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05:20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戴復庵云。咳嗽因風寒者。

 

鼻塞聲重惡寒者是也。

 

火者。

 

有聲痰少面赤者是也。

 

勞者。

 

盜汗出。兼痰者。

 

多作寒熱。肺脹者。

 

動則喘滿。氣急息重。痰者。

 

嗽動便有痰聲。痰出嗽止。五者大概耳。

 

亦當明其是否也。

 

趙養葵曰。咳謂無痰而有聲。肺受火爍也。

 

嗽是有聲而有痰。脾受濕傷也。

 

雖分五臟六腑之殊。

 

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為清虛之腑。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又肺為嬌臟。畏熱畏寒。火刑金爍故嗽。水冷金寒亦嗽。故咳嗽者。

 

必責之肺。

 

而治法不在於肺而在於脾。不專在脾而反歸重於腎。蓋脾者肺之母。腎者金之子。故虛則補其母。虛則補其子也。

 

勞嗽見血。有勞傷元氣。內火妄動而傷肺者。

 

亦有勞傷腎水。陰火上炎而傷肺者。

 

有因過服天冬、生地黃等寒藥。損傷脾胃。 不能生肺氣而不愈者。

 

有因誤服知、柏之類。損傷陽氣。不能生陰精而不愈者。

 

凡此皆脾肺虧損而腎水不足。

 

以致虛火上炎真臟為患也。

 

須用異功散加門冬、五味補脾土而生肺金。用六味丸滋腎水而生陰精。否則不救。

 

凡陰虛火盛。乾咳少痰。及痰咯難出之嗽。妄用二陳湯。轉劫其陰。 而生大患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05:33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張介賓云。大法。咳嗽治表邪者。

 

藥不宜靜。靜則留連不解。變生他病。故忌寒涼收斂。經所謂肺欲辛者是也。

 

治裡證者。

 

藥不宜動。動則虛火不寧。燥癢愈甚。故忌辛香燥熱。所謂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是也。

 

然治表者。

 

雖宜動以散邪。若形病俱虛者。

 

又當補中氣而佐以和解。倘專於發散。則肺氣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也。

 

治內者。

 

雖當靜以養陰。若命門火衰不能歸元。則參、薑、桂、附在所必用。否則氣不化水。終無濟於陰也。

 

至若因於火者宜清。 因於濕者宜利。因痰者降其痰。因氣者理其氣。隨其所見之證而兼以調之。

 

大抵風邪胃火。

 

此實熱為患。易治。惟肺腎虧損。

 

此真臟為患。最難治。

 

在老人虛人。皆宜溫養脾肺。稍兼治標為當。 石頑曰。經云。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

 

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

 

此為勞風之病。治之以救俯仰。巨陽引。(句)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此段奧義。從無正釋。今特明之。

 

夫人勞力則肺氣脹滿。俞穴大開而汗泄。斯時感冒。風邪乘其俞穴之開。直入肺下。少頃俞穴仍閉。其邪有入無出。鬱閉不通。

 

而生痰聚飲。流入膺胸肩背經絡竅隧之中。故使人強上冥視。強上者。

 

身半以上為風所中。

 

而胸背強戾。但可仰臥而不能俯。非若腎風之不能正偃也。

 

冥視者。

 

邪害空竅。所以目睛反戾。半開不動。不能視物也。

 

唾出若涕者。

 

痰飲上溢之征也。

 

惡風振寒者。

 

肺氣受困。木邪反肆為虐也。

 

風寒之邪。必由巨陽而尋出路。今邪在肺下。逼近胃口。既不能從表而解。

 

又非實熱燥結。可攻下而除。勢必借資膀胱陽氣。上吸胸中。使陰 鬱閉之邪。庶得從上解散。本乎天者親上。故涕從口鼻而出。其色青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05:45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其狀如膿者。

 

風邪挾肝膽而乘脾胃之候也。

 

大如彈丸者。

 

乃久已支塞肺竅之結痰。見邪蓄之盛也。

 

設不急治。則傷肺而死矣。

 

故治此證者。

 

當急使巨陽之上引。則肺氣清肅下行。

 

而風邪痰涕方得上出。胸中既空洞無余。自然俯仰無礙矣。

 

又須知此證邪氣入深。即使治得其當。雖精壯之人。 亦必服藥三日。始得見效。若治中年者。

 

及不精壯者。

 

更須五日七日為期。設遇羸老困憊之人。 胃氣浸衰。不能行其藥力。何能計日取效哉。

 

治此者。

 

惟金匱桂苓五味甘草東加薑汁、竹瀝。瘥堪對證。蓋桂枝上散肺下邪風。下通膀胱陽氣。茯苓先升後降。專祛肺下濁飲。五味約束桂枝辛散。使津液不隨氣外泄。

 

而為巨陽之向導。甘草之甘緩。使三味緩留膈上。共成匡濟之功。若痰逆勢甚者。

 

又當用桂枝二越婢一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稟氣素虛者。

 

炙甘草湯。皆為合劑。奈何守真宣明論。特舉芎枳丸。專治此證。未審何所見而云然。是予不敢附會也。

 

凡咳嗽。飲水一二口而暫止者。

 

熱嗽也。

 

呷熱湯而暫停者。

 

冷嗽也。

 

治熱嗽。

 

以小柴胡加桔梗。冷嗽。理中東加五味。感風者。

 

鼻塞聲重。傷冷者。

 

淒清怯寒。挾熱為焦煩。受濕為纏綿。瘀血則膈間腥悶。停水則心下怔忡。

 

或實或虛。痰之黃白。唾之稠黏。從可知也。

 

感風而嗽者。

 

脈浮惡風自汗。

 

或身體發熱鼻塞。

 

或鼻流清涕。欲語未竟而咳。宜桂枝東加香豉、細辛。然火嗽亦有鼻流清涕。語未竟而咳者。

 

但風則一嗽便多稠痰。 火則頓咳無痰。為明辨耳。感寒而嗽者。

 

脈緊惡寒。發熱無汗鼻塞。遇寒則咳。內有鬱熱痰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06:18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華蓋散。兼喘。九寶湯。暴感風寒。二氣相兼而咳嗽。鼻塞聲重者。

 

芎蘇飲。肺感風寒咳嗽。倚息不得臥。背寒則嗽甚。小青龍湯、桂苓五味甘草湯。各隨方下變證加減。客邪傷肺。久嗽不止。 寧嗽化痰湯。形寒飲冷咳嗽。兼腹痛脈弦者。

 

