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廉貞 於 2012-5-27 13:43 編輯
【研究柴河水庫水環境質量現狀與改善對策】
摘要:闡述了柴河水庫的水環境質量現狀,提出了改善對策,以期爲柴河水庫改善水環境質量、實現除險加固工程順利完成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環境質量;現狀;改善對策;柴河水庫位于遼寧省鐵嶺縣柴河中下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業和城市供水爲主,兼顧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
控制流域面積1 355 km2,總庫容6.36億m3,興利庫容3.36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7 430 kW。
20世紀70年代由于只注重糧食生産,森林面積遭到大量破壞,森林涵養水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劇。
水環境問題形勢嚴峻,江河、水庫的水質呈現出惡化的趨勢,在滿足水庫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美化環境、改善庫區水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4]。
1庫區水環境質量現狀。
水庫局配合鐵嶺市環保局、鐵嶺市水文局對柴河水庫水質進行了長期的監測,根據柴河水庫自身特點,分別在入口、前端、庫中、壩前、出口布設了5個監測站,每年的枯水期、豐水期、平水期進行定時和加密監測。
根據各年度柴河水庫水質監測結果,對柴河水庫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
1.1評價結果。
“八五”期間,主要超標項目爲pH值。
1994年、1995年豐水期pH值最大值分別超過標準的0.81個和1.10個pH值單位,主要原因是柴河水庫上游的地質結構以石炭爲主,這兩年汛期發水,雨水沖積石灰岩礦進入庫區,造成徑流水pH值偏高。
“十五”期間,5年均值超標項目有總磷,5年中pH值一次值超標率54%,溶解氧一次值超標率13%,高錳酸鹽指數超標31%,總磷一次值超標率56%,生化需氧量一次值超標率15%,2000年石油類監測一次值超標率100%。
主要原因是柴河水庫持續低水位運行庫水量减少,導致水體自淨能力不同程度地降低,豐水期石油類監測值高于平水期,高錳酸鹽指數高于平水期。
水生生物狀况檢測,“八五”期間共見到藻類28屬,隸屬于6個門;“十五”期間共檢出浮游植物5門46種。
水生生物評價結果,溶解氧很高,化學需氧量低,底質不呈黑色,無硫化氫,植物有矽藻、綠藻,優勢種爲小環藻、顫藻等,動物以鰱魚、鯉魚、螺類爲主,屬輕污染。
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八五”期間共檢出浮游植物28種,“十五”期間增加到33種。
葉綠素a監測結果平均值也由“八五”期間的10.94 mg/m3,降至“十五”期間的7.26 mg/m3。
“九五”、“十五”期間檢出的浮游植物種類和數量與“八五”期間相比有所增加,而葉綠素a監測結果明顯降低,這說明,“九五”、“十五”期間水質好于“八五”期間。
1.2污染源及治理現狀。
影響pH值的主要污染源有庫區內多處采石場、石灰生産場,由于管理不善,石體材料,特別是石灰原材料、半成品,甚至成品,散落堆放,每到雨季石灰水順流而下,是造成庫區pH值偏高的主要原因。
而作爲水庫壩址區舊石場和壩兩端裸露石灰岩山體也在一定程度加劇了庫水中石灰水的含量。
生活污水、垃圾的排放,農藥、化肥的使用都是影響柴河水庫水質的重要原因。
此外,引泛濟柴工程是柴河水庫跨流域引水工程,明渠段較長,渠道年久失修,每年安排人代管。
由于沿河鄉村百姓常把垃圾、糞便等弃物傾倒于渠內,不僅嚴重影響水流通暢,而且經此渠段進入庫區後的水體質量嚴重下降。
柴河水庫上游原有污染源在水庫局和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已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對水質影響較大、污染嚴重的企業已被取締或關停。
庫區內原有的采石場、石灰生産場,也在水庫局和環保部門的支持、協助下,經說服、教育,最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最大程度减少了入庫石灰水的排放。
隨著綠色農業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强,農藥、化肥的使用,旅游船隻、生活垃圾的排放等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水庫壩址區舊石場和壩兩端裸露石灰岩山體向庫區排放石灰水問題和引泛濟柴明渠垃圾、糞便等污染物排放問題,一直是水庫局力求解决的問題。
