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哲學三慧】 哲學三慧,方東美發表於民國二十六年,在南京召開之中國哲學會第三屆年會。
「哲學三慧」指中國、古希臘、近代歐洲三個文化傳統的哲學智慧。
全篇論文分釋名言、建義例(下分標總義及立別義)、判效果等部分,各部分又仿維根斯坦(L.Wittgenstein)所著邏輯哲學論叢(TractatusLogico-Philosophicus)之體例,分條序列如6,6.1,6.2,6.3,6.11,6.111…,綱舉目張,言簡意賅。
方氏於論文中提出其對哲學之定義:「總攝種種現實與可能境界中之情與理,而窮其源,搜其真,盡其妙,之謂哲學。」
何謂情理?
「情理為哲學名言系統中之原始意象。
情緣理有,理依情生,妙如連環,彼是相因,其界繫統會可以直觀,難以詮表。」
方氏兼有中國哲學綜合情理之進路,並近於柏格森(H.Bergson)之直觀主義(Intuitionism)和懷黑德(A.N.Whitehead)的機體主義(Organism)。
方氏並區分由聞思修而成之「自證慧」和發揮於全民族文化精神之「共命慧」,並規定自證慧乃由共命慧衍生而得。
所謂哲學三慧即指希臘、中國、歐洲三個共命慧。
方氏並進而依比較文化哲學,判三慧之本質差異:希臘之共命慧是以實智照理的如實慧,據此演為契理文化;
歐洲則具方便應機的方便慧,據此演為尚能文化;
中國則以妙性起化,依如實慧,運方便巧,成平等慧,據此演為妙性文化。
方氏更就學術思想、社會結構、藝術道德等方面,判三種哲學之優劣,衡其得失。
並指出今後文化再造之途,應促三種文化,棄劣揚優,進而三慧合德,產生新的超人精神,以開文化與哲學之新境。
此篇論文又於民國五十七年,與方氏其它論文:如「黑格爾哲學之當前難題與歷史背景」中部分文字、生命情調與美感、易之邏輯問題,收錄為一書,以首篇「哲學三慧」為名。
曾獲民國五十九年度中山學術著作獎。
(沈清松)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