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陰證泄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6:3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陰證泄瀉

 

太陰證泄瀉(慢性腸炎)。

 

劉××,女,26歲。

 

北京某機關幹部。

 

【病史】從幼兒起,常年腹瀉,已遷延二十餘載,北京××醫院診斷為慢性腸炎。

 

經中西醫長期治療未愈。

 

1978年8月初來診,按太陰虛寒證泄瀉論治,三診病癒。

 

【一診】1978年8月1日。

 

腹時痛,喜溫喜按。

 

下利稀薄,口不渴,不思飲食。

 

神疲體弱,面色蒼黃無澤。

 

舌質淡,苔白厚膩。

 

觸診肢冷甚。

 

證屬太陰虛寒證泄瀉,法宜祛寒除濕,實脾固腎。

 

先以四逆湯,繼以理中湯加味主之。

 

處方一 制附片60克(久煎) 乾薑30克 炙甘草30克 處方二 制附片60克(久煎) 乾薑18克 炒白朮24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0克 上肉桂6克 紅棗30克 各五劑。

 

 【辨證】《傷寒論》日:「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患者肢冷,口不渴,舌質淡,苔白而厚膩,皆濕寒阻滯之象,為太陰虛寒之證。

 

太陰在臟為脾,脾主運化,脾虛邪陷,則中陽不振;寒濕不化,氣機阻滯,故腹滿時痛;脾氣不升,寒濕下注,故下利益甚;脾失健運,後天失調,故不思飲食。

 

但必須指出,此證不僅在中州;長期泄瀉,不可單責之於脾。

 

所謂「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患者神疲惡寒,面色蒼黃,顯係下元虧損,命門火衰,腎陽不振。

 

王和安云:「但溫其中宜理中,溫其中兼溫其下宜四逆。」

 

故一診即投之以四逆、理中相繼為治。

 

【二診】8月23日。

 

服藥後,腹瀉止,精神、睡眠均好轉,食量增加。

 

面色略轉紅潤,舌淡紅,白膩苔減。

 

多年陳疾,初獲顯效。

 

但久病後,脾腎陽虛,不能驟復,宜繼守原法,效不改方,加減再進。

 

處方 制附片60克(久煎) 炒白朮24克 乾薑18克 炙甘草15克 紅棗30克 上肉桂6克(沖服) 茯苓15克 。

 

【三診】8月26日。

 

近半月來,大便趨於正常。

 

上方加減,囑其續服一段時間,並注意忌食生冷,防止受涼,以資鞏固。

 

1979年4月20日追訪,患者說:自去年8月服藥後,從此未再腹瀉。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0:2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