小建中東加桔梗以提肺氣之陷。寒熱自汗。加黃 。 冬月嗽而發寒熱。謂之寒嗽。小青龍東加杏仁。冷熱嗽。因增減衣裳。寒熱俱感。遇乍寒乍熱亦嗽。飲熱飲冷亦嗽。脈浮。風重。金沸草散。脈數或澀。熱重。葳蕤湯去川芎。加香豉三錢。入房汗出中風。嗽而面赤。內經謂之內風。脈浮緊。小青龍。脈沉緊。真武湯。飲酒中風。多汗而嗽。謂之漏風。桂枝東加澤瀉、朮、麻黃根。水腫脈浮自汗。喘嗽便秘。小青龍加葶藶、木香。 喘嗽脈沉畏寒。生料濟生腎氣丸煎服。有先傷風。咳嗽未除。更傷於熱而咳嗽聲嘶者。

 

為熱包寒。 葳蕤東加減。有素咳嗽人。更感於寒。

 

而咳嗽聲啞者。

 

為寒包熱。金沸草散去芍藥加石膏。不應。 用越婢湯。熱嗽失音。多服寒劑。聲愈不出者。

 

古今錄驗續命湯發之。

 

輕則消風散去僵蠶、蟬蛻。 加桔梗、薄荷。

 

以生薑汁調服。冷熱嗽失音尤宜。夏月嗽而發熱者。

 

小柴胡加石膏、知母。但手足心熱而不發熱者。

 

瀉白散加橘紅、桔梗。不應。涼膈散去硝、黃。加葳蕤、蜂蜜。傷熱而嗽者。

 

脈數煩渴引飲。咽喉干痛。鼻出熱氣。喉聲不清。咳唾稠黏。其痰屢咳而難出。色黃且濃。

 

或帶血縷。

 

或出血腥臭。

 

或堅如蜆肉。不若風寒之嗽。痰清而白也。

 

葳蕤湯。風熱相兼。加減蔥白香豉湯。

 

凡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手足乍有涼時。其脈洪者。

 

熱痰在膈上也。

 

小陷胸湯。感濕嗽者。

 

脈細而緩。身體重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07:53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骨節煩疼。

 

或自汗。

 

或小便不利。麻黃加朮湯。有一嗽痰即出者。

 

胛濕勝而痰滑也。

 

有連嗽十數聲。痰不即出者。

 

肺燥勝而痰澀也。

 

咳而無痰者。

 

以甘寒潤其肺。痰多致嗽者。

 

以辛平燥其脾。 形盛自汗。脈緩體重嗜臥之人咳者。

 

脾濕勝也。

 

二陳加防己、黃 、白朮之類。兼食積痰垢壅塞不利者。

 

千緡湯蕩滌之。

 

兼食積痰氣蘊釀火邪者。

 

二陳加枳、朮、黃連消導之。

 

秋深傷熱咳嗽而洒淅惡寒發熱者。

 

千金麥門冬湯。但嗽無寒熱。痰不得出。極力咯之乃得一絲黏痰者。

 

千金五味子湯。咳而無聲者。

 

肺氣傷而不清。乃痰鬱火邪在中不能上出。

 

此肺燥也。

 

桔梗東加貝母、葳蕤、蜜炙枇杷葉。潔古云。咳而無痰者。

 

以辛甘潤其肺。蜜煎薑、橘。蜜燒連皮胡桃。虛人當用人參同蜜燒胡桃。不時細嚼。

 

或二味煎服最妙。即觀音應夢散。久嗽聲颯者。

 

古法用酥蜜膏。今改用生地黃煎。取辛以潤之。

 

咳嗽聲啞。氣促滿悶。語聲不出者。

 

心包火盛而肺氣受傷也。

 

古法用通聲膏。今改用千金地黃煎。取潤以泄之。

 

蓋聲颯雖云金實不鳴。久嗽多緣肺氣枯槁。是當清潤為主。實則二陳、桔、薄、葳蕤。蜜煎薑、橘之類。枯則生脈、二冬、款冬、竹茹。

 

亦加蜜煎薑、橘。

 

又當詳形氣之肥瘠。時令之寒喧而為施治。聲啞須分暴久。暴多寒鬱熱邪而肺絡壅塞。久多熱傷肺痿而真氣受傷。壅則麻杏甘石。苓、半、薑、橘等。隨微甚以搜滌之。

 

傷則異功、生脈、保元。參脈證以培養之。

 

若風熱心煩。咳喘便秘。脾胃熱壅。食不下者。

 

千金地黃煎主之。

 

不可拘於成則而廢活法也。

 

若喘咳失血。聲颯音啞。食少便泄之金破不鳴。岐彭不能圖治也。

 

其生薑治咳嗽聲啞。惟暴嗽寒鬱。肺氣不通者為宜。若久嗽熱傷肺氣而喑者。

 

雖二冬、二母、二地、黃芩、花粉等。寒涼斂肺。為之禁劑。

 

而麻、杏、辛、桂辛散耗氣。

 

亦為戈戟。其訶子、五味酸澀固氣。尤須慎詳。壅嗽聲重痰稠。

 

或咳有血。

 

以薄荷、生胡麻各一撮細嚼。煎蘇子降氣湯送下。 七情飢飽嗽。動傳臟腑正氣。致邪上逆。結成痰涎。肺道不利。四七東加杏仁、五味、人參、阿膠、麥冬。勞心思慮。心血耗散。人每有思慮。則心火上乘。必發乾咳。

 

此為神傷。雖服藥亦難取效。

 

以歸脾東加麥冬、五味。作膏蜜收。 其木香或減半。

 

或換砂仁。另為細末。離火加入。不時滋養方妙。大抵乾咳。乃燥氣乘肺。屬火鬱證。乃痰鬱火邪在肺。先用逍遙散加苦桔以開之。

 

後用六味丸加五味以補之。

 

不已。則成勞。 此證不得志者有之。

 

咳嗽痛引肩背。雖久不已。不可誤認為虛。

 

此屬三焦鬱火。加味逍遙散。濁痰。加味導痰湯。

 

如咳而脅痛。宜疏肝氣。枳殼煮散。

 

或去川芎加青皮、柴胡、香附、薑汁之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0:10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肥盛氣實者。

 

二陳東加白芥子。火熱咳嗽。喉啞痰濃。

 

或大便秘結者。

 

涼膈散加桔梗。

 

凡內傷氣虛不能上輸於肺。

 

而時嗽時止。其人黃白少神。脈亦虛微少力。補中益氣去升麻。加煨葛根、麥冬、五味。

 

或兼腎水不足。前湯送下都氣丸。咳嗽痰中見血而脈細者。

 

此火邪傷血分也。

 

歸脾湯。 若痰中微有少血。

 

或血絲。

 

此肝血傷也。

 

