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三十六章學習心得】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晚上7點術龍老師解惑。
原文: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勝剛,弱勝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解惑前的理解是: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快要將要斂、合,一定本來拉開、打開。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快要將要數量不足,一定本來數量有餘。
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快要將要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疾病,一定原本旺盛、昌盛。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快要將要剝削、使失去,一定原本 給與。
是謂微明。
告訴精深了解、通曉。
柔勝剛,弱勝強。
不硬、軟的贏堅強。數量不足贏數量有餘。
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魚非能夠離開根源,團體有銳利工具,非能把事情展現給人看。
術龍老師對文章的直譯: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以想要或希望斂、合的,一定有意或存心拉開、打開的。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以想要或希望力量小的,一定有意或存心使力令人屈服的。
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以想要或希望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疾病的,一定原本旺盛或昌盛的。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以想要或希望強取的,一定原本結交、交往的。
是謂微明。
正確稱呼精深了解、通曉。
柔勝剛,弱勝強。
感覺溫和的超越堅強的,柔軟的超越健壯有力的。
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魚非允許離開深水,團體事實狀況正面存在好處、益處資源,非允許表明公開。
學習後心得:
本章用相對理論論述了人的口與心,用四個字形容便是口是心非。
人的內心也是符合陰陽消長的。
人的慾望都是從無到有,從有到一小點,再從一小點到更多點,以致無法滿足。
當他說只要給我一點空間就好,其實他是想擁有全世界。
當他說只要給我一點力量就好,其實他是想要更大的讓所有人都能屈服的力量。
當他說希望承擔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疾病,其實他一定原本是旺盛或昌盛的。
好像在別人遇到疾病的時候,會說我希望能幫你分擔一下,那就代表他現在一定身體健康或具備可以幫助別人的能力。
當他說想要得到某些資源,那麼他一定原本是有足夠的資源的。
就好像人總是要有所準備再去行動才能到達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
所以一定要能了解人的本性,才能談給人堪輿。
弱是不可能勝強的,只有弱借助它物轉乘後才有可能超越。
就好像水要想勝過剛鐵,就需要借助壓力給自身加壓轉乘出水刀就可以切開鋼鐵了。
魚不能離開水,人也不能離開“人事物地境”,空間(格局)操控了人,人又操控着空間(格局),空間(格局)是不能複製與傳授的,哪怕是同樣的空間(格局)所呼應的時間也是不同的。
所以能傳授的只能是這套學術的本身程序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