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諸痛門頭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5:3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諸痛門頭痛

 

頭痛:

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

 

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淺而近者名頭痛,其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速安也。

 

深而遠者為頭風,其痛作止不常,愈後遇觸復發也。

 

皆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治之。

 

世俗治頭痛,不從風則從寒,安知其有不一之邪乎。

 

試考《內經》論頭痛所因以明之,如風從外入,振寒汗出頭痛。

 

新沐中風為首風,當先風一日,頭痛不可以出內。

 

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齒亦痛。

 

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溫,其病氣怫於上頭痛。

 

二之氣,火反鬱,白埃四起,其病熱鬱於上頭痛。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民病頭痛,發熱惡寒如瘧。

 

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

 

太陽之勝,熱反上行,頭項頂巔腦戶中痛,目如脫。

 

太陽之復,心痛痞滿,頭痛。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腰脊頭項痛時眩。

 

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

 

太陰之復,頭頂痛重,而掉螈尤甚。

 

陽明之復,咳噦煩心,病在膈中,頭痛。

 

傷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腰脊強。

 

《靈樞》謂風痹,股脛爍,足如履冰,時如入湯,煩心頭痛時眩,悲恐短氣,不出三年死。

 

凡此皆六氣相侵,與清陽之真氣相薄而痛者也。

 

至於頭痛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

 

頭痛巔病,下虛上實。

 

注以腎虛不能引膀胱之氣故爾。

 

心煩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

 

心熱病者,卒心痛煩悶,頭痛面赤,刺手少陰、太陽。

 

肺熱病者,頭痛不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陰、陽明。

 

腎熱病者,項痛員員澹澹然,刺足少陰、太陽。

 

《靈樞》謂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足陽明、太陰。

 

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取血與厥陰。

 

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取手、足少陰。

 

厥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

 

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

 

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涌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

 

頭痛不可取於 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側取不可遠取也。

 

頭痛不可刺者,大痹為惡,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

 

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

 

膀胱足太陽所生病,頭囟頂腦戶中痛。

 

膽足少陽所生病,頭痛。

 

凡此皆臟腑經脈之氣逆上,亂於頭之清道,致其不得營運,壅遏經隧而痛者也。

 

蓋頭象天,三陽六腑清陽之氣皆會於此,三陰五臟精華之血亦皆注於此。

 

於是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因與其氣相薄,鬱而成熱則脈滿,滿則痛。

 

若邪氣稽留則脈亦滿,而氣血亂故痛甚,是痛皆為實也。

 

若寒濕所侵,雖真氣虛,不與相薄成熱,然其邪客於脈外則血泣脈寒,寒則脈縮卷緊急,外引小絡而痛,得溫則痛止,是痛為虛也。

 

如因風木痛者,則抽掣惡風,或有汗而痛。

 

因暑熱痛者,或有汗,或無汗,則皆惡熱而痛。

 

因濕而痛者,則頭重而痛,遇天陰尤甚。

 

因痰飲而痛者,亦頭昏重而痛,憒憒欲吐。

 

因寒而痛者,絀急惡寒而痛。

 

各與本臟所屬,風寒濕熱之氣兼為之狀而痛。

 

更有氣虛而痛者,遇勞則痛甚,其脈大。

 

有血虛而痛者,善驚惕,其脈芤。

 

用是病形分之,更兼所見證察之,無不得之矣。

 

湯垣曰:金匱真言論云,湯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

 

故春氣者、病在頭。

 

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 ,上額交巔,直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則沖頭痛。

 

又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 ,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

 

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陽。

 

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

 

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

 

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

 

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

 

有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

 

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

 

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升天者也。

 

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

 

太陽經頭痛,惡風寒,脈浮緊,川芎、獨活之類為主。

 

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用柴胡、黃芩主之。

 

陽明經頭痛,自汗發熱,不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主之。

 

太陰經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脈沉緩者,蒼朮、半夏、南星主之。

 

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厥陰經頭疼,項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三陽頭痛藥,羌活、防風、荊芥、升麻、葛根、白芷、柴胡、川芎、芍藥、細辛、蔥白。

 

(連須)陰證頭痛,只用溫中藥,如理中、薑、附之類。

 

風濕熱頭痛,上壅損目及腦痛,偏正頭痛,年深不愈,並以清空膏主之。

 

如苦頭痛,每料中加細辛二錢。

 

如太陰脈緩有痰,名曰痰厥頭痛,去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半夏一兩半。

 

如偏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

 

如發熱惡熱而渴,此陽明頭痛,只與白虎湯加白芷。

 

(丹溪云:湯垣清空膏,諸般頭痛皆治,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痛者不治。

 

又云:治少陽頭痛。

 

如痛在太陽、厥陰者勿用,蓋謂頭巔痛也。

 

)頭旋眼黑,頭痛,宜安神散、川芎散。

 

熱厥頭痛,雖嚴寒猶喜風寒,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復作,宜清上瀉火湯,後用補氣湯。

 

風熱頭疼,石膏散、荊芥散。

 

冬月大寒犯腦,令人腦痛齒亦痛,名曰厥逆。

 

出奇病論中。

 

宜羌活附子湯。

 

頭痛,胸中痛,食減少,咽嗌不利,寒冷,脈左寸弦急,宜麻黃吳茱萸湯。

 

