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信奉佛教“密宗”的遼﹙西元916-1125年﹚、金﹙西元1115-1234年﹚兩朝與後來改變而堅信道教的宋朝﹙北宋西元960-1127年;南宋西元1127-1279年﹚,形成南、北壁壘分明的態勢,更使得漢人基於民族性的自尊,常嘲笑佛教徒修什麼「八正道」,說那是「胡說八道」,或許這就是該成語的出處。
由於南方宋、明“理學”以及道教的的盛行,更加讓佛教徒排斥中華古科學,尤其因為道士把〈八卦〉符號穿戴在身上,從此有部分佛教徒便說《易經》、〈八卦〉是外道,至今還是如此。
可是中國佛教《大藏經》中偏偏有一大堆的中土後造經,都是借用《易經》思想編纂而成,還被知名的禪師、律師所習用,這種矛盾,使某些不了解因由的所謂「純佛教」信仰者,耿耿於懷,唯恐避之而不及。
古人說:「天道左旋、地道右轉。」如果從北極上空看地球,乃至太陽系的九大行星都是以「逆時鐘」方向旋轉。
所以,在北半球形成的颱風、龍捲風、炊煙、藤蔓都是以「逆時鐘」方向旋轉向上,從南極上空看地球,乃至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則都是以「順時鐘」方向旋轉,這就是自然界的特色。
佛教徒繞塔、禪坐後經行、咒輪的旋轉都是以順時針方向右繞而行,是否有用意在鬆懈身體中受地球自轉旋緊的“中脈”,值得深思探討。
當然居住南半球的佛教徒,在平時的順時鐘情形下,是否修行時要逆時針左繞,也應一併考量。
約西元前4700年前,世界上的宗教還未創立之前,「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伏羲氏繪製的「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FuXi`sEightTrigrams)是以“乾”(陽Yang,theactive)、“坤”(陰Yin,thereceptive)上下代表太陽系空間形成的特性,把自然環境用最簡單的符號表現出來,完全無關乎宗教。
「後天八卦」是約西元前一千二百年前,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由羑里[今河南湯陰]的困頓時期,根據「先天八卦、六十四卦」研究出來的。
所以,「後天八卦」又稱為「文王八卦」﹙KingWen`sEightTrigrams﹚。(周文王西元1135年逝)
有學者立論說「文王八卦」為「時間圖」,舉出《說卦傳》曰:「帝出乎震(thearousing),齊乎“巽”(conformity),相見乎“離”(shiningbrightly),致役乎“坤”(thereceptive),說(悅)言乎“兌”(enjoyment),戰乎“乾”(theactive),勞乎“坎”(waterydepths),成言乎“艮”(keepingstill)。」如果把「帝」字以古中國地區植物生長的情形來說明,則甚能清楚為何說「文王八卦」是「時間圖」。
植物於「震」(Zhen)卦的春分季節冒出芽;
到「巽」(Xun)卦的立夏時,平齊的初長成;
到了「離」(Li)卦的夏至時,則可望知成長的為何種植物;
在「坤」(Kun)卦的立秋時,長得就像能役使的軍隊般壯觀;
那麼「兌」(Dui)卦的秋收季節,會帶來了甚大的喜悅;
但是為了明年的再度結果收成,必須度過寒顫﹙戰﹚的「乾」(Quian)卦立冬期以及「坎」(Kan)卦苦寒的冬至期;
然後保藏的種子、野外的植物將在「艮」(Gen)卦的立春時開始播種生成,這就是植物循環成長的過程。
那麼為何「文王八卦」是「時間圖」?
