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7-6 09:25 編輯
【學習道德經第五十三章心得】
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令我在兩者之間這樣事實或狀況的正面存在洞悉與了解,從事重要的方法,獨給予事情危險可怕的。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重要的方法過度平順與平坦,並且人非常急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日子過度丟棄,可以種植農作物的土地田園過度荒廢, 儲藏穀糧、貨品的建築物過度空,穿優雅、不粗俗的五彩的絲織品,隨身攜著、拿著銳 一種兩邊有刃,中間有脊,下有握柄的兵器,嫌棄喝吃的東西,金錢、寶物等商品事實或狀況的正面存在有所剩或多出來的,事情稱呼竊取或搶奪財物的人虛張的說大話。
非道也哉!
這是錯或過失方法嗎?
2012年7月3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之義記錄如下: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如果我在兩者之間如此存在洞悉與了解,可以在重要的方法,只是實行正確害怕。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重要的方法過度平順,並且每個人喜歡平直。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向過度去掉與丟棄,土地過度荒廢, 儲藏穀糧過度空,穿優雅五彩的絲織品,隨身攜著兵器,嫌棄喝吃的東西,金錢或寶物等商品存在有所剩或多出來的,事情稱呼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虛張的說大話。
非道也哉!
不是的方法產生悲哀?
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如果我在一切事物正反兩面之間的存在形式中,懂得了分辨與了解,那麼也就可以在運用這套世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時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只是會為實行起來的正確性感到擔心與害怕。
世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一切都是因人而異,恐怕大家都會認為有錢就是好的,可是為了有錢而付出的時間、健康、親情等等卻是被大部分人忽略的,可是它又是真實存在的,有了錢沒時間花甚至沒命去花那麼有錢又有何用?
像水蛭會吸人血,人們都認為它們是壞的不好的,可是當有人傷折而瘀血或者要接斷肢時,水蛭便成為了醫生們的工具,用其破血,逐瘀,通經的功效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那麼現在水蛭對我們何嘗不是好的有利的?
了解了事物的正反兩面後,我們在運用學術時,便一定要看清其帶來好的一面與背後存在的壞的一面,學術用在每個人身上的最終結果都不會一樣,如果使用學術後最終壞的一面帶來的影響超過了好的一面,此人便是不能幫助或不能學習之人,為了能提前預知誰是可幫誰是不可幫,我們便要先了解人性本身。
這套學術的運用可以使人的生活變得平順,也就是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可以使對自身不利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比如開車時撞車,本來可能是重傷結果只是脫了點皮,本來某月某日該發燒結果沒有發生等等;而對自身有利的則會讓其催發,比如投資本來只能賺一萬可能變成最後可以賺十萬,開公司可以以相同的工資招到綜合能力非常高的員工等等。
而這個可以使人生活一路平直的學術是唯一的存在,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學術能夠比擬或替代,如果可以選擇,每個人自然都會選擇平順的人生,懂得或真實感受過這套學術威力的人,自然不會放棄這套學術所帶來的平順,當把其當成了萬能的武器後,讓自己脫離了道德與法律的束縛後,那麼人類獸性的一面便會顯現出來。
當人利用這套學術的威力一下從一無所有成為了擁有百萬資產或者更多,感受到了學術的威力,很可能便會被突然擁有的沖昏了頭腦,迷失了自己。
這些迷失了自己的人往往會變得揮霍無度,原本自己用來維持生計的資源會瞧不上眼而荒廢掉,原本儲存的錢財與資源也會揮霍一空,變換成品牌服飾,高級轎車等炫耀與攀比,會嫌棄便宜的食物,追求高檔昂貴的食物只是為了突顯身份,並且認為依靠這個學術可以永遠的享受下去,可以使自己擁有的無限放大,這只是痴人說夢而已,沒有循序漸進的成長,並且沒有擁有駕馭自身資源的能力,那麼即使利用學術而達到了某個高度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因為你所擁有的本就不是符合規律的,而是像強盜一樣用不正當手段謀取而來,那麼當時間一過,其所在的格局便會破敗下來,把他打回原形甚至更加淒慘。
這是錯誤的方法產生的悲哀嗎?
不是的,而是這套學術的正確方法,用在了錯誤的人身上而產生的悲哀。
這也是在告誡目前學習中的我,當我學成以後不管是自身運用還是幫助他人,都需要隨時克制自己,不被自身的貪、嗔、痴所惑,要站穩了第一步才能邁出第二步,循序漸進的達到目的。
雖然誰都喜歡急速的達到目標,但是我卻不能這樣做,這樣很可能脫離自身的掌控而被慾望替代,所以我要使自己心態平和,了解事物本質,不被大眾意識所主導。
好比現在大家普遍認為有錢了就是要吃好、穿好、玩好、找個漂亮老婆等等,那麼有幾個人能了解吃好的本質是什麼呢?
不就是吃到乾淨衛生、美味可口並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就可以了,那些一餐要吃掉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不見得就吃得健康與美味,說不定吃完就拉肚子,之所以有那麼多人會如此,還是虛榮心的表現,一下從無到有後,就想展示自己與過去的不同,這只能說是幼稚的表現。
其他也是如此,只要能看清自身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那麼那些對自己沒用卻又昂貴稀有之物其實也只是廢物而已,那些虛榮的攀比表現在自己看來也只是烏鴉在身上塗滿了染料就認為自己成了孔雀的搞笑行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