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卷下 調理脾胃治驗治法用藥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損論46】
予病脾胃久衰,視聽半失,此陰盛乘陽,加之氣短,精神不足,此由弦脈令虛,多言之過,皆陽氣衰弱,不得舒伸,伏匿於陰中耳。
癸卯歲六七月間,淫雨陰寒,逾月不止,時人多病泄利,濕多成五泄故也。
一日,予體重、肢節疼痛,大便泄並下者三,而小便閉塞。
思其治法,按:《內經‧標本論》:大小便不利,無問標本,先利大小便。
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也。
又云: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別之。
又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皆當利其小便,必用淡味滲泄之劑以利之,是其法也。
噫!聖人之法,雖布在方冊,其不盡者,可以求責耳。
今客邪寒濕之淫,從外而入裡,以暴加之,若從以上法度,用淡滲之劑以除之,病雖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復益其陰,而重竭其陽氣矣,是陽氣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陰重強而陽重衰矣,反助其邪之謂也。
故必用升陽風藥即瘥,以羌活、獨活、柴胡、升麻各一錢,防風根截半錢,炙甘草根截半錢,同 咀,水四中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大法云:濕寒之勝,助風以平之。
又曰:下者舉之,得陽氣升騰而去矣。
又法云:客者除之,是因曲而為之直也。
夫聖人之法,可以類推,舉一而知百病者,若不達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
戊申六月初,樞判白文舉年六十二,素有脾胃虛損病,目疾時作,身面目睛俱黃,小便或黃或白,大便不調,飲食減少,氣短上氣,怠惰嗜臥,四肢不收。
至六月中,目疾復作,醫以瀉肝散下數行,而前疾增劇。
予謂大黃、牽牛,雖除濕熱,而不能走經絡。
下咽,不入肝經,先入胃中。
大黃苦寒,重虛其胃;牽牛其味至辛,能瀉氣,重虛肺本,嗽大作,蓋標實不去,本虛愈甚。
加之適當暑雨之際,素有黃證之人,所以增劇也。
此當於脾胃肺之本臟,瀉外經中之濕熱,制清神益氣湯主之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