這就十分清楚了。
相對於「先天八卦」有學者立論認為是被應用為「空間圖」,而為何〈陽宅學〉談的也是「空間」之運用,卻以「時間」特性的「後天八卦」來使用,這也是必須解釋清楚的。
我人皆知〈八卦學說〉(theEightTrigramsTheory)源自《易經》﹙IChing﹚,是最早應用在北半球(theNorthernHemisphere)的古代中國大陸(AncientChinesemainland)地區,而對用來作為“地理”(Topomancy)、“風水”(FengShui)“陰”(Yin)、“陽”(Yang)宅的判斷,也是一直離不開以〈八卦理論〉(LogicoftheEightTrigrams)作為〈方位學〉(theDirectionTheory)的基礎。
唐密不空法師於《宿曜經》以為空、風、火、水、地,逆其次第,配於東、西、南、北、中;
青、赤、黃、白、黑,採即事而真之意,且依本覺下轉之本有胎藏界十因之義也。
善無畏於《尊勝軌》以地、水、火、風、空,順其次第,配於東、西、南、北、中,由於「始覺」上轉之修「金剛界」中“因”之義也。
依不空之將“五行”代入“五方”(thefivedirection),以地大為中央大日如來﹙Vairocana﹚,中央(center)屬「土」(Earth),是發心之位;
以北方為不空成就如來﹙Amogasiddhi﹚,北方(north)為壬、癸、亥、子、丑屬「水」(Water),是發心之位,由“乾”與“艮”統之;
以空大為東方阿如來﹙Akshobya﹚,東方(east)甲、乙、寅、卯、辰屬「木」(Wood),為方便究竟之位,由“艮”與“巽”統之;
以火大為南方寶生如來﹙Ratnasambhawa﹚,南方(south)丙、丁、巳、午、未屬「火」(Fire),為成菩提之位,由“巽”與“坤”統之;
以風大為西方阿彌陀如來﹙Amithaba﹚,西方(west)為庚、辛、申、酉、戌屬「金」(Metal),是為涅槃之位,由“坤”與“乾”統之。﹙另有深義,限於篇幅,請參考佛學大辭典﹚
我們祖先對山川靈秀、擇地相宅的能力記載於《書經》中有〈周公卜京〉書卷;
《詩經》中有〈公劉相宇〉書卷。
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五行之義〉篇曰:「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是故,木居東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氣,金居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顯然是以五行觀來描述北半球特別是中土的地理環境。
是知“五行”(thefiveprimaryelements)又為氣候的代名詞,氣候之變遷會影響環境,甚至人的性情,從環境推測休咎,是古來命理與地理學家的根據。
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地、水、火、風、精氣、元氣等原素構成的,古中國、古天竺也有如此的看法。
佛教承襲部分古婆羅門(Brahmana)文化,認為宇宙有四大元素:
地、水、火、風,稱為“四大皆空”。
但佛教或西藏密宗再加一大元素「空」,而成為五大元素或“五大”。
而佛教“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唯識宗”、“相宗”、“有宗”、“有相宗”)再加二大元素──「心」與「識」,而成為六大元素或“六大”。
可見“四大元素”與“五行”的立論又如此接近,所以兩方交流順暢。
現代的《易經》學者發現,地球內核的液態“金”﹙鐵、鎳﹚,屬“震”卦;
地球的地幔內涵熾熱的岩漿“火”,屬“離”卦;
冷卻的地表殼有大地與高山“土”,屬“坤”與“艮”卦;
佔百分之七十海“水”湖澤,屬“坎”與“兌”卦;
長在陸上的樹“木”,為風所動,屬“巽”卦;
太陽光照射,讓萬物提生,屬“乾”卦。
這不正是“五行”平衡下的狀態嗎?
道家則認為萬氣的本根是:
太始青色金光有純陽離子,造成“甲木”之因,純陰離子造成“乙木”之因;
太初赤色金光有純陽離子,造成“丙火”之因,純陰離子造成“丁火”之因;
太古黃色金光有純陽離子,造成之“戊土”因,純陰離子造成“己土”之因;
太素白色金光有純陽離子,造成“庚金”之因,純陰離子造成“辛金”之因;
太色易黑金光有純陽離子,造成之“壬水”因,純陰離子造成“癸水”之因。
中醫把青色木氣視為肝臟氣;
赤色火氣視為心臟氣;
黃色土氣視為脾臟氣;
白色金氣視為肺臟氣;
黑色水氣視為腎臟氣。
配合有顏色的藥植物,發展出以治本為先的養生治病術。
中醫一直離不開“五行”理論的運用,因為“五行”就是地球的特性。
千百年來從西域絲路傳來漢地的佛教,一直隨著西域各國在複雜化,並漸漸地與中國儒家、道家精神交流,而形成特殊的中國佛教,很多哲學理論也逐漸有了中國特色。
大乘佛教傳入後,早先大多是採用中土名相思想來翻譯佛經。
因此,“漢傳佛教”建築雖然也隨著各部派的修行方式,有了不同的布局。
但是中國儒家的“陰陽”、“八卦”等符號也併進,上了佛教的殿堂。
佛教的密咒、方術在漢初傳入中國後,首先依附古老的陰陽、五行、圖讖、神鬼信仰。
如早期的譯經把涅槃譯作“無為”,襄楷的奏文稱佛教為“道”,並說“此道清虛,貴尚無為”。
