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仿寓意草 卷上 陶文毅公治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7:17: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仿寓意草 卷上 陶文毅公治效

 

陶文毅公治效

 

宮保陶云汀夫子,於道光五年撫蘇適辦海運,夏秋間往來上海,親至海隅相度機宜,旋又蒞金陵監臨鄉試,是歲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秋熱更甚也。

 

乃醫者盡用傷寒辛溫發散,且屢用桂枝,邪不能透其熱,轉加致成熱瘧,寒少熱多。

 

醫者改用柴胡,亦仍加桂,而其佐使者無非厚朴、蒼朮、草果、青皮,一派溫燥克伐,觀察錢益齋夫子素知醫道,時為監試,心竊非之。

 

因在常鎮道任內知予善於治瘧,回明宮保,專差飛請,十八日晚予到行轅,隨即進診,細詢瘧在陰分,不過微寒,旋即發熱,壯熱六時許,解時無汗,熱時煩躁,至不能受,渴欲冷飲,飲亦不多,脈則十分弦數,舌則紅赤無苔,泄則其赤如血,且不寐者多日矣。

 

予曰:此大熱症,加以燥劑傷陰,陰虛作瘧,陰虛不能化汗,無汗故熱邪難解,陰虛故神煩不寐,治宜養陰化汗,以化邪。

 

於是即據此立案開方,惟思進見之初,未便驟用大劑,姑以小柴胡去參,加大生地五錢、當歸二錢、赤芍錢半、夜交藤三錢,三更後瘧勢減,進藥竟安寐至天明,可謂小效。

 

次日本地陳林二醫至,知服予藥,密告宮保曰:大人此症,不可服當歸,服則熱必重出。

 

又謂予曰:尊方用何首烏何太早。

 

予曰:未也。

 

意者謂夜交藤乎?

 

此乃首烏之藤,非首烏也。

 

且此不過取夜交之意,為不寐而設。

 

葉氏治瘧亦嘗用之,以交通陰陽用意之藥,虛實皆宜,非如首烏之力能溫補也。

 

君得毋見《本草備要》不列夜交藤,其何首烏注內有曰一名交藤,遂認夜交藤為何首烏乎?

 

伊掩飾曰:恐敞地藥店止有何首烏,無此藤耳。

 

予曰:昨藥系餘親見,其藤甚佳,君等或未用過耳。

 

予知道不同不相為謀,伊等亦公然開方,並不予讓。

 

惟是日盡去溫燥,改用黃連、石膏,而宮保服之,躁熱有加無已。

 

蓋伊等只知用寒以治熱,不知黃連苦燥仍能傷陰,石膏雖能清熱而不能養陰,虛人服之,轉伐胃氣,雖《本草備要》之語,伊等未能全覺也。

 

然是時宮保未能信任,總服二人之方,予屢告辭,堂官不肯放行。

 

予曰:如此治法,必不能愈,設有不測,而予在幕中,將毋留以為二人所歸過耶。

 

堂官轉稟方伯張公,公進見宮保,病果沉重,出見二醫,語言荒謬,遂往告唐陶山方伯,蓋陶山方伯乃宮保之同鄉兼戚誼,寓居金陵而精通醫理者也。

 

二十二日早,陶山方伯來,細切脈理,遍閱諸方,出與二醫及予相見,先問二醫曰:先生們看大人究系何症?

 

陳醫俯首不言,林醫曰是瘧疾。

 

方伯曰:瘧疾吾豈不知?

 

但是何瘧症?

 

林醫不能對。

 

方伯轉而問予,予對曰:據愚見乃陰虛作瘧耳。

 

方伯曰:誠然,此當用小柴胡合四物湯加減,去川芎,重用生地,何方藥並不及此。

 

林醫曰:服此即能愈否?

 

方伯曰:汝等治已半月有餘,愈治癒壞,吾僅一言,即當全愈耶?

 

雖然,如果重用養陰,症當大減,愈亦無難。

 

譬如天氣亢熱已極,不得一場大雨,何以回涼?

 

但可下雨而不可下冰雹,冰雹亦能傷人,如黃連、石膏,冰雹是也。

 

林醫語塞。

 

予問曰:養陰必兼歸地,或謂當歸助熱不可用,奈何?

 

方伯曰:何來此不通之論也。

 

閱諸方前所服者一派溫燥,不知助熱,而當歸反助熱耶?

 

當歸雖微溫而養陰,設使方中早能助以當歸,尚不至陰傷熱重至此,且夫生地陰中之陰,當歸陰中之陽,陰陽相輔,動靜相生,用藥之道也,何可偏廢?

 

此不過以生地為君,當歸為佐耳。

 

言畢扶杖而入。

 

二醫赧顏而去。

 

方伯復出謂予曰:先生脈案方藥皆極通,惟尚輕耳。

 

吾已與大人說明,以後惟子是任,子好為之。

 

予以醫多論雜為慮。

 

方伯曰:此我自當之。

 

我當間日一至,以辟群疑。

 

是日予用大生地二兩、當歸三錢、柴胡錢半、黃芩-錢、赤芍二錢、赤芩三錢、甘草五分、會皮一錢,服後瘧來不過兩時許,即大汗熱清,較前減四個時辰,熱時亦覺能受。

 

後總本此法為加減,陰虧太甚,生地減至一兩,即不復減,瘧勢漸輕,至月底不及一時,陶山方伯果常來,各處薦醫雖多,宮保因已有效,一概辭去。

 

予嗣聞方伯九月初三日回楚,恐又為他醫所誤,回明宮保,請九峰先生坐鎮。

 

先生九月初一到,診後亦謂養陰為是,症愈在邇,不必更法。

 

仍命主方稍為參酌,至初七日全愈。

 

是役也,初賴益齋夫子之薦舉,中蒙陶山方伯之賞識,終借九峰先生之名望,克終其事。

 

由此受宮保知,遂相契合。

 

究之此方亦不過本景岳歸柴飲意變化而出,乃用此治癒陰虛瘧症,不啻數十百人,法甚平平,不足奇也。

 

惟陶山方伯議論高超,譬喻辟石破天驚,名言千古,予常志之不敢忘。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 ... 4%8F%E8%8D%89/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4 01:53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