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一 論集 喻嘉言秋燥論0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5:05: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一 論集 喻嘉言秋燥論07

 

 

病機云:諸氣 ,皆屬於肺;諸痿喘嘔,皆屬於上,二條明指燥病言矣。

 

生氣通天論謂︰秋傷於燥,上逆而咳,發為痿厥。

 

燥病之要,一言而終,與病機二條適相吻合。

 

只以誤傳傷燥為傷濕,解者竟指燥為濕,遂至經旨不明。

 

今一論之。

 

其左 脅痛,不能轉側,嗌干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腰痛驚駭,筋攣,丈夫 疝,婦人小腹痛,目昧 瘡,則燥病之本於肝,而散見不一者也。

 

又痺論云: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其所以致燥而令陰氣消亡之故,引而未發。

 

又因《內經》脫遺燥症,後雖以東垣之大賢,其治燥諸方,但養營血,及補腎肝虧損,二便秘結而已,初不論及於肺也。

 

夫諸氣 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非屬於肺之濕也。

 

苟肺氣不燥,則諸氣稟清肅之令,而周身四達,亦胡 耶?諸痿喘嘔之屬於上,上亦指肺,不指心也。

 

若統上焦心肺並言,則心病不主痿喘及嘔也。

 

惟肺燥甚,則肺葉痿而不用,肺氣逆而喘鳴,食難過膈而嘔出,三者皆燥証之極者也,經文原有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其可稱為濕病乎?《內經》云: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肺燥之由來遠矣。

 

苟其人腎水足以上升而交於心,則心火下降而交於腎,不傳於肺矣。

 

心火不傳於肺,曾何傷燥之虞哉?即腎水或見不足,其腸胃津液足以協濟上供,肺亦不致過傷也。

 

若夫中下之澤盡竭,而高源之水猶得措於不傾,則必無之事矣。

 

所以經文又云:二陽結,謂之消。

 

手陽明大腸熱結而津不潤,足陽明胃熱結而血不榮,証成消渴,舌上赤裂,大渴引飲,與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文雖異而義則一也。

 

治膈消者,用白虎加人參湯專救其肺。

 

以施諸氣鬱,諸痿喘嘔,罔不合矣。

 

繆仲淳治病,喜用潤劑,於以治燥,似乎獨開生面。

 

然亦未有發明,偶因世之患燥病者多,聰明偶合。

 

然可以治內傷之燥,不可以治外感之燥,節取其長可矣。

 

《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男子少精,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死不治。

 

此亦肺燥所由來,而未經揭出者。

 

夫燥而令男子津液衰少,女子精血枯閉,亦云極矣。

 

然其始但不利於隱曲之事耳,其繼則胃之燥傳入於脾,而為風消。

 

風消者,風熱熾而肌肉消削也。

 

大腸之燥傳入於肺,而為息賁。

 

息賁者,息有音而上奔不下也。

 

是則腸胃合心脾,以其成肺金之燥。

 

三臟二腑,陰氣消亡殆盡,可救療乎?夫由心之肺,已為死陰之屬,然脾氣散二陽之精,上輸於肺,猶得少蘇涸鮒。

 

今以燥之為害,令生我者盡轉而浚我之生,故直斷為死不治也。

 

從前憒之,特繹明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5:1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