以後更與儒、道相互交融,中、印混雜,所編纂的新佛經就流傳開來。
牟子在《理惑論》即稱佛教為“佛道”,一般人也稱沙門為“道人”。
雖然大部分的人大都相信道教抄襲佛家的三世因果及生死輪迴的說法,但是禪密兩宗也未嘗不是抄襲中土文化,甚至易學及道教之言。
佛教的標榜練心,卻是一直未變,引入佛經裡的中國特有文化,本來就與印度文化無關。
那是一種方便法門,是為了解決現世的困難所採用的權宜手段。
但是,後來一些附佛外道,卻特別喜歡以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概念,隨便歪曲解說佛經,直至他們去世了,仍然對正法是一大團的迷惑。
而且是一個盲人,牽引著一群盲人,不知要往那裡去,這才是最大的隱憂。
最近台中蕭登福教授更指出,的確有很多佛經受到中國道家、道教思想的影響,如九宮圖、五方、五帝等被借用在密教壇城、五方佛之教法上,值得重視。
對一個能到達「空無邊處定」體驗的佛法修行者,就不會受到五行的限制,而悠遊三界。
從許多傳記裡,我們卻看到修行功力深厚的大師們本身也精通地理風水的學問,如憨山大師、見月老人、虛雲老和尚等古德、大師,在修築古庭、祖寺時,均能以優秀的風水常識來配合建築。
因為面對大多未修行開悟的徒眾,不良的環境將妨礙修行。好比熱天大家都汗流浹背了,不開冷氣,卻勸說﹕「心靜自然涼﹗」這根本是錯誤要求。
○《大日經》的擇時、擇地指示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一〈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曰: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頭面禮世尊足而說偈言:佛法離諸相,法住於法位,所說無譬類,無相無為作。何故大精進,而說此有相,及與真言行,不順法然道?爾時薄伽梵,毘盧遮那成佛,告執金剛手,善聽法之相。法離於分別,及一切除妄想,若除淨妄想,心思諸起作。我成最正覺,究竟如虛空,凡愚所不知,邪妄執境界。時方相貌等,樂欲無明覆,度脫彼等故,隨順方便說。而實無時方,無作無造者,彼一切諸法,唯住於實相。復次秘密主,於當來世時,劣慧諸眾生,以癡愛自蔽。唯依於有著,恆樂諸斷常,時方所造業,善不善諸相。盲冥樂求果,不知解此道,為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
可知大日如來也交代執金剛秘密主為隨順未成就的修行者,應先說「有相」之時﹙擇時﹚、方﹙擇地﹚相貌等,為的是先能度脫眾生離開時、方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業報故,才能證入實相。
天地之氣交感,若有助於人,則感應能「靜電」平衡而和諧。
古人謂:「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行勵於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星之所臨,地之所鍾。」
又說:「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浮圖。」禪坐之士必能體察天地奧妙,可惜當今深入禪坐之人已太少,只誤信一句佛號就要代表三藏十二部,完全失去“擇地”的能力。
靜坐者可以吸收地球傳上來的低頻波,達到調整腦波的功能,強化身心、甦醒覺性,尤其都在數千年的老樹下修行成道,是七佛應化的最佳環境指示,卻被今人忽視了。
○來華高僧精通天文地理
無論高僧弘法或古德行腳都必須具備良好的常識,才能遠途跋涉去到異域。
古代中外高僧能除病、療疾以自利利人,又能“堪天”、“觀象”者甚多。
東晉《名德沙門題目》評論高僧于法開,說他“才辨縱橫,以數術弘教”,既行醫治病,又“堪天”、“觀象”、“卜算吉凶”;
既懂“醫方明”,又通“工巧明”。
諸《高僧傳》對通“曆算”僧記之甚詳:
東漢安世高通“七曜”、“五行”之象、風角雲物之“占推”、“步盈縮”悉窮其變;
西晉道安“陰陽”、“算數”皆能通;
東晉于法開以“數術”弘教;
被南燕朝慕容德封為“東齊王”的僧朗善長“占候”觀氣象;
孫吳康僧會綜涉“天文”、“圖緯”;
後秦鳩摩羅什“陰陽”、“星算”莫不畢盡;宋求那跋陀羅“天文”、“書算”該博;
宋僧含篤志“天文”、“算術”;
北齊僧范洞曉“七曜”、“九章”;
北齊道辨偏解“數術”;
隋法遠“算曆”、“五行”洞幽其致;
唐高祖時,善慧對“九章”、“律曆”、“七曜”盈虛,皆吞若胸中,抵掌符會;
唐高祖時,慧斌尤明“章曜”;
唐玄宗時,一行詳究“陰陽”、“讖緯”、“算術”;
唐穆宗時,惟良解“天文規律”。
規畫天台國清寺的智者大師,更是一位通曉“度量”、“測算”的建築家。
中國佛教寺院的選址常以群山環抱、溪水充沛、景緻優雅為主。
如果談“漢傳佛教”建築,卻不具備中國“地理風水”的常識,似乎未能把中國建築的精神表現出來。
由於〈地理風水學〉並不在現代正規學院裡教授,現代人又無法深入了解龐大的“風水”、“地理”古文學說,便一律以迷信視之,造成此類學問的被忽視、漠視。
○禪宗佛寺建築的風水觀
從《景德傳燈錄》卷九:「時司馬頭陀(參禪,外蘊人倫之鑑,兼窮地理,諸方開院多取決可)自湖南來,百丈謂之曰,老僧欲往溈山可乎?
