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錢〕此辨症似少陽。而實非柴胡症也。
言邪在太陽。過一候而至十餘日。已過經矣。
而有心下溫溫欲吐。
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郁郁微煩之證。若先此未有諸症之時。已自極其吐下之者。則知胃氣為誤吐誤下所傷。致溫溫欲吐而大便反溏。邪氣乘虛入裡。故胸中痛。而腹微滿。熱邪在裡。所以郁郁微煩。乃邪氣內陷。
胃實之症也。
胃實則當用攻下之法。以胃氣既為吐下所虛。不宜峻下。唯當和其胃氣而已。故與調胃承氣湯。
陽明篇。所謂胃和則愈也。
若不爾者。謂先此時未曾極吐下也。
若未因吐下。而見此諸症者。此非由邪陷所致。
蓋胸為太陽之分。邪在胸膈。故溫溫欲吐。而胸中痛也。
大便反溏。熱邪未結於裡也。
腹滿郁煩。邪將入裡。
而煩滿也。
若此者。邪氣猶在太陽。為將次入裡之征。若以承氣湯下之。必致邪熱陷入。而為結胸矣。
故曰不可與也。
但前所謂欲嘔。胸中痛微溏者。雖有似乎少陽之心煩喜嘔。胸脅苦滿。腹中痛之證。然此非柴胡症也。
更何以知其為先此時極吐下乎。以欲嘔乃胃氣受傷之見證。故知極吐下也。
〔錫〕嘔者。即溫溫欲吐也。
欲吐而不得吐。故嘔。〔程〕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是言欲吐時之象。欲吐則氣逆。故痛。著一而字。則知痛從欲嘔時見。不爾亦不痛。凡此之故。緣胃有邪蓄。而胃之上口。被濁熏也。
大便溏。腹微滿。郁郁微煩。是言大便時之象。氣逆則不下行。故以大便溏為反。大便溏則氣得下泄。腹不應滿。煩不應郁郁。今仍腹微滿。郁郁微煩。凡此之故。緣胃有阻留。而胃於下後。仍不快暢也。
云先其時者。見未吐下之先。向無此證。緣吐下徒虛其上下二焦。而中焦之氣阻升降。遂從津液乾燥處。澀結成實。胃實則溏。故日進之水穀。只從胃旁溜下。不得胃氣堅結之大便反溏。而屎氣之留中者。自攪擾不寧。
而見出諸證。其遏在胃。故與調胃承氣。一蕩除之。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437&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