至十月而反溫,溫從燥生也。

 

燥熱相合,則肺氣失清肅下行之令,以致上逆而為咳為喘,為痞塞不通,甚至食難過膈而為嘔,肺熱葉焦而為痿,氣逆眩仆而為厥,此嘉言所以有病起於秋,而傷其燥,金受火刑,及燥同火熱之說也。

 

要之沈氏之論,乃感深秋燥氣之涼,故用苦溫表散,喻氏之論,乃平素陰虛肺熱津枯之人,復傷秋燥,燥熱相合,故用滋陰清涼。

 

二說似乎相反,而實不相悖。

 

又嘉言云:左 〔小肋〕脅痛,不能轉側,咽乾面塵,體無膏澤,腰痛筋攣,目昧 瘡,皆燥病之本於肝,而散見不一者,是由肺金摧肝木之故也。

 

所以治燥病,須分肺、肝二臟。

 

肺金自病,急宜專力救肺,不得分功緩圖,若肝先燥症,果宜急救肝葉,勿令焦損。

 

然清肺亦為治本,蓋燥氣必先傷上焦華蓋,試觀草木一乘金氣,忽焉改容,則上首先焦,以故肺稱嬌臟,畏寒畏熱。

 

但寒冷所傷者,十之二、三,火熱所傷者十之七、八,寒冷所傷,不過裹束其外,火熱所傷,則更消灼其中,所以為害倍烈也。

 

然火熱傷肺,以致肺氣 鬱,痿喘嘔逆,而成燥劇之病,倘用辛香行氣諸藥,是以燥益燥,曾罔顧陰氣之消亡,真同操刃。

 

然治燥病,又當分在表在裡。

 

有燥在表,而皮膚皴揭者,有燥在裡,而精血枯涸者,不可不辨。

 

雜病之有兼帶燥症者,即當禁用燥劑。

 

世之患燥病者甚多,昔仲淳喜用潤劑,是以療病,投之輒效。

 

燥病必渴,雖所致之因各異,其為燥熱亡津液則一耳。

 

經曰:燥勝則干。

 

又曰:諸澀枯涸,干痙皴揭,皆屬於燥。

 

學人審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3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20: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