對云,溈山奇絕,可聚千五百眾,然非和尚所住。
百丈云,何也?
對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設居之徒不盈千。
百丈云,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
對云,待歷觀之。
百丈乃令侍者喚第一座來(即華林和尚),問云,此人如何?
頭陀令謦咳一聲行數步,對曰,此人不可。
又令喚典座來(即靈祐禪師),頭陀云,此正是溈山主也。
百丈是夜召師入室,囑云,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
文中可見中土“禪宗”對面相及地理風水均十分注重。
今之台灣佛教多屬淨土宗,常奉近代“淨土宗”祖師之言為金科玉律,如《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之《顯正辨誤》中說:「堪輿家言,何可為準?
若如所說,則富貴之人永遠富貴,何以高門每出餓殍?
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每多壽短?
自漢以來,無有過四百年者。
貧人眾苦交集,又欲得吉宅、吉穴而不得,是欲免苦,而又自設法以令苦更深遠也。
汝但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一心念佛,展轉勸人。」
「世人不在心上求福田,而在外境上求福田,每每喪天良以謀人之吉宅、吉地,弄至家敗人亡,子孫滅絕者,皆堪輿師所惑而致也。若堪輿師知禍福皆由心造,亦由心轉,則便為有益於世之風鑑矣。又堪輿家,人各異見,凡古人、今人所看者,彼必不全見許,以顯彼知見高超,實多半是小人之用心,欲借此以欺世盜名耳。試看堪輿之家,誰大發達,彼能為人謀,何不為己謀乎?」
大師所言心切,誠然無德之人必遭禍殃,封建時代各朝末世皇帝所敗之因,皆是荒淫缺德,致天理不容,雖有吉宅宮殿,亦無能享用。
一般富人子孫敗德不修,常鬼使神差般變賣田宅,讓後來有德之人購得,此乃因果不爽。
台灣俗諺:「福地福人居」
缺德無福之人,當然無法獲得吉地、吉宅。
宗教建築若能選擇吉地興建,便得信徒擁護,古來實例甚多。
除非是頭陀苦行,少有開山祖師故意將寺院建在荒郊野外、人煙稀少、環境險厄之地,否則如何接引塵世眾生?
