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門法律 卷六 虛勞門 虛勞脈論49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9:5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門法律 卷六 虛勞門 虛勞脈論491

 

喻昌曰:虛勞之脈,皆不足之候,為精氣內奪。

 

與邪氣外入之實脈,常相反也。

 

黃帝問何謂重虛?

 

岐伯對以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謂其上下皆虛也。

 

氣虛者,言無常也,謂其脈之無常也。

 

尺虛者,行步 然,謂其步履之不正也。

 

脈虛者,不象陰也,謂其脈全不似手太陰脈之充盛也,皆易明也。

 

獨脈之無常,從來謂是上焦陽氣虛,故其脈無常。

 

果爾,則下焦陰氣虛,脈更無常矣。

 

觀下文云: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

 

澀脈且主死,而寸脈之無常,寧復有人理哉?故氣虛者,言無常也,此一語明謂上氣之虛,由胸中宗氣之虛,故其動之應手者無常耳。

 

乃知無常之脈,指左乳下之動脈為言。

 

有常則宗氣不虛,無常則宗氣大虛,而上焦之氣始懨懨不足也。

 

後之論脈者,失此一段精微,但宗越人所述損脈,而引伸觸類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滯為虛,芤為中虛,弦為中虛。

 

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

 

脈小者血氣俱虛。

 

脈沉小遲者脫氣。

 

虛損之脈,似可一言而畢,實未足以盡其底裡。

 

賴仲景更其名為虛勞,虛勞之脈,多兼浮大,當於前人論脈合參,浮大與否?所以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又謂脈浮者裡虛,又謂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

 

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

 

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

 

而總結其義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可見浮大弦緊,外象有餘,其實中藏不足。

 

不顓泥遲緩微弱一端以驗脈,而脈之情狀,莫逃於指下。

 

即病之疑似,莫眩於胸中。

 

仲景之承前啟後,豈苟焉而已哉!昌不揣愚陋,已著大氣論於卷首,發明胸中大氣宗氣所關之重,因辨岐伯所指脈氣上虛為宗氣之虛,以見重虛之脈,乳下宗氣在所當診。

 

固堂下指陳,未必堂上首肯,然不可謂門外漢也。

 

《針經》云: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

 

不可刺之,刺之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

 

氣血皆虛,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

 

按:形者,形骸也。

 

氣者,口鼻呼吸之氣也。

 

形骸消瘦,視壯盛者迥殊。

 

氣息喘促,或短而不足以息,視勞役形體,氣不急促者迥殊。

 

病氣不足,懶語困弱,是正氣內虧,視外邪暗助,精神反增者迥殊。

 

此不可刺,宜補之以甘藥,甘藥正稼穡作甘,培補中央,以灌輸臟腑百脈之良藥,此法惟仲景遵之,其次則東垣丹溪亦宗之。

 

但東垣引以證內傷,而不及外感;丹溪引以證陰虛,而不及陽損。

 

此聖域賢關之分量也。

 

秦越人發明虛損一證,優入聖域,雖無方可考,然其論治損之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即此便是正法眼藏。

 

使《八十一難》,俱仿此言治,何患後人無具耶?原氣虛與虛損不同:原氣虛可復,虛損難復也。

 

至虛損病,亦有易復難復兩候。

 

因病致虛者,緩調自復。

 

因虛致損者,虛上加虛,卒難復也。

 

故因病致虛,東垣丹溪法,在所必用。

 

若虛上加虛而至於損,原氣索然,丹溪每用人參膏至十余斤,多有得生者。

 

其見似出東垣之右,然則丹溪補陰之論,不過救世人偏於補陽之弊耳。

 

豈遇陽虛一病,而不捷於轉環耶。

 

飲食勞倦,為內傷元氣,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論,用人參、黃 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也。

 

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盛,而變為火矣,是謂陰虛火旺癆瘵之證。

 

故丹溪發陽有餘陰不足之論,用四物加知母、黃柏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也。

 

益氣補陰,一則因陽氣之下陷,而補其氣以升提之。

 

一則因陽火之上升,而滋其陰以降下之。

 

一升一降,迥然不同,亦醫學之兩大法門,不可不究悉之也。

 

丹溪論癆瘵主乎陰虛者,蓋自子至已屬陽,自午至亥屬陰,陰虛則熱在午後子前。

 

寤屬陽,寐屬陰,陰虛則汗從寐時盜出也。

 

升屬陽,降屬陰,陰虛則氣不降,氣不降則痰涎上逆而連綿不絕也。

 

脈浮屬陽,沉屬陰,陰虛則浮之洪大,沉之空虛也。

 

此皆陰虛之證,用四物東加黃柏、知母主之,然用之多不效何哉?蓋陽既虛矣,火必上炎,而當歸、川芎,皆氣辛味大溫,非滋虛降火之藥。

 

又川芎上竄,尤非虛炎短乏者所宜。

 

地黃泥膈,非胃熱食少痰多者所宜。

 

黃柏、知母,苦辛大寒,雖曰滋陰,其實燥而損血;雖曰降火,其實苦先入心,久而增氣,反能助火,至其敗胃,所不待言。

 

不若用薏苡仁、百合、天冬、麥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枇杷葉,五味子、酸棗仁之屬,佐以生地黃汁、藕汁、人乳汁、童便等。

 

如咳嗽則多用桑白皮、枇杷葉,有痰則增貝母,有血則多用薏苡仁、百合,增阿膠。

 

熱盛則多用地骨皮。

 

食少則用薏苡仁至七八錢,而麥冬常為之主,以保肺金而滋生化之源,往往應手而效。

 

蓋諸藥皆稟燥降收之氣,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涼是也。

 

以施於陰虛火動之證,猶當溽暑伊芳鬱之時,而商 一動,炎 如失矣,與治暑熱用白虎湯同意。

 

然彼是外感,外感為有餘,故用寒沉藏之藥,而後能補其偏。

 

此是內傷,內傷為不足,但用燥降收之劑,而已得其下矣,此用藥之權輿也。

 

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黏膩之物填之,不能實也。

 

精血枯涸,非滋濕之物濡之,不能潤也。

 

宜用人參、黃 、地黃、二冬、枸杞、五味之屬,各煎膏。

 

另用青蒿,以童便熬膏,及生地汁、白蓮藕汁、乳汁、薄荷汁,隔湯煉過,酌定多少,並麋角膠、霞天膏,合和成劑。

 

每用一匙,湯化服之。

 

如欲行瘀血,加入醋製大黃末、元明粉、桃仁泥、韭汁之屬。

 

欲止血,加入京墨之屬。

 

欲行痰,加入竹瀝之屬。

 

欲降火,加入童便之屬。

 

凡虛勞之證,大抵心下引脅俱疼,蓋滯血不消,新血無以養之。

 

尤宜用膏子加韭汁、桃仁泥。

 

呼吸少氣,懶言語,無力動作,目無精光,面色 白,皆兼氣虛。

 

用麥冬、人參各三錢,陳皮、桔梗、炙甘草各半兩,五味子二十一粒,為極細末,水浸油餅為丸,如雞豆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津唾咽下,名補氣丸。

 

氣虛則生脈散,不言白朮。

 

血虛則三才丸,不言四物。

 

前言薏苡仁之屬,治肺虛。

 

後言參 地黃膏子之類,治腎虛。

 

蓋肝心屬陽,肺腎屬陰,陰虛則肺腎虛矣,故補肺腎即是補陰,非四物、黃柏、知母之謂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5:41 , Processed in 0.1406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