補中益氣去升麻。加白芍、丹皮。前後心脹。喉中有血腥氣。氣口脈澀。

 

此膈間有蓄血也。

 

試法。呷熱薑湯作呃者。

 

瘀血也。

 

犀角地黃東加童便、桃仁、大黃攻散之。

 

或平胃合越鞠。加韭汁、童便消伐之。

 

氣竭肝傷而咳嗽血腥者。

 

四烏 骨一蘆茹丸。 內傷瘀積在胃。不時吐血者。

 

其人面色槁而滯。脈多弦澀。當先與百勞丸去瘀。後用異功、六君調補。有兼停飲食而咳。須用消化之方。不可用烏梅、粟殼酸澀藥。其寒邪未除。宜用發散之劑。 不可便用補藥。咳嗽而面白。悲。嚏。

 

或咳白痰白沫。屬肺胃虛寒。若胸脅逆滿。牽引背痛。心腹冷痛。飲食即吐者。

 

溫肺湯。口甘涎沫流。脈沉弦細遲。屬中寒。口出清水。心下汪洋作嘈雜。 胸脅脹痛不食。屬冷凍飲料停於胃中。攻肺則咳。半夏溫肺湯。兼蘆吸散亦妙。嗽而聲喑氣乏。寒從背起。口中如含冰雪。甚則吐血。

 

此肺氣不足。胃氣虛寒也。

 

千金補肺湯。嗽而聲啞脈細者屬寒。 宜半夏、生薑、細辛以辛散之。

 

如飲冷熱酒。傷肺致嗽。謂之湊肺。

 

或兼煎爆傷胃。咳嗽咽癢。痰多唾血。喘急脅痛。不得安臥。 改定紫菀茸湯。咳嗽嘔吐並作。為肺胃俱病。先安胃氣。二陳加蘆根、薑汁、薑製枇杷葉。虛者。

 

六君子加桔梗。有咳嗽吐痰與食俱出者。

 

此飲食失節。脾氣不利。清濁相干。二陳加枳、朮、杏仁、細辛。有食積痰嗽發熱。其人面青白黃色不常。面上有黃白紋痕者。

 

二陳加香附、枳殼、曲、。食積發熱。加薑汁炒川連。停寒食作嗽。加炮薑。嗽而得食即緩者。

 

脾虛也。

 

異功散。有痰。 六君子。外感咳嗽與陰虛咳嗽。尤宜辨晰。外感咳嗽則聲盛而濁。先緩後急。日夜無度。痰涎稠黏而喘急。陰虛勞嗽則聲怯而槁。先急後緩。

 

或早甚。

 

或暮甚。清痰少氣而喘乏也。

 

陰虛脈弦而數。

 

或細數。

 

或澀。證兼盜汗。下午作寒熱。面色純白。兩頰赤。多清痰乾咳者。

 

勞也。

 

屬陰虛火盛。夜服六味丸。晨服異功散。久嗽之人。發散清肺俱不應。胸膈不利。咳唾膿血。坐臥不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0:23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語言不出者。

 

將成肺痿之候也。

 

紫菀散。肺熱頓嗽。肌膚灼熱。面赤如醉者。

 

紫菀膏微利之。

 

治嗽須分新久虛實。

 

如久嗽脈弱。

 

或雖洪大按之不鼓。屬肺虛。宜門冬、五味子、款冬、紫菀之類斂而補之。

 

酒色過度。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致令燥熱乘肺。咯唾膿血。上氣涎潮。 其嗽連續不已。加以邪客皮毛。入傷於肺。

 

而自背得之尤速。當與炙甘草湯。

 

或黃 建中加丹皮。 蓋丹皮辛香。調和營氣。治無汗骨蒸。故陰虛人解表。

 

以丹皮為向導。好色之人元氣素弱。咳嗽不愈。喉中血腥。腸中隱痛。瓊玉膏。不應。加減八味丸。久服乃效。有暴嗽。諸藥不效。服生料鹿茸丸。即愈。

 

此乃腎虛所致。不可以暴嗽而疑遽補之非。有便溺如常。飲食不妨而咳嗽不安。 或兼血腥。年久不愈者。

 

此肺胃虛熱也。

 

異功散加丹皮、山藥。有肺胃虛弱。咳嗽喘促。

 

或時吐血衄血。自汗盜汗者。

 

門冬清肺飲。勞嗽。即火鬱嗽。因火傷迫。遂成郁遏脹滿。一邊不得眠者難治。咳嗽吐粉紅痰。謂之吐白血。僅可綿延歲月。若血色正赤如朱。濃濃如漆。為守藏血。不治。有經年累月久嗽。服藥不瘥。余無他證。

 

此是風寒客邪。久伏肺胃也。

 

與勞嗽不同。三拗湯。佐以千緡湯。瘦人多火禁用。若飢時胸中大痛。唇面上有白點如粞。咽喉或癢或痛。

 

而咳不可忍。脈極數。

 

或忽大忽小。

 

此必肺中有寸白蟲。飢則蟲上求食。痛嗽不寧也。

 

一味百部熬膏。略加檳榔、烏梅。上半日嗽多。屬胃中有火。竹葉石膏湯降泄之。

 

胃氣虛者。

 

補中益氣或五味異功。並加山梔。午後嗽多。屬陰虛。六味丸加麥冬、五味以斂之。

 

黃昏嗽者。

 

火浮於肺。不宜用涼藥。都氣丸斂而降之。

 

五更嗽甚者。

 

胃中有食積也。

 

二陳東加枳實、川連以消導之。

 

虛者。

 

六君子加薑汁炒川連。增補素問五臟六腑咳治例。肺咳。千金五味子湯去續斷、地黃、赤小豆。加麥門冬、葳蕤、細辛。心咳。涼膈散去硝、黃。加黃連、竹葉。肝咳。枳殼煮散去芎、防。加肉桂、橘紅、蘇子。脾咳。六君子東加枳殼、桔梗。腎咳。都氣丸加麥門冬、人參。胃咳。異功散加蜀椒、黃連、烏梅。膽咳。小柴胡東加蘆根汁。大腸咳。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桔硬。小腸咳。桔梗東加人參、茯苓、橘紅、五味。膀胱咳。 五苓散加人參。三焦咳。局方七氣東加黃連、枳實。久嗽服藥不應。可用熏法。款冬花將蜜拌潤。 焙乾。入有嘴壺中燒。吸煙咽之。

 

若胸中悶。舉起頭。

 

以指掩定煙。稍間再吸。杏仁散肺中風熱。 然肺實有火。因風寒者為宜。桑皮瀉肺氣。然性不純良。虛寒者當戒。補肺多用生薑。

 

以其辛能發散也。

 