濕熱在頭而頭痛者,必以苦吐之,輕者用透頂散搐鼻取涎。

 

新沐中風為首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至其風日則少愈,大川芎丸主之。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項背怯寒,腦戶極冷,神聖散主之。

 

凡治頭痛,皆用芎、芷、羌、防等辛溫氣藥升散者,由風木虛不能升散,而土寡於畏,得以壅塞而痛,故用此助肝木,散其壅塞也。

 

若風盛疏散太過而痛,服辛散藥反甚者,則宜用酸澀,收而降之乃愈,乳香盞落散之類是也。

 

(以上外因。

 

)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湯垣以為此氣虛頭痛也,用人參、黃 主之。

 

羅謙甫治柏參謀六十一歲,先患頭昏悶微痛,醫作傷寒解之,汗出後痛轉加,復汗解,病轉加而頭愈痛,每召醫用藥雷同,到今痛甚不得安臥,惡風寒,不喜飲食,脈弦細而微,氣短促,懶言語。

 

經曰:春氣病在頭。

 

今年高氣弱,清氣不能上升頭面,故昏悶。

 

此病本無表邪,因發汗數四,清陽之氣愈虧損,不能上榮,亦不能外固,所以病增甚。

 

宜升陽補氣,頭痛自愈,制順氣和中湯。

 

經曰: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

 

誤汗之,衛外之氣損,故黃 甘溫,補衛實表為君。

 

人參甘溫補氣,當歸辛溫補血,芍藥味酸,收衛氣為臣。

 

白朮、陳皮、炙甘草苦甘溫,養衛氣,生發陽氣,上實皮毛腠理為佐。

 

柴胡、升麻苦辛,引少陽、陽明之氣上升,通百脈灌溉周身者也。

 

川芎、蔓荊子、細辛辛溫,體輕浮,清利空竅為使。

 

一服減半,再服全愈。

 

血虛頭痛,自魚尾,(眉尖後近發際曰魚尾。

 

)上攻頭痛,當歸、川芎主之。

 

當歸一兩,酒一升,煮取六合,飲至醉效。

 

當歸、川芎、連翹、熟 各二錢,水煎去渣,入龍腦薄荷末二錢,乘沸泡之,鼻吸其氣,候溫即服,服即安臥效。

 

氣血俱虛頭痛者,於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

 

痰厥頭痛,眼黑頭旋,惡心煩亂,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

 

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

 

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解。

 

天麻苗,謂之定風草,獨不為風所搖,以治內風之神藥。

 

內風者,虛風是也。

 

黃 甘溫,瀉火補元氣,實表虛,止自汗。

 

人參甘溫,調中補氣瀉火。

 

二術甘溫,除濕補中益氣。

 

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

 

橘皮苦溫,益氣調中而升陽。

 

炒面消食,蕩胃中滯氣。

 

麥芽寬中助胃氣。

 

乾薑辛熱,以滌中寒。

 

黃柏苦寒用酒洗,以療冬日少火在泉而發躁也。

 

湯垣壯歲病頭痛,每發時兩頰盡黃,眩暈,目不欲開,懶於言語,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數日方過。

 

潔古老人曰,此厥陰、太陰合而為病,名曰風痰,宜以《局方》玉壺丸治之,可加雄黃、白朮以治風濕,更有水煮金花丸,灸俠谿二穴各二七壯,不旬日愈。

 

鼻鼽腹腫頭痛,病在胃。

 

經云:陽明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動作頭重痛,熱氣潮者屬胃。

 

丹溪云:頭痛如破,酒炒大黃半兩,茶煎服。

 

婁全善云:病在胃而頭痛者,必下之方愈也。

 

如孫兆以利膈藥,下張學士傷食頭痛,郭茂恂以黑龍丹,下其嫂產後污血頭痛,皆下咽即安是也。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

 

湯垣清空膏之類治之。

 

頭痛巔病,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許學士謂之腎厥頭痛也。

 

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用玉真丸治之。

 

戴復庵用正元散,或大三五七散,入鹽煎服;或於正元散內入炒椒十五粒,下來復丹,間進黑錫丹。

 

有服諸藥不效,其痛愈甚,宜茸朱丹。

 

《素問》曰:頭疼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

 

徇蒙招尤,目眩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

 

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

 

上虛者、肝虛也,故肝虛則頭暈。

 

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不定,目眩耳聾,皆暈之狀也。

 

故肝厥頭暈、腎厥巔痛、不同如此。

 

肚厥宜釣藤散。

 

傷食頭痛,胸膈痞塞,咽酸,噫敗卵臭,畏食,雖發熱而身不痛,宜治中湯加砂仁一錢,或紅丸子。

 

傷酒頭痛,惡心嘔吐出宿酒,昏冒眩暈,宜葛花解酲湯。

 

怒氣傷肝,及肝氣不順上衝於腦,令人頭痛,宜沉香降氣散,並蘇子降氣湯,下養正丹。

 

上熱頭目赤腫而痛,胸膈煩悶,不得安臥,身半以下皆寒,足 尤甚,大便微秘,宜既濟解毒湯。

 

外有臭毒頭痛,一味吃炒香附愈。

 

頭痛連睛痛,石膏、鼠黏子炒為末,茶清食前調下。

 

頭風搐鼻,白芷散、川芎散、如金散、瓜蒂神妙散、火筒散、鬱金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5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2:33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