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脹】
腫脹
鼓有十症:氣鼓、食鼓、熱鼓、風鼓、勞鼓、濕鼓、蟲鼓、血鼓、疳鼓、胸腹腫脹並四肢腫脹者。
如遇患人,腹上用手按之,有窩可治;脈壯者易治;脈細、並臍窩腫出者難治。
雞裡金一具 真沉香 砂仁各三錢,陳香圓五錢共末。
每服錢半,薑湯下。
一用雄烏豬肚一具,入大蒜四兩,煮爛連服五、七個。
忌鹽、醋、醬一百日。
(單方經驗)
黃帝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 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濃,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鼓脹者,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
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腸覃者,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
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鼓脹者即單鼓脹也。
始而止於單,是腹脹。
日久不治,則四肢浮腫矣。
其症亦有二,一為濕熱所感,一為虛寒所致。
但虛寒者,無過於服金匱腎氣丸為妙。
如系濕熱,用雞屎白炒,沉香色研篩一升,盛磁罐內,浸好酒二斤,面封口,煮三炷香,澄清隨意溫服。
或用真黃牛肉一斤,河水煮爛,加皮硝一兩,隨意食之,二、三日其腫即消,至重者再服全愈。
百日之內,切忌酸鹹、生冷、面食、葷腥、油膩、硬物。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4976&pid=270274&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