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行業炫目財報背後的危機(下)】 金融危機就是還債危機,因為對債務人的還債能力產生擔心,導致資金流動性縮水,對亞洲國家來說,流動性主要來自銀行。 而對歐美來說,流動性來自債券市場,雖然銀行也是流動性的來源之一,但是銀行嚴重依賴債券市場,使它的債務可以不斷的融資,繼續經營,因為美國銀行過度信用氾濫,手中的短期資金不足還清到期債務,所以相當依賴市場流動性融資,一旦流動性不足,就會週轉不靈而倒閉。 在2008/2009年的時候,流動性緊縮了,嚴重依賴信用的美國銀行陷入嚴重危機,現在,讓我介紹美國主要的4大銀行當時和現在的到期債務狀況。
Citigroup-過度擴張引來惡果 Citigroup在金融海嘯前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 2007 =1027億 2008 =518億 2009 =581億 2010 =261億 2011 =330億 2012後 =944億 ------------------ 總債務 =3657億 ------------------ 美國主要大銀行中,以Citigroup到期債務最多,這就是為何在美國政府援助前已籌獲500億美元的Citigroup也無法阻止自己崩潰。 2008/2009年在美國政府救助後Citigroup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 2010 =836億 2011 =613億 2012 =707億 2013 =293億 2014 =360億 2015年後 =1313億 ------------------ 總債務 =4125億 ------------------ 我們看到,Citigroup目前每一年到期的債務都比過去來得高,且規模都可以媲美過去引發自己崩虧的當年數額,未來流動性有何冬瓜豆腐,第一個完蛋的就是Citigroup。
BANK of America-吃下美林消化不良而崩潰 BANK of America在金融海嘯前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 2006 =572億 2007-2009=475億 2010-2011=451億 2012後 =494億 ------------------ 總債務 =1993億 ------------------ 2008/2009年在美國政府救助後BANK of America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 2010 =3463億 2011 =689億 2012 =907億 2013 =408億 2014 =376億 2015後 =1458億 ------------------ 總債務 =7132億 ------------------ 雖然總債務包含收購美林的成份,但是之前的1993億和現在的7132億,相差的確太大了! 金融海嘯時期的2008/2009,BANK of America估計只需要再融資316億的到期債務,但是收購虧損數百億美元的美林,使它落到如Citigroup的下場。
而2010需融資的債務達破紀錄的3463億美元,之後的債務也比過去金融海嘯前來得高,這就是為何BANK of America的股價無法像JP Morgan和Well Fargo那樣恢復的原因。
JP MORGAN-幸運眷顧僥倖壯大
JP MORGAN在金融海嘯前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2006 =1318億
2007-2009=504億 2010-2011=248億 2012後 =615億 ------------------ 總債務 =2685億 ------------------ 在2006年的時候流動性氾濫,JP MORGAN還可以對1318億的債務再融資,當2008/2009年發生金融海嘯的時候,JP MORGAN當年需到期的債務平均估計約336億,若是2006年的1318億,JP Morgan恐怕沒那麼幸運了。 因為數額較小,所以才可以頂住第一波的沖擊,反之Citigroup因到期債務太高,無法支持而率先倒下。 2008/2009年在美國政府救助後JP MORGAN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2010 =2831億
2011-2012=1225億 2013-2014=545億 2014後 =1103億 ------------------ 總債務 =5706億 ------------------ 總債務規模增大其實也包含收購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的緣故。 但是至今為止,JP MORGAN的商業銀行業務依舊糟糕,主要利潤還是靠投資銀行業務支持。
如果新一波到期債務來臨,它是否可以繼續再融資? 以前2010-2012年只需要再融資863億,現在需要4056億,今年就需要2831億。 2008/2009年僥倖逃過一劫的JP MORGAN,面臨如此巨大再融資的到期債務,是否可以依舊好運呢? 特別目前它的總盈餘,還無法成功整合與發揮自己本身,加上收購的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的總體力量。
Wells Fargo-管理最佳的銀行 Wells Fargo在金融海嘯前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2007 =868億
2008-2010=248億 2011-2012=256億 2013後 =312億 ------------------ 總債務 =1684億 ------------------ 2008/2009年在美國政府救助後Wells Fargo的到期債務和年份: 2010 =1065億
2011 =583億 2012 =366億 2013 =350億 2014 =132億 2015年後 =708億 ------------------ 總債務 =3208億 ------------------ 總債務增加是因為Wells Fargo 收購美聯銀行後規模擴大,Wells Fargo是4大銀行中體質最好的一間,只要它可以捱過2010/2011的1065億和583億的債務到期,而且可以使債務不會累積到下一年,那它應該可以渡過危機。 4大銀行為何無法還清這些到期債務? 4大銀行之所以需要再融資,那是因為4大銀行盈餘最多的時候也不過100多億,加上其流動資金短缺,除非大量買出資產,減少槓桿,否則不足以還清這些到期債務,所以它們只能繼續以債養債,從債券市場籌獲資金再融資,以維持日常經營運作。 何況4大銀行除這些長期的債務外,還有龐大的利息開支和短期借貸要應付,這點若加上去,銀行業的負擔更大。 因為美國銀行這樣的經營模式,其運作有點像龐氏騙局。 亞洲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存戶,所以即使存戶不再存新錢,亞洲銀行也不會倒閉,它只怕存戶擠提。
而美國銀行的存戶不多,資金主要來自市場的借貸和同業的拆借,其運作需要不斷的運轉,使資金循環流動,一旦資金停止流動,就像沒有新資金注入,很容易土崩瓦解,對於美國這個高度依賴信用的國家,這是很重要的。 2008/2009的金融海嘯的威力,已經清楚顯示美國這種過度依賴流動性的弊病。 當問題發生時,銀行資產貶值,流動性萎縮,銀行無法以債養債,要賣出資產,這才發現自己可供短期流動的優質資產不多,反而都是流動性缺乏的毒資產就一大堆,如果不是政府投入數萬億美元救市,華爾街的大銀行恐怕沒一間可以活下來。 當然,現在這些大銀行自然會說自己根本沒問題,也不需要政府拯救,你信嗎?
如果真沒問題,高盛怎麼會將自己改為商業銀行以便得到美聯儲的救助? JP Morgan又怎麼會反對Mart to Market的會計準則? 它們若真的沒問題,又何需拿一分錢政府的救市資金呢? 馬後炮誰都會說。 最明顯的是,它們竟然拿了政府的錢,並說自己沒問題,那麼這筆錢應該不需要用到才對? 實際上,當它們為了擺脫政府控制而還錢給政府的資金,全部來自發行新股,而不是直接將之前獲得的政府資金完璧歸趙,這不是明擺著是大炮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