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給看,就怕自己不好看】 外國企業老闆來台灣考察旅遊,他想找相關同業工廠交流切磋,請我幫忙介紹幾家工廠,打了幾通電話都被拒絕說「不方便」,只有一家毫不考慮的「一口答應」,還立即派專車來接送,參觀中他們還遞送上完整的書面生產銷售流程圖,老闆說:「這些都是各大書局可以買到的公開資訊,現在根本都不是機密檔案。」 資訊大公開,早已沒機密 早期的工廠確實是「機密重地、閒人勿近」,今非昔比了,現代化的大型上市公司還把自己內部的經營資訊(包括生產流程、銷售管道、財務損益表)都完整公開發表在網路上,所以大方開放給你參觀工廠這哪有「不方便」的? 很多消費產品製造工廠為了讓顧客知道自己所使用的商品來源,開始邀請顧客來工廠參觀「產品製造過程」,這便是「觀光工廠」的意義。 事實上,當顧客親眼目睹到了自己平常使用(食用)的產品來源,會更加強日後使用的信心度,這絕對會增加購買意願,自然可以促進銷售業績,所以現在把工廠內部開放給各界參觀的「觀光工廠」越來越多,這是非常正確的趨勢。 時代趨勢就是要這樣 前不久我去參觀《台鹽》的七股鹽場,早期這裡只是封閉式的工廠,現在七股鹽場裡面有台鹽商品賣場、簡式餐廳、足療區,甚至有兒童遊樂區,目前每天遊覽車一車一車的觀光客進門參觀,每月的業績聽說不亞於一家便利超商,其實業績多少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品牌宣傳效果跟提高消費者購買產品信心指數的無形效益之大難以統計,在台灣像台鹽這樣的觀光工廠有日益增多趨勢,近年來,尤其是大陸各地的很多工廠也陸續派人來考察模仿,代表「觀光工廠」這個行銷策略的發展必要性已經得到完全的肯定。 近年來,消費者生活型態也在作轉變,對休閒旅遊及知識旅遊有明顯增多需求,復因時代及產業結構變遷,傳統工廠逐漸褪下光環; 趨勢促使「產業旅遊」風氣也順勢而起。 跟著地球轉,你要跟得上
政府主管經濟發展單位為回應時代潮流需要,自2003年起推動「觀光工廠輔導」相關計畫,協助具有產業文化或觀光教育價值的傳統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型態,迄今成效斐然,讓原本具有特色的工廠更彰顯育教於樂與觀光遊憩價值,使民眾能一窺「活體生產工廠」全貌,加深對產業知識與在地文化的認識,同時創造傳統產業第二春。 我現在輔導的很多工廠,最近都在詢問如何把原本「謝絕參觀」的工廠變成「歡迎參觀」的展示場?哈哈哈! 算你有遠見,這就對了。 把工廠對外公開,會逼著自己把工廠弄得更乾淨更現代化,那就是正面的自我要求,所以,你要是現在不趕快「改造」,以後你的工廠就可能變成「廢墟」,因為會要去工廠上班的「黑手」越來越少了,如果工廠變成觀光區,那就是時髦的「旅遊產業」了,當然更容易找員工。 時代在變,你的腦袋有沒有跟著變? 若是沒有,你就會被時代淘汰,哪也是怨不得人家不要你!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PrRhDrqcHk73VBggiQ--/article?mid=23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