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地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17 15:35:0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2-5-17 15:37 編輯

認識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地球

 



地球西半球照片

 


地球東半球照片

 

地球這顆有著廣闊天空和藍色海洋的行星始終給人以堅實巨大的感覺。

 

而在宇宙中,地球給人的印象卻並非如此:這個在一層薄薄而脆弱的大氣籠罩下的星球並不見得有多大。

 

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徵是明顯的:漆黑的太空、藍色海洋、棕綠色的大塊陸地和白色的雲層。

  

地球是太陽的從裡往外數第三顆行星,距太陽大約有150000000公里。

 

地球每365.256天繞太陽運行一圈,每23.9345小時自轉一圈。

 

它的直徑為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人們夢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賞宇宙的奇觀。

 

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太空旅行者。

我們的宇宙飛船是地球,飛行速度是每小時108000公里。

  

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

 

地殼厚約30km,地幔厚約2840km,地核厚約3500km。

 

每一部分又可細分。

 

地核可分為外部液態地核和內部固態地核,地幔可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殼則可分為海洋地殼和大陸地殼。

  

地球是一個活躍的行星。

 

根據板塊構造說,地殼由幾大板塊構成,這些板塊漂浮在熾熱的地幔上緩慢移動。

 

它的運動方式基本有兩種:擴張和縮小。

 

擴張運動表現為兩個板塊相互遠離,地下岩漿湧出形成新的地殼;縮小運動表現為兩個板塊相互碰撞,一個板塊鑽到另一板塊的下面,在地幔的高溫中逐漸消融。

 

在板塊交界處常常存在許多巨大的斷層,地震頻繁,火山眾多。

 

地球的外殼非常年輕,它不斷受到大氣、水和生物的侵蝕,並在地質運動中不斷地重建。

 

所以地球表面沒有像月球那樣坑坑窪窪地遍布隕石坑。這樣的地殼構造在太陽系中是獨一無二的。

  

地球有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層。

在這個大氣層中氮氣佔78%,氧氣佔21%,餘下的1%是其他成份。

 

地表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平均氣壓101.3千帕。

 

地球初步形成時,大氣中存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到今天,它們幾乎都被結合成了碳酸鹽岩石,少量溶入了海洋或被植物消耗掉了。

 

地殼板塊構造運動與生物活動共同維持著二氧化碳的循環。

      

大氣中仍然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帶來了溫室效應,這對維持地表氣溫極其重要。

 

溫室效應使地球年平均氣溫從早期的-21℃提高到了宜人的14℃,沒有它海洋將會結冰,生命將不復存在。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將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了大氣中:

 

過多的二氧化碳會使溫室效應變得越來越嚴重。

 

我們不希望地球變得像金星般炎熱。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它快速的自轉與富含鎳鐵熔岩的地核共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磁氣圈。

 

在太陽風的吹拂下,磁氣圈的形狀被扭曲成水滴狀。

 

它與大氣一同擔當了阻止來自太陽和其它天體有害射線的任務。地球的大氣還使我們免受流星雨的襲擊,大多的隕石在它們到達地面前便已燒毀了。

  

人類開始太空探索後,我們已對自己的行星有了更多的認識。

 

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現地球周圍有一個強烈的輻射區,現在我們把它叫作Van Allen輻射帶。

 

這個輻射帶是宇宙中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在赤道上空被地球的磁場俘獲而形成的一個環狀區域。

 

曾經被認為非常平靜上層大氣,其實是非常活躍的,它在太陽輻射的影響下遵循著熱脹冷縮規律。

 

上層大氣的這些特性對地球的天氣系統有很重要的影響。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BSjyMqBQUULyqadT26VrJ.w/article?mid=9105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武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2:0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