栝蔞仁甘能潤肺。寒能降火。治熱嗽之要藥。陰虛血虛者勿用。

 

以其能作嘔作瀉也。

 

咳而吐痰。膺乳痛。當看痰色如何。若濃濁如膿。

 

或帶血絲而臭。當從肺癰例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0:50 | 只看該作者

咳嗽

 

〔診〕咳嗽之脈。浮為風。緊為寒。洪數為熱。濡細為濕。寸關澀難而尺內弦緊。為房勞陰虛。 右關濡大。為飲食傷脾。左關弦數。為疲極肝傷。右寸浮短為傷肺。遲澀肺寒。咳嗽洪滑為多痰。 弦澀為少血。肺脈微急。咳而唾血。脈或沉或浮。聲不損者。

 

易治。脈來洪數。形瘦面赤。腎臟氣衰。不能上循於喉而聲啞者難療。

 

亦有肺絡支塞而聲啞者。

 

不在此例。暴病咳嗽。睡臥不下。為肺脹。可治。久病喘嗽。左側不能臥者。

 

為肝傷。若精力未衰者可治。右邊不能臥者。

 

為肺損。無問新久。皆不可治。久嗽脈弱者生。實大數者死。咳而脫形身熱。脈小堅急以疾為逆。不出十五日死。咳脫形。身熱脈疾。不過五日死。 咳溲血。形肉脫。脈搏者死。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不及一時而死。咳嗽形羸。脈形堅大者死。沉緊及伏匿者死。浮直者可治。浮軟者易治。咳而嘔。腹滿泄瀉。脈弦急欲絕者死。久嗽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

 

治屬飲家。 石頑療吳江邑侯華野郭公。仲秋喘嗽氣逆。診之兩尺左關弦數。兩寸右關澀數。弦者腎之虛。 澀者肺之燥。夏暑內伏肺絡。遇秋燥收之令。

 

而發為咳嗽也。

 

診後公詳述病情。言每歲交秋則咳。 連發四載。屢咳痰不得出則喘。至夜坐不得臥。咳劇則大便枯燥有血。先曾服令高徒施元倩越婢湯。嗽即稍可。數日間堂事勞心。復咳如前。時元倩歸苕。松陵諸醫。治之罔效。因求洞垣之鑒。 起我沉 。答曰。公本東魯。腎氣素強。因水虧火旺。陰火上爍肺金。金燥不能生水。所以至秋則咳。咳劇則便燥有血。肺移熱於大腸之明驗也。

 

合用千金麥門冬湯。除去半夏、生薑之辛燥。 易以葳蕤、白蜜之甘潤。藉麻黃以鼓舞麥冬、生地之力。與越婢湯中麻黃、石膏分解互結之燥熱同一義也。

 

郭公曰。松陵諸醫。咸詆麻黃為發汗之重劑。不可輕試。僅用杏仁、蘇子、甘、桔、前胡等藥。服之其咳轉甚何也。

 

答言。麻黃雖云主表。今在麥門冬湯中。不過借以開發肺氣。原非發汗之謂。麻黃在大青龍湯、麻黃湯、麻杏甘石湯方。其力便峻。

 

以其中皆有杏仁也。

 

杏仁雖舉世視為治嗽之通藥不。問虛實渾用。然辛溫走肺。最不純良。耗氣動血莫此為甚。熬黑入大陷胸丸。佐甘遂等搜逐結垢。性味可知。公首肯以為然。連進二劑。是夜便得安寢。次早復診。其脈之弦雖未退。

 

而按之稍 。氣口則虛濡乏力。因與六味、生脈。加葳蕤、白蜜作湯四服。其嗽頓減。郭公復云。向聞元倩有言。六味、八味丸中。不可雜用參、朮。

 

而先生居之不疑。用之輒應。其義云何。答曰。六味為填補真陰藥。與人參同用。原非正理。

 

此兼麥冬、五味。緣合肺腎金水相生。當無留中戀膈之慮。善後之策。即以此方制丸。三時恆服不徹。 至秋庶無復嗽之虞。先是公子柔痙。予用桂枝湯。及六味作湯。咸加蠍尾。服之而瘥。其後夫人素有敗痰失道。左右兩脅俱有結塊。大如覆杯。發則咳嗽喘逆。腹脅掣痛。六脈止促而按之少力。 余用六君子加膽星、枳實、香附、沉香二劑。服之。

 

大吐稠痰結垢一二升。因嘔勢太甚。甲夜渡湖速往。黎明至暑候之。

 

嘔止嗽寧。脈息調勻。不必更進他藥矣。

 

江右督學何涵齋媳。內翰范秋濤女。素常咳嗽不已。痰中間有血點。恆服童真丸不徹。秋濤歿後。哀痛迫切。咳逆倍常。

 

而痰中雜見鮮血。因與瑞金丹四服。仍以童真丸、烏骨雞丸調補而安。 又治通政勞書紳太夫人。年五十余。素稟氣虛多痰。數日來患風熱咳逆。咳甚則厄厄欲吐。 且宿有崩淋。近幸向安。法當先治其咳。因以桔梗東加葳蕤、白薇、丹皮、橘皮、蜜煎生薑四劑撤其標證。次與六君子加葳蕤以安其胃氣。繼進烏骨雞丸方療其固疾。

 

而夫人以久不茹腥。不忍傷殘物命。改用大溫經東加麋茸、角 作丸。藥雖異而功則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1:04 | 只看該作者

肺痿

 

(肺脹) 金匱云。問曰。熱在上焦者。

 

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

 

師曰。

 

或從汗出。

 

或從嘔吐。

 

或從消渴小便利數。

 

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脈數。其人咳。 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

 

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兩手寸口。原為手太陰肺脈。

 

此云寸口脈數。云滑數。云數虛。云數實。皆左右三部統言也。

 

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頃之遍地者為肺痿。言咳者口中不干燥也。

 

若咳而口中辟辟燥。則是肺已結癰。火熱之毒出見於口。咳聲上下觸動其癰。胸中即隱隱而痛。其脈必見滑數有力。邪氣方盛之征也。

 

數虛數實之脈。

 

以之分別肺痿肺癰。是則肺痿當補。肺癰當瀉。隱然言表。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

 

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

 

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

 

若服湯已渴者。

 

屬消渴。 肺熱則膀胱之氣亦熱。小便必赤澀而不能多。若但吐涎沫而不咳。復不渴。反遺尿而小便數者。

 

明非熱在上焦之肺痿。

 

亦非重亡津液之所致。必系上焦虛冷。不能制下。

 

以故小便無所收攝耳。

 

