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需要管理嗎?】 從宏觀角度來看,科技與管理是兩個必須共容的機能。 撰文╱吳思華 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兼創新創造力中心主任
科學研究和藝術創造一樣,都要依賴一群擁有深厚知識、嫻熟專業技能的人,日以繼夜、不眠不休地投注在工作上,才能產生卓越的作品。
作品的成敗取決於研究者的原創、熱情與專注。 過程中,外界的各種要求常成為創作最大的干擾,尤其是官僚系統中的行政作業,常被視為是抹煞創意的最大殺手:因此,科研創作和管理常被視為是對立的兩個面向。 但是,從宏觀的角度審視,科技與管理卻是兩個必須共容的機能。 首先,現代的科技研究多是依靠一組團隊,而非天才型的個人。 因此,如何「組織天才」,將一個普通的團體,轉換成「偉大的團隊」,創造出舉世震驚的成果,如登陸月球、製造原子彈、開發電腦或基因解碼,就是很基本的管理問題。 這個管理問題不僅僅是將一群天才聚集在一起,讓每一個人都有適當的發展空間,還需要掌握工作的進度與經費的支用,讓計畫在一定的期限與預算要求下完成;更重要的是,管理者還必須能和外界有效溝通,爭取到團隊運作必要的資源。 其次,在大多數情況下,所有科學的發明都必須轉換成和生活有直接關連的產品或服務,才算對人類社會有大的貢獻,電腦、手機、網際網路、醫藥、蝴蝶蘭等等,都是如此。 但是,從科技研發到成功商品服務的誕生,兩者間卻存在著一股很難跨越的鴻溝。日本最近檢討他們的科學發展,發現日本雖然在基礎科學上已經得到諾貝爾獎,但是,在科技產業的發展上仍然不及歐美先進國家,主要的關鍵便在於聯結科技與商業的管理能力明顯不足。 科技商品化確實是個複雜的管理議題,除了要妥善處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系統性的安排生產流程外,如何洞悉消費者的需求與使用者情境,適當地設計器物與服務介面,進而發展成一個可獲利的營運模式,都比想像中來得更有挑戰性。 第三,科技發展和社會體制緊密相關,兩者間的聯結關係更需要有效管理。 現代科技的發展成就其實是整個社會共同孕育出來的,政府、學校、研究機構及產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學理上,我們將其稱為創新系統。 透過正確的科技政策導引創新系統的健全運作,是科技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管理議題。 另外,許多科技的突破都根本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生活秩序,例如:資訊科技挑戰了著作權與隱私權;基因研究衝擊生命倫理等等,這些科技帶給人類社會的可能是一種致命性的毀滅,如何重塑社會規範,調和科技與人文,更是一項嚴肅的管理問題。 總之,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充滿了各形各色的管理議題,也正是本專欄作者群希望共同探討的。 所謂科技管理,不在於設計繁文縟節限制科技創意人的行為,而是希望: ●能提供良好的組織創新平台,激發更多的創意,加速創新的實踐歷程。
●聯結科技發明與人類生活,設計適當的使用介面與服務模式,協助跨越產業創新的鴻溝。
●形塑適當的科技政策與國家創新系統,預應科技對人文的衝擊,重新建構社會的新秩序。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dJHDkwmBBQcmZ7bwbOB1EN3izBRHpw--/article?mid=1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