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2818 發表於 2012-9-14 22:35:34

【丹溪心法 卷三 鼓脹59】

<P align=center><B><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丹溪心法 卷三 鼓脹59</FONT>】</FONT> </P>
<P>&nbsp;</P>
<P>&nbsp;</P>鼓脹又名單鼓,宜大補中氣行濕,此乃脾虛之甚,必須遠音樂,斷濃味,大劑人參、白朮,佐以陳皮、茯苓、蒼朮之類。
<P>&nbsp;</P>有血虛者,用四物湯行血藥。
<P>&nbsp;</P>有脈實堅人壯盛者,或可攻之,便可收拾,用參、朮為主。
<P>&nbsp;</P>凡補氣,必帶濃朴寬滿,濃朴治腹脹,因味辛,以氣聚於下焦故也,須用薑汁製之。
<P>&nbsp;</P>如肥胖之人腹脹者,宜平胃、五苓共服之;如白人腹者,是氣虛,宜參、朮、濃朴、陳皮;如瘦人腹脹者,是熱,宜黃連、濃朴、香附、白芍;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脹者,宜抵當丸下死血;如因有食積而腹脹者,有熱,用木香檳榔丸,有寒,用木香、濃朴、丁香,砂仁、神曲、香附;如因外寒鬱內熱而腹脹者,用藿香、麻黃 麻、干葛、桂枝;因大怒而腹脹者,宜青皮、陳皮、香附、木香、梔子仁、蘆薈。
<P>&nbsp;</P>實者,按之不堅不痛。
<P>&nbsp;</P>治須實者下之、消之,次補之;虛者溫之、升之,補為要。
<P>&nbsp;</P>朝寬暮急,血虛;暮寬朝急,氣虛;終日急,氣血皆虛。
<P>&nbsp;</P>腹脹不覺滿者,食肉多,以黃連一兩,阿魏半兩,醋浸蒸餅為丸,同溫中丸、白朮湯下。
<P>&nbsp;</P>食肉多腹脹,三補丸料內加香附、半夏曲,蒸餅丸服。
<P>&nbsp;</P>〔附錄〕心肺陽也居上,腎肝陰也居下,脾居中,亦陰也,屬土。
<P>&nbsp;</P>經曰︰“飲食入胃,游溢精之德,而有干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無病。
<P>&nbsp;</P>今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不節,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運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運化,故陽自升,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清濁相混,隧道壅塞,鬱而為熱,熱留為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
<P>&nbsp;</P>經曰︰“鼓脹”是也。
<P>&nbsp;</P>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似於鼓,其,難以治療,又名曰蠱,若蟲侵蝕之義。
<P>&nbsp;</P>理宜補脾,又須養脾金以製木,使脾無賊邪之患;滋腎水以製火,使肺得清化。
<P>&nbsp;</P>卻濃味,斷妄想,遠音樂,無有不安。
<P>&nbsp;</P>醫又不察虛實,急於作,病者苦於脹急,喜行利藥,以求通快,不知覺得一日半日,其腫愈甚,病邪甚矣,真氣傷矣。
<P>&nbsp;</P>古方惟禹余糧丸,又名紫金丸,製肝補脾,殊為切當。
<P>&nbsp;</P>附方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鼓脹,水氣脹大熱脹,並皆治之。
<P>&nbsp;</P>黃芩 枳實(炒) 半夏 黃連(炒,各五錢) 薑黃 白朮 人參 甘草 豬苓(各一錢) 濃朴(製,一兩) 茯苓 砂仁(各二錢) 澤瀉 陳皮(各三錢) 知母(四錢) 乾生薑(二錢)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如梧子大。
<P>&nbsp;</P>每服百丸,焙熱,白湯下,食後。
<P>&nbsp;</P>寒因熱用,故焙服 廣朮潰堅湯 中滿腹脹,內有積塊,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安,大小便澀滯,上氣喘促 濃朴 黃芩 益智 草豆蔻 當歸(各五錢) 黃連(六錢) 半夏(七錢) 廣朮 升麻 紅花(炒) 吳茱萸(各二錢) 甘草(生) 柴胡 澤瀉 神曲(炒) 青皮 陳皮(各三錢) 渴者,加葛根四錢。
<P>&nbsp;</P>上每服七錢,生薑三片,煎服。
<P>&nbsp;</P>紫蘇子湯 治憂思過度,致傷脾胃,心腹脹滿,喘促煩悶,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緊而澀。
<P>&nbsp;</P>蘇子(一兩) 大腹皮 草果 半夏 濃朴 木香 陳皮 木通 白朮 枳實 人參 甘草 上水煎,生薑三片,棗一枚。
<P>&nbsp;</P>人參芎歸湯 治血脹,煩躁,水不咽,迷忘,小便多,大便異,或虛厥逆。
<P>&nbsp;</P>婦人多有此 當歸 半夏(七錢半)川芎(一兩) 蓬朮 木香 砂仁 白芍 甘草(炙,各半兩) 人參 桂心五靈脂(炒,各二錢半) 上水煎,生薑三片,棗一個,紫蘇四葉。
<P>&nbsp;</P>禹余糧丸 治中滿,氣脹,喘滿,及水氣脹。
<P>&nbsp;</P>蛇含石(大者三兩,以鐵銚盛入炭火中,藥與銚子一樣通紅,用鉗出銚子,以藥淬醋中,候冷,研極細) 真針砂(五兩,先以水淘淨,控乾,更以鐵銚子炒乾,入禹余糧。
<P>&nbsp;</P>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 令醋乾為度,卻就用銚子同二藥入一秤炭火中 令通赤,鉗出銚子,傾藥於 淨磚地上,候冷研極細) 禹余糧(三兩,同入針砂內製) 以上三物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 木香 牛膝(酒浸) 莪朮(炮) 白蒺藜 桂心 川芎 白豆蔻 土茴香(炒) 三棱(炮) 羌活 茯苓 乾薑(炮) 青皮(去白) 附子(炮) 陳皮 當歸(酒浸一夕) 上各半兩,虛人老人,全用半兩。
<P>&nbsp;</P>實壯之人,隨意減之。
<P>&nbsp;</P>上為末,拌勻,以湯浸蒸餅,濾去水,和藥再搗極勻,丸如梧桐子大。
<P>&nbsp;</P>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P>&nbsp;</P>最忌食鹽,否則發疾愈甚。
<P>&nbsp;</P>平胃散 見脾胃。
<P>&nbsp;</P>五苓散 見中暑。
<P>&nbsp;</P>抵當丸 水蛭(七個) 虻蟲(八個) 桃仁(七個) 大黃(一兩) 上為末,分作四丸。
<P>&nbsp;</P>水一盞,煎一丸,取七分,溫服,當下血,未下再服。
<P>&nbsp;</P>《紺珠》木香檳榔丸 木香 檳榔 當歸 黃連 枳殼 青皮 黃柏(各一兩) 黃芩 陳皮 三棱 香附 牛末(各二兩) 莪朮 大黃(各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梧子大。
<P>&nbsp;</P>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薑湯下。
<P>&nbsp;</P>尋常消導開胃,只服三四十丸。
<P>&nbsp;</P>溫中丸 見積類。
<P>&nbsp;</P>三補丸 見補損。 </B>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溪心法 卷三 鼓脹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