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甚麼古人稱「酒令大如軍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0 23: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甚麼古人稱「酒令大如軍令」?

 

在中國傳統的節慶日時,往往都有相應的飲酒慶祝活動,如除夕夜歡飲「年酒」,端午節避邪免疫飲「菖蒲酒」,重陽節則飲「菊花酒」;還有喜酒、滿月酒、壽酒等等的飲酒文化。

 

鑒於夏周皇室曾設酒池肉林,生活窮奢極侈,因而導致民怨亡國,所以周王朝設有「酒正」的官員掌管飲酒,後來還制了「酒德」、「酒禮」規範宴席飲酒的禮儀。

 

在《尚書.周書.酒誥》上載的就是告誡人不可酗酒,並說「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飲惟祀(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的這些酒德,且嚴禁群飲、崇飲。

 

除了有規範人們行為的「酒德」、「酒禮」,中國飲酒文化中還有所謂的酒令。

 

「酒令」是古代宴會中,飲酒時助興的遊戲。

 

即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他的號令,輪流說詩詞或做類似的遊戲,輸者或違令則需受罰飲酒。

 

《紅樓夢》中多處提到「酒令」,非常寫實,讓人嘆為觀止。

 

四十回︰「鴛鴦也半推半就,謝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杯酒,笑道:『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惟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

 

又如四十二回︰「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裏來的。』

 

那麼,為甚麼鴛鴦要說「酒令大如軍令」呢?

 

「酒令」最早脫胎於周朝酒官制度,而盛行於隋唐時代。

 

從王公貴族、文人雅士逐漸流傳到民間,並形成一種酒令文化。

 

唐代詩文中酒令出現頗多,如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其它還有各種介紹酒令的書,如《醉鄉律令》、《小酒令》、《酒令叢鈔》等。

 

春秋戰國時,又把「酒令」比為政治,所以稱為「觴政」。

 

在酒宴中行酒令必須嚴格聽從令官的號令,令行禁止,誰都不能違反,所以說「酒令大如軍令」。

 

又《詩經?小雅》上記載:「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而監、史說的就是酒官,監督酒宴上的秩序,防止因濫飲而違背禮法,所以「酒令」也具這種節制飲酒的作用。

 

古代的酒令在史冊上出現的種類繁多,有牙牌令、雅令、花枝令、詩令、謎語令、四書令、典故令、拆字令、骰子令、不語令、急口令、手勢令等等。

 

飲酒行令者必須是機智敏捷,有一定的文學才華,而酒令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詩、詞、曲、賦,花鳥景物,知識廣泛無所不包,是極多采多姿的飲酒藝術。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00:47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