此為肺中冷。陰氣上逆侮其陽氣故必眩。陰寒之氣凝滯津液故多涎唾。宜與甘草乾薑湯之甘辛以溫其脾肺也。

 

若始先不渴。服溫藥即轉渴者。

 

明是消渴飲一溲二之證。消渴又與癰疽同類。 更當消息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1:22 | 只看該作者

肺痿

 

喻嘉言曰。肺痿其積漸。已非一日。其熱不止一端。總由胃中津液不輸於肺。肺失所養。轉枯轉燥。然後成之。

 

於是肺火日熾。肺熱日深。肺中小管日窒。咳聲以漸不揚。胸中脂膜日干。咳痰艱於上出。行動數武。氣即喘鳴。沖擊連聲。痰始一應。金匱治法非不彰明。但混在肺癰一門。 況難解其精意。大要緩而圖之。

 

生胃津。潤肺燥。下逆氣。開積痰。止濁唾。補真氣。

 

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熱。

 

以復肺之清肅。

 

如半身痿廢。及手足痿軟。治之得法。

 

亦能復起。雖云肺病。近在胸中。呼吸所關。可不置力乎。

 

然肺癰屬在有形之血。血結宜驟攻。肺痿屬在無形之氣。氣傷宜徐理。兼潤肺燥。然肺雖燥而多不渴。勿以其不渴而用燥熱之藥。

 

此辨證用藥之大法也。

 

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炙甘草湯主之。

 

此外台法也。

 

肺痿虛寒。羸瘦緩弱戰掉。噓吸胸滿。千金生薑溫中湯。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千金生薑甘草湯。肺痿咳嗽有痰。 午後熱。並聲嘶者。

 

古法用人參養肺湯。今改用紫菀散加丹皮、薑、棗。心火克肺。傳為肺痿。 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喉不利者。

 

古法用人參平肺湯。今改用紫菀散加葳蕤、橘紅、薑、棗。肺痿咳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煩渴者。

 

古法用知母茯苓湯。今改用紫菀散加知母、銀州柴胡、薑、棗。蓋咳嗽聲嘶。咽喉不利。皆是火鬱痰滯。必用生薑之辛以散之。

 

然須蜜製。藉甘以潤之。

 

此標本兼該之義也。

 

劉默生言。痿本虛燥。總不離壯水清金。滋補氣血津液。消痰止嗽。宜天冬、麥冬、生地、熟地、知母、人參、葳蕤。紫菀為主。痞結。去天冬、生地。加橘紅、蘇子。泄瀉。去天冬、生地、知母。加山藥、茯苓。並用固本丸。不時噙化。肺痿咳嗽。痰中有紅絲。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者。

 

劫勞散。虛勞肺痿失音。咳唾腥血稀痰。

 

或面上生瘡。 人參蛤蚧散。丹方治肺痿。每日用人參細末一錢。入豬肺管內。砂鍋中煮爛。加蔥酒服效。肺痿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 張口短氣者危。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白苔滑。

 

此為肺寒。甘草乾薑湯。肺痿屬熱。

 

如咳久肺KT 。 喉啞聲嘶咯血。

 

此屬陰虛。多不可治。肺痿六脈沉澀而急。

 

或細數無神。脈口皮膚枯干。

 

而氣高息粗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1:47 | 只看該作者

肺痿

 

金匱云。上氣喘而躁者。

 

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肺脹而發其汗者。

 

即內經開鬼門之法。一汗而令風邪外泄於肌表。水無風戰。白順趨而從下出也。

 

咳而上氣。

 

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肺脹咳而上氣。 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接二方分治肺脹。皆以其脈浮。當從汗解之例。越婢方中有石膏無半夏。小青龍方中有半夏無石膏。觀二方所加之意。全重在半夏、石膏二味協力建功。石膏清熱。藉辛溫亦能豁痰。半夏豁痰。藉辛涼亦能清熱也。

 

觀麥門冬湯方中。下氣止逆。全藉半夏入生津藥中。

 

此二方又藉半夏入清熱藥中。仲景加減成方。無非生心化裁。後學所當神往矣。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

 

又加利。尤甚。 上氣之候。

 

而至面目浮腫。喘息動肩。是肺氣壅逼。上而不下。加以脈浮大。氣方外出。無法可令內還而下趨。故云不治也。

 

加利則上下交爭。更何以堪。 肺脹而咳。左右不得臥。

 

此痰挾瘀血礙氣而脹。當歸、丹皮、赤芍、桃仁、枳殼、桔梗、半夏、甘草、竹瀝、薑汁、如外邪去後宜。半夏、海石、香附、栝蔞、甘草為末。薑汁蜜調噙之。

 

喻嘉言治施眉蒼。肺痿喘嗽吐清痰。肢體痿軟。不能舉動。脈來虛數。

 

以蛤蚧二十枚。酒浸酥炙。人參、黑參各十兩。蜜丸。時噙化。不終劑而痊。 石頑治陸去非。肺痿聲颯吐痰。午後發熱自汗。左脈細數。右脈虛濡。平昔勞心耽色所致。 先與生脈散合保元湯。次與異功散加黃 。並加薑、棗。與都氣丸晨夕兼進。調補半月而熱除痰止。月余方得聲清。 又治孫起柏肺脹。服耗氣藥過多。脈浮大而重按豁然。飲食不入。幸得溺清便堅。與局方七氣。每劑用人參三錢。肉桂、半夏曲、炙甘草各一錢。生薑四片。四劑霍然。蓋肺脹實證居多。 此脈虛大。不當以尋常論也。

 

又治一尼肺脹。喘鳴肩息。服下氣止嗽藥不應。漸至胸腹脹滿。脈得氣口弦細而澀。

 

此必勞力氣上。誤飲冷水傷肺。肺氣不能收斂所致也。

 

遂與越婢湯減麻黃。加細辛、葶藶大瀉肺氣而安。 又治一酒客。嚴冬醉臥。渴飲冷茶。肺脹喘嗽。脈得氣口沉緊搏指。與小青龍去芍藥。加葶藶、半夏。一劑而痊。則知肺脹喘滿。當以葶藶為向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2:07 | 只看該作者

肺癰

 

金匱云。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 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肺癰之脈。既云滑數。

 

此復云微數者。

 

非脈之有不同也。

 

滑數者已成之脈。微數者初起之因也。

 

初起以左右三部脈微。知衛中於風而自汗。左右三部脈數。為營吸其熱而畏寒。然風入衛。 尚隨呼氣而出。不能深入。所傷者不過在於皮毛。

 

以漸舍肺俞。

 

而咳唾振寒。茲時從外入者。

 

從外出之易易也。

 

若夫熱過於營。即隨吸氣深入不出而傷其血脈矣。

 

