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2-7-13 11:48 編輯
【成語典故:擢髮難數】 范雎,戰國時代魏國人。 他曾想效忠魏王,但因家境貧困無法籌得活動費用,所以見不到魏王,後來只好先到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任職。 一天,魏昭王派遣須賈出訪齊國,范雎也跟隨前往。
他們在齊國停留了好幾個月,都得不到齊襄王的接見。 但齊襄王聽說范雎善辯論、口才佳,就賜了十斤黃金、牛肉、美酒等派人送給范雎。
不過,范雎婉拒不接受。 須賈得知此事,非常生氣,認為范雎一定是出賣魏國的秘密,才獲得此賞賜。 回到魏國後,須賈對范雎還是怒氣未消,就將這件事向宰相魏齊報告。
魏齊信以為真,憤怒的命人把范雎毒打了一頓。范雎被打斷肋骨,牙齒也脫落了,他只好裝死。
魏齊派人用席子把他捲起來扔到廁所裡,又叫喝醉酒的賓客在范雎身上撒尿,除了羞辱范雎,目的是懲一警百。 之後,范雎在魏國人鄭安平的幫助下,兩人一起逃跑並躲藏起來,范雎也改名叫張祿。
後來,范雎在鄭安平奔走下逃到秦國,對外他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受到秦昭王重用封為相國。 魏國人對於范雎逃到秦國還成為相國的事並不知道,認為范雎早就被打死了,而秦國人一直叫范雎為張祿。 秦昭王接受范雎的主張,準備攻打韓、魏兩國,魏王得知消息後,就派須賈出使秦國,請求罷兵。
這時,范雎改裝扮成窮人模樣,來到客館見須賈。 自然,須賈見到范雎非常吃驚。 范雎假意告訴須賈,自己在秦國官員門下當差。 須賈見他穿著破舊,便起了憐憫心,留范雎吃飯還送他一件自己的粗絲袍。 兩人交談中,須賈問范雎說:「你知道秦國相國張君吧。 我聽說秦昭王非常寵信他,有關天下的大事都由他決定。 我此行的成敗也取決於張君。 你有跟相國張君熟識的朋友嗎?」
范雎說:「我家主人和他交情很好,我也能求見他,就讓我幫您引見。」 於是,范雎找來了四匹馬拉的大車,親自給須賈駕車,一同去見張祿。 進了秦國相府後,范雎下車並對須賈說:「請等等我,我替您先進去跟相國通報。」 但須賈等了很久,卻不見有人來。 後來須賈向門卒探問,才知道原來範雎就是秦國相國張祿。 須賈大驚失色,知道自己被騙進來了。
他趕緊脫了上衣光著膀子並一路膝行,託門卒向范雎認罪。 於是,范雎坐在掛了盛大帳幕的堂上,說:「你有多少罪狀?」
須賈回答說:「就算拔光我的頭髮來數我的罪過,也還不夠計算。」 後來人們就把須賈說的幾句話,引申為「擢髮難數」這句成語,形容罪過多得難以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