2庫區水環境質量改善對策。
自建成蓄水以來,柴河水庫雖經多次補强,但主體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仍沒有徹底解决。
2006年柴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得到了國家的批准,幷于2007年7月開工。
這次除險加固對柴河水庫的工程狀况、監測設施、管理手段、管理水平進行了比較全面徹底的改善。
幷把環境保護列爲一項,旨在通過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改善庫區水環境質量。
2.1壩址區舊石場處理。
水庫壩址區上游舊采石場面積較大,多年來,岩石裸露,植被很差,不僅嚴重影響了環境美觀,而且由于裸露的石灰岩被雨水沖積進入庫內,對pH值的影響很大。
柴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對陡峭部位的岩體進行處理。
具體方法是,對于岩石裸露、風化嚴重的部位,采取削坡清除的辦法,幷盡可能使山坡放緩到可栽植樹木的程度。
然後,鑿坑換土,栽植耐寒、耐旱、耐貧瘠的松樹、杉樹等樹木,達到恢復植被、改善庫容庫貌、降低沖刷、减少入庫泥沙和石灰岩水進入庫區、改善水環境的目的。
對于相對平坦的部位,在徹底清除石材殘渣的基礎上,填入可供植物生長的壤土或富含壤土的複合土。
然後,種草種樹,恢復植被。
2.2大壩兩端山體的處理。
大壩左右兩端山體在水庫興建期,由于爆破,留下了很大的切痕。
特別是被稱爲“蛇山”的左壩端長200 m、高20 m的範圍內,岩石嚴重裸露,由于風化,時常有岩塊脫落。
不僅嚴重影響環境美觀,而且給管理人員、游覽觀光的客人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經除險加固,對大壩左右兩端山體進行了徹底的處理。
首先清除風化嚴重的山體,然後利用鋼構骨架進行加固;再放上鋼網,填入壤土;最後根據山體走勢和地形特點,栽植樹木,種植花草,既美化環境,消除安全隱患,又封蓋了石灰岩體,截斷石灰水入庫途徑,從而降低庫水pH值,改善水體質量。
2.3引泛濟柴明渠的改進。
引泛濟柴工程渠道總長2.1 km,肩負著1 010萬m3的設計年引水任務,爲水庫的興利供水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于采用明渠引水,渠道穿過鄉村,被附近村民用作垃圾場,把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放到引水渠道,對入庫水質産生了較大影響,水庫局、市環保部門對此非常重視。
利用這次除險加固契機,對引泛濟柴工程進行改建。
把已破損嚴重,原來用幹砌石護砌的梯形明渠,改成全封閉的矩形鋼筋混凝土暗渠。
整個渠道從引水閘,經節制閘,至入庫山洞口,除預留檢修井外全斷面封閉,徹底解决了引泛濟柴渠道水污染問題。
3結語。
隨著經濟發展及水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提出了在21世紀末使全國水生態系統得到基本修復的目標。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以植物修復爲主的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已成爲當今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領域的熱點。
柴河水庫把改善水環境質量作爲除險加固工程的項目,利用工程措施和生態修復技術,完善庫區水環境。
4參考文獻 [1] 郎黎明,沈必成,侯炳紅.龍頭橋水庫水環境質量狀况及保護對策[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36(4):71-73.
[2] 高旭,趙寵富,侯鍇.基于觀音閣水庫水環境質量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3):137-138.
[3] 李廣波,李學森.湯河水庫水環境質量評價及水質保護對策[J].瀋陽農業大學學報,2003,34(2):135-137.
[4] 樓燕,李峻雷.青山水庫水環境質量調查與保護對策[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0,12(B12):26-28.
引自: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56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