衛中於風。得營中之熱留戀。 固結於肺葉之間。乃致血為凝滯。

 

以漸結為癰膿。是則有形之敗濁。必從瀉肺之法而下驅之。

 

安在始萌不救。聽其膿成。

 

而致肺葉腐敗耶。 咳逆上氣。時時唾濁。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火熱之毒。結聚於肺。表之裡之。

 

清之溫之。

 

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惟此無堅不入。聿成蕩滌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忽諸。若因外感所觸而成。當取用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最佳。 足可補仲景之未迨也。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吐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

 

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此上提之法也。

 

癰結肺中。所以濁唾腥臭。乘其新造未固。提而出之。

 

如其勢已入裡。

 

又當引之從胃入腸。

 

此法殊不中用矣。

 

所以宋人附以十六味桔梗湯。兼合葶藶瀉肺之意。外內合邪之治也。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此治肺癰吃緊之方也。

 

肺中生癰不瀉其肺。更欲何待。然日久癰膿已成。瀉之無益。日久肺氣已索。瀉之轉傷。惟血結而膿未成。當亟以瀉肺之法奪之。

 

若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為表證未罷。當先與小青龍湯一劑。後乃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2:25 | 只看該作者

肺癰

 

石頑曰。肺癰危證。乘初起時。極力攻之。

 

庶可救療。金匱特立二方。各有主見。

 

如患人平昔善飲嗜啖。痰濕漸漬於肺。宜皂莢丸。肥盛喘滿多痰。宜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補所不足。復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以治風寒客邪感觸發熱之證。葦莖湯以治心脾過勞。肺氣不化。水道不利之疾。功效最速。宋人又有十六味桔梗湯。雖未盡善。

 

亦可以備諸治之采用。若畏其峻。

 

而守王道之方。真養癰以待斃耳。明眼者辨治宜早也。

 

凡咳嗽吐臭稠痰。胸中隱痛。鼻息不聞香臭。項強不能轉側。咳則遺尿。自汗喘急。呼吸不利。飲食減少。脈數盛而芤。惡風毛聳。便是肺癰之候。蓋由感受風寒。未經發越。停留肺中。 蘊發為熱。

 

或挾濕熱痰涎垢膩。蒸淫肺竅。皆能致此。慎不可用溫補保肺藥。尤忌發汗傷其肺氣。 往往不救。金匱皂莢丸、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葦莖湯。宋人十六味桔梗湯。俱肺癰專藥。初起用葦莖湯。

 

此方大疏肺氣。服之使濕瘀悉趨溺孔而去。一二服即應。脈浮表熱。加蔥白、香豉。氣口脈盛。加犀角、竹茹。痰多。加貝母、蔞仁。蛤粉。引痛。加紫菀、白蜜。初起咳逆不利。二味桔梗東加貝母、紫菀。多汗。加防己、黃 。潰後唾膿血不止。葶藶薏苡瀉肺湯隨證加減。咳有微熱煩滿。胸中塊壘甲錯者。

 

千金用合歡皮一味。日取掌大一塊煎湯服。平昔勞心思慮多鬱火人。唾臭痰鮮血。

 

此屬陰火。但與生料六味丸加麥冬、紫菀之類。若誤投參、 補氣補火。臭痰轉甚者。

 

急宜上法加童便。服之自清。初起疑似未真。生大豆絞漿飲之。

 

不覺腥氣。便為真候。大抵聲音清朗。膿痰稀澤。

 

或間有鮮血。飲食知味。胸脅不疼。

 

或咳則微痛。痛在右畔肺之長葉。

 

而坐臥得寧。形色如常。便溺自調者可治。若潰後大熱不止。時時惡寒。 胸中隱痛。痛在左畔肺之短葉。

 

此金氣淺薄。潰後最難平復。

 

而喘汗面赤。坐臥不安。飲食無味。 膿痰腥穢不已者難治。若喘鳴不休。唇反。咯吐膿血。色如敗鹵。 臭異常。正氣大敗。

 

而不知痛。坐不得臥。飲食難進。爪甲紫而帶彎。手掌如枯樹皮。面艷顴紅。聲啞鼻煽者不治。肺癰初起。脈不宜數大。潰後最忌短澀。脈緩滑面白者生。 脈弦急面赤者死。肺癰已破。入風者不治。即濃煎蔥白香豉湯頻服之。

 

然多不救。 肺癰丹方。初起唾臭痰沫。用陳年芥齏汁。溫服灌吐最妙。一方。用荷葉濃煎。稍入白蜜。 不時服之。

 

不問已潰未潰皆效。

 

又方。

 

以豬肺去心。竹刀剖去垢沫。取接骨木二兩。缶器中煮熟淡食。日服無間。五七日當效。潰後排膿。用金鯉湯。

 

以小活鯉魚去腸垢。入貝母末三錢。隔水童便煮。和汁食之。

 

日服一枚。皆屢驗。然不若薏苡根搗汁。燉熱服之。

 

其效最捷。下咽其臭即解。有蟲者蟲即死出。薏苡為肺癰專藥。然性燥氣滯。服之未免上壅。不及根汁之立能下奪。已潰未潰。皆可挽回。諸方皆不及也。

 

肺癰潰後。膿痰漸稀。氣息漸減。忽然臭痰復甚。

 

此余毒未盡。內氣復發。必然之理。不可歸咎於調理服食失宜也。

 

但雖屢發。

 

而勢漸輕可。可許收功。若屢發而痰穢轉甚。脈形轉疾者。

 

終成不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2:42 | 只看該作者

 

經云。邪入於陰則喑。人卒然無音者。

 

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 故無音。失音大都不越於肺。然須以暴病得之。

 

為邪鬱氣逆。久病得之。

 

為津枯血槁。蓋暴喑總是寒包熱邪或。本內熱而後受寒。

 

或先外感而食寒物。並宜辛涼和解。稍兼辛溫散之。

 

消風散用薑汁調服。緩緩進之。

 

或只一味生薑汁亦可。冷熱嗽後失音尤宜。若咽破聲嘶而痛。是火邪遏閉傷肺。昔人所謂金實不鳴。金破亦不鳴也。

 

古法用清咽寧肺湯。今改用生脈散合六味丸作湯。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肥人痰濕壅滯。氣道不通而聲喑者。

 

二陳導痰開滌之。

 

一切滋補。皆為禁劑。至若久病失音。必是氣虛挾痰之故。宜滋肺腎之化源。非生脈散下都氣丸不可。

 

凡咽乾聲槁者。

 

潤肺為主。生脈散合異功散。若膈內作痛。破瘀為先。代抵當丸最妥。更有舌喑不能言者。

 

