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唐勇 於 2015-3-29 23:21 編輯
【橘皮】
編號:上品043。
名稱:橘皮(附陳皮醬)
性味:辛、溫,無毒。
功能:主胸中瘕熱逆氣。 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註:陳修園曰:
[1]橘皮氣溫,稟春氣而入肝;味苦入心;味辛入肺。
[2]胸中為肺之部位,唯其入肺,所以主胸中之瘕熱逆氣。
[3]疏泄為肝之專長,唯其入肝,所以能利水穀。
[4]心為君主之官,唯其入心,則君火明而濁陰之臭氣自去。
[5]又推其所以得效之神者,皆其下氣之功也。 總結上三句,古人多誤解。
又曰:[1]橘皮筋膜似脈絡,皮形似肌膚,宗眼似毛孔。 [2]人之傷風咳嗽,不外肺經;肺主皮毛,風之傷人,先入皮毛,次入經絡而漸深。 治以橘皮之苦以降氣,辛以發散;俾從脾胃之大絡,而外轉於肌肉毛孔之外,微微從汗而解也。 [3]若削去筋膜,只留空皮,名曰橘皮。 意欲解肌止嗽,不知汗本由內而外,豈能離肌肉經絡而直走於外乎?
[4]乃去白留白之分,東垣因之,何不通之甚也!至於以橘皮製造為醬,更屬無知妄作。 查其製法: 橘皮用水煮三次極爛,嚼之無辛苦味晒乾,外用甘草、麥冬、青鹽、烏梅、元明粉、硼砂,熬濃汁浸晒多次,以汁乾為度; 又以人參、貝母研末拌勻,收貯數月後用之。 據云能化痰療嗽,順氣止渴生津。 而不知全失橘皮之功用。
橘皮治嗽─妙在辛以散之→今以烏梅之酸收亂之。
橘皮順氣─妙在苦以降之→今以麥冬、人參、甘草之甘壅亂之。
橘皮妙在溫燥─故能去痰寬脹→今以麥冬、貝母、元明、硼砂、
青鹽之鹹寒亂之。 試問橘皮之本色何在乎?
[5]余嘗究俗人喜服之由,總由入口之時得甘酸之味─則滿口生津。
鹹寒之性─則堅痰暫化。 一時有驗,彼此相傳,而陰被其害者不少也。 [6]法製半夏,亦用此藥浸造,罨(音掩)發黃衣收貯,貽害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