亦當分別新久。新病舌喑不能言。必是風痰為患。類中風例治之。

 

若肥人舌短不能言。

 

或舌根強硬。導痰湯為主。若久病後。

 

或大失血後。舌萎不能言。大虛挾寒例治之。

 

要在臨證審察病因無誤。然中風暴病失音。多緣少陰真氣久虛而得。更兼遺尿五絕證見。 不可治矣。

 

若冬月咳嗽。寒痰結於咽喉。語聲不出者。

 

此寒氣客於會厭。故卒然而喑也。

 

麻杏甘石湯。

 

或古今錄驗續命湯選用。若失音不語。已經發散潤肺而不應者。

 

生脈散。並童真丸噙化之。

 

若咳喘氣促。

 

而胸中滿悶。聲喑不出者。

 

肺胃氣燥。不能祛散余邪也。

 

紫菀散主之。

 

亦有叫罵聲嘶而喉破失音者。

 

十全大補湯。若肺氣虛寒。為厲風所傷。喘咳聲嘶。

 

或先傷熱。

 

而寒鬱熱邪聲喑不出者。

 

千金酥蜜膏。

 

又咽痛起於四五日間。

 

或因咳劇而得。

 

或多稠痰結痰而咽喉上 腫痛。 其聲雖啞而尚有音破濁。脈大緩而右寸尤甚。

 

此熱結於肺也。

 

宜用辛涼之劑。

 

如桔梗東加蔥白、香豉、荊芥、薄荷。兼有風寒客邪。更須桂枝、芍藥、薑、棗、膠飴之類。並以薑蜜製黃柏噙之。

 

慎不可驟用斂降之藥。若暴啞聲不出。咽痛異常。卒然而起。

 

或欲咳而不能咳。

 

或無痰。

 

或清痰上溢。脈多弦緊。

 

或數疾無倫。

 

此大寒犯腎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之。

 

並以蜜製附子噙之。

 

慎不可輕用寒涼之劑。二證寒熱天淵。不可不辨也。

 

胎前產後失音。另詳本門。 石頑治西客王如嵩。觸寒來蘇。忽然喘逆聲喑。咽喉疼腫。察其形體豐盛而飲啖如常。切其脈象浮軟而按之益勁。

 

此必寒包熱邪。傷犯肺絡也。

 

遂以麻杏甘石湯。加半夏、細辛。大劑葳蕤。二服喘止聲出。 但呼吸尚有微疼。更與二陳、枳、桔、葳蕤之類。調理而安。 王惟一數年前雖有血證。

 

而年壯力強。四月間忽患咳嗽。服發散藥後。痰中見血數口。繼服滋陰藥過多。遂聲颯而啞。時覺胸中氣塞。遷延月余。乃兄勤中鼎中。邀余往診。脈雖沉澀。

 

而按之益力。舉之應指。且體豐色澤。絕非陰虛之候。因論之曰台。翁之聲啞。是金實不鳴。良非金破不鳴之比。因疏導痰東加人中黃、澤瀉方。專一滌痰為務。四劑後。痰中見紫黑血數塊。其聲漸出。

 

而颯未除。更以秋石兼人中黃。棗肉丸服。經月而聲音清朗。始終未嘗用清理肺氣。調養營血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2:56 | 只看該作者

 

飛疇治郭代工。午日少食角黍。倦怠作瀉。曾用消克不效。因圊時跌仆。即昏迷不省。數日後邀予診視。六脈虛微欲脫。右臂不能轉動。聲喑無聞。時有用大黃消克之劑者。

 

予急止之。

 

此脾肺虛憊。安能任此。今縱有合劑。恐胃氣告匱。烏能行其藥力。惟粥飲參湯。庶為合宜。所謂漿粥入胃。則虛者活。遂確遵予言以調之。

 

瀉止神寧。聲音漸出而蘇。能食後。

 

亦惟獨參湯調養。 不藥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3:08 | 只看該作者

 

(短氣、少氣、逆氣、哮) 經曰。諸病喘滿。皆屬於熱。(寒則息遲氣微。熱則息數氣粗。)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氣有餘則喘咳。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 胸盈仰息。秋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勞則喘息汗出。邪入六腑。則身熱不得臥。上為喘呼。

 

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渡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肝脈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喘咳者。

 

是水氣並陽明也。

 

不得臥。臥則喘者。

 

是水氣之客也。

 

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此肺之絡脈逆也。

 

二陽之病發心脾。其傳為息賁者。

 

死不治。(二陽陽明也。

 

土不能生金。

 

而心火復刑之則肺傷。故息上奔而喘。)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

 

脈實大而緩則生。急則死。(乳子。 言產後以乳哺子時。非嬰兒也。

 

)戴復庵云。有痰喘。有氣急喘。有胃氣虛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

 

凡喘便有痰聲。氣急喘者。

 

呼吸急促而無痰聲。胃氣虛喘者。

 

抬肩擷項。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

 

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大概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墜下稠痰。 喘即暫止。稍久食已入胃。助其濕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虛治。治以燥熱之藥者。

 

是以火濟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3:23 | 只看該作者

 

趙養葵曰。喘與短氣分。則短氣是虛。喘是實。然喘多有不足者。

 

短氣間有有餘者。

 

新病亦有本虛者。

 

不可執論也。

 

如實喘者。

 

氣實脈盛。呼吸不利。肺竅壅塞。右寸沉實。宜瀉肺。虛喘者。

 

先覺呼吸氣短。兩脅脹滿。右尺大而虛。宜補腎。

 

此腎虛證。非新病虛者乎。

 

邪喘者。

 

由寒邪伏於肺中。關竅不通。呼吸不利。若寸沉而緊。

 

此外感也。

 

亦有六部俱伏者宜發散。則身熱退而喘定脈出此郁證。人所難知。非短氣中之有餘者乎。

 

又一等似火非火。似喘非喘者。

 

諸陽氣浮。 無所依歸。故上氣而喘也。

 

其人平日若無病。但覺氣喘。非氣喘也。

 

乃氣不歸源也。

 

不知者。

 

以其有火也誤以涼藥清之。

 

以其喘急難禁也又用四磨之類寬之。

 

下咽之後。似覺稍寬。少頃依然。 豈知寬一分。更耗一分矣。

 

惟大劑參、 補劑。加補骨脂、阿膠等以鎮於下。後以八味丸加五味、鹿茸。不時服之。

 

又一等火鬱之證。六脈俱澀。甚至沉伏。四肢悉寒。甚至厥逆。拂拂氣促而喘。卻似有餘。

 

而脈不緊數。欲作陰虛。

 

而按尺鼓指。

 

此為蓄郁已久。陽氣拂遏。不能營運於表。

 

以致身冷脈微。

 

而悶亂喘急。當此之時。不可以寒藥下之。

 

又不可以熱藥投之。

 

惟逍遙散合佐金丸之類宣通蓄熱。得汗而愈。後仍以六味丸養陰和陽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3:40 | 只看該作者

 

喻嘉言曰。喘病無不本於肺。惟兼三陰者為最劇。

 

而三陰又以腎為最劇。有此證者。

 

首重在節欲。收攝腎氣。不使上攻可也。

 

故喘病兼少陰腎者為最劇。腎火動則水氣升。其次則太陰脾。 脾火動則濕氣升。

 

又次則厥陰肝。肝火動則風氣升。是故治喘以治火為先也。

 

然濁氣既隨火而升。 火降而氣不降者何耶。

 

以濁氣雖居於下。

 

而肺之窠囊。可以僑寓其中。轉使清氣逼處不安。是雖以治火為先。然治火而不治痰無益也。

 

治痰而不治窠囊之痰。雖治與不治等也。

 

惟薑汁、竹瀝。 可以透窠囊耳。 李士材曰。內經論喘。其因眾多。究不越於火逆上而氣不降也。

 

雖然。火則一。

 

而虛實攸分。 每見世俗一遇喘家。純行破氣。於太過者當矣。

 

於不及者可乎。

 

余嘗論證。因虛而死者十九。因實而死者十一。治實者攻之即效。無所難也。

 

治虛者補之。

 

未必即效。須悠久成功。其間轉折進退。良非易也。

 

故辨證不可不急。

 

而辨喘證尤為急也。

 

巢氏嚴氏。止言實喘。獨王海藏云。肺氣果盛。則清肅下行。豈復為喘。皆以火爍真氣。氣衰則喘。所謂盛者非肺氣也。

 

肺中之火也。

 

斯言高出前古。惜乎但舉其端。未能縷悉。請得其詳而言之。

 

氣虛而火入於肺者。

 

補氣為先。生脈散。有痰。六君子湯。陰虛而火乘金不得臥者。

 

壯水為急。六味丸。虛則合生脈散。風寒者解其邪。華蓋散。濕氣勝者利其水。滲濕湯。暑邪者滌其煩。白虎湯。痰壅者消其痰。二陳湯。氣鬱者疏其郁。四七湯。肺脹者散其邪。脈浮大者。

 

越婢加半夏湯。脈浮者。

 

小青龍加石膏湯。腎虛火不歸源。八味丸。腎虛水邪泛濫。濟生腎氣丸。

 

此治喘之大法也。

 

喘嗽氣從臍下衝上。

 

而尺脈洪盛或數。兼見盜汗潮熱。屬陰虛。六味丸作湯。加補骨脂、五味子。送下靈砂丹。誤用四磨必死。若作痰治亦危。有因氣而喘者。

 

遇惱便發。脈必沉弦。

 

此氣滯其痰也。

 

蘇子降氣湯。若但喘不嗽。不分遠近。前湯吞靈砂丹。秋冬感寒。每夜連嗽不絕。大喘至天明方緩。脅動痞悶者。

 

麻黃蒼朮湯。肺虛受寒而喘。參蘇溫肺湯。寒鬱熱邪。

 

而喘中有積痰。遇冷即發。麻黃定喘湯。遠年咳逆上氣。胸滿痞塞。聲不出者。

 

人參定喘湯。虛冷上氣。勞嗽喘乏。千金用半夏一升。人參、生薑、桂心、甘草各一兩。水煎。分三次服。喘咳上氣不得臥。 生薑、橘紅、人參、紫蘇各一錢。五味數粒。煎服。腎與肺胃俱虛。喘嗽乏力。人參一錢。核桃肉三枚連皮蜜炙。煎服神驗。腎氣上逆而喘。用連皮核桃肉三枚。生薑三片。臨臥細嚼即安。七情郁結。上氣喘急。四磨湯、四七湯選用。肥盛多痰。喘不得休。不能臥。人扶而坐數日者。

 

千緡湯一服即安。

 

或千緡湯合導痰湯尤妙。然惟元氣未衰者宜之。

 

虛人未可輕試也。

 

喘而諸藥不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3:55 | 只看該作者

 

腹堅脈實者。

 

神保丸大。便溏者勿用。氣實人誤服參、 而喘者。

 

三拗湯瀉之。

 

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者。

 

古今錄驗續命湯。氣盛有餘。脈來滑實者勿用。經年喘嗽。遇寒更甚者。

 

九寶湯、寧嗽化痰湯選用。一切喘證。屬有餘者。

 

治之即愈。若屬虛證。誤與泄氣。禍不旋踵。 即暴喘腹脹。大便實者。

 

方可用藥。加以溏泄。必死勿治。

 

此陰火暴逆於手足太陰。所以喘脹。 腎氣失守。所以便溏。其人雖強。不久當嘔血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4:12 | 只看該作者

 

〔診〕脈宜浮遲。不宜急疾。喘逆上氣。脈數有熱。不得臥者難治。上氣面浮腫。肩息脈浮大者危。上氣喘息低昂。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手足寒者死。右寸沉實而緊。為肺感邪。

 

亦有六部俱伏者。

 

宜發散。大抵喘屬肺中火盛。脈浮滑者可治。若沉滑為腎虛陰火上逆難治。 短氣 短氣者。

 

一屬支飲。脈必弦滑。平人無寒熱。冒眩。短氣不足出息者。

 

實也。

 

金匱云。 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

 

苓桂朮甘湯主之。

 

腎氣丸亦主之。

 

仲景並出二方。分呼吸之短而治。 妙義益彰。呼氣之短。用苓桂朮甘湯以通其陽。陽氣化。則小便能出矣。

 

吸氣之短。用腎氣丸以通其陰。腎氣通。則小便之關門利矣。

 

又云。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脹滿者。

 

厚朴大黃湯。(即小承氣湯。)一屬氣虛。東垣云。短氣者。

 

肺主諸氣。五臟之氣皆不足。

 

而陽道不行也。

 

氣短小便利者。

 

四君子去茯苓加黃 。

 

如腹中氣不轉者倍甘草。肺氣短促或不足者。

 

倍參加白芍。 使肝膽之邪不敢犯之。

 

若失血後陰火上乘而短氣不足以息。

 

或腎虛發熱唾痰者。

 

生脈散加歸、 、生地。病後產後。一切瘡疽潰後。氣虛不能接續。及年高病久。正氣耗散之人。雖有痰火。不可作有餘治。誤用耗氣之藥。禍不旋踵。須大劑生脈散為君。少佐陳皮。扶接元氣為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7:18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