期求「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印光法師亦見民國初年之堪輿師不學無德者多,故有上文之感嘆。
有趣的是中國大陸的天津大學、東南大學等建築學系相關學者,發現古代〈風水術〉裡有某種科學與合理的成分,最近十年來尤其比台灣的學者下了功夫,大量研究這種老祖先傳下的建築選址、規畫、設計、營造的特殊法則,知道〈風水學〉具備了中國古代哲理、美學、心理、地質、地理、生態、景觀等方面的豐富內涵,更包含著順應大自然的重要典範﹙語見《風水理論研究》前言摘要﹚。
那麼,如果法師懂得地理風水,卻不能建議建築師參考;
或建築師懂得地理風水,卻不能用來設計寺院,合理嗎﹖
○明代寶華山見月律師重視地理風水的實例
見月律師身長大、頂有肉髻,依亮如老法師剃度時,得法名讀體,號紹如。崇禎九年西元1636年,在保定遭遇兵馬驅迫,逃難途中,因感未能實現弘法利生,以「紹如」披剃師之命號,更無法「讀」教法身理「體」,不明所詮之理,若「理明則詮忘,猶因標指見月,月見則指泯」,遂改號見月以自惕。
《一夢漫言》卷下提到﹕「崇禎十四年,西元1641年,七月一日松江府超果寺戒期執事圓滿,回華山。
華山寺宇乃敕建之處,皆內監督理修造,方向未合,故爾常住不興,寂光(三昧)和尚擇期改向,唯銅殿不動,餘皆移轉,工費浩繁。…卸瓦運磚,一一莫不以身先之。」
「至夜間憶初改向時,和尚吩咐達師等,吾塔將來可建大殿之後。余每見諸方叢林,凡正殿後有塔者,皆不能興,應先請和尚自訂其處。次日至方丈,方便白云,和尚已喜允建壽塔,不知決定建於何處。和尚云,爾等忘了,建在大殿後。余云,曾聞堪輿與和尚論地脈有三轉,大轉歇一百二十年方興,中轉歇八十年方興,小轉歇四十年方興。其大殿後是來脈,倘脈轉不興,後人謂塔傷風水,恐有更易,莫若見於龍首之地,以保永遠。塔興則常住興,常住興則塔興。和尚良久乃云,依汝所言,建之龍首。彼時達照師及慧牧上座等侍旁,余云眾師已聞和尚親言,塔不
建後,決定建前。」
其中方向未合、擇期改向、地脈、來脈、脈轉、方興、龍首等用詞,都是注重風水地理的明證。
○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重視地理風水的實例
既然中國佛教建築只是中國建築的一部分,而興建中國建築就必須對〈風水學〉有正確的認識。
為了證明中國佛教建築也重視地理風水,讓我們再翻閱一下民國八十六年和裕出版社出版的《虛雲和尚自述年譜》。
西元1959年禪宗高僧虛雲老和尚圓寂,世壽一百一十九,是近代已知最高壽的出家人之一。
虛雲和尚寫《重興曹溪南華寺記》﹕「萬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公清山始入山重興祖庭,意欲填築龍潭,統一各家方位,糾正山向。越時八載,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後雖重來,不久示寂。」「寺後橫山是象牙,乃本寺之主靠山。」
「自憨山挑培以後,歷次修繕者,不審山脈,削去靠山,使飛錫橋直衝寺後,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龍潭之右小崗,形似象鼻,係寺內之白虎山,挖斷數處,包圍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
外往算溪路之山坳,破缺多處,正當北風,又無叢林掩護,此三忌也﹔
寺之前後靠山不正,舊日頭入山門,即在現今西邊大樟樹林內,中有深坑。
如現今曹溪門前,墓地坵陵起伏,穢積亂藏,坎坷寓目,幽明不安,此四忌也﹔
雲海樓下之井,名羅漢井,在舊天王殿西邊,井右有一高坡,逶迤達天王殿門口,成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
寺後大山,雖號雙峰,其實太弱。
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窪為背,是以子孫日漸衰弱,雲至曹溪,房分只有五家,其數不上十人,不居寺內,各攜家眷,住於村莊,耕植牧畜,無殊俗類……獨於其肉身所在道場,區區咫尺之地,輒不及百年而即中落者,雖曰人謀之不臧,要亦未嘗非地形之失利。
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岩虛語哉﹗
雲察勘既竟,商諸李公,先定山場,以圖展布。」
曹溪南華寺是禪宗六祖肉身成道道場,經憨山大師整修七百多年後,竟然淪落如此地步,若非民國三十年冬,再經虛雲老和尚重修,可能蒙塵消失了。
可憐後代禪師獨標「無我、無心、融於大自然、配合大自然、不見形式。」
忽視世間有形,卻無法照顧後代子孫,嗚乎哀哉﹗
為了重修祖庭,虛雲老和尚乃「預期十事」,次第進行,其中﹕
一.更改河流以避凶煞,幸一夜之間雷雨大作,水漲平堤,改反弓水為一字案,莫非神助無法促成。
二.更正山向以成主題,外闢廣場,栽種樹木,綠蔭翳天,白雲覆地,望之儼然一清淨道場。
三.培山主以免坐空,及築高左右護山以成大場局,中鑿蓮池,象鼻之吸水處也。
四.新建殿堂以式莊嚴,其方向以坐癸丑向丁未癸丁八度兼丑未線,將與寶林門同一方向,既協定星,復觀大壯,堂堂正正,燁然巨觀,外像象王之居,中施獅子之座。
均顯示禪門開悟者虛老精到之處,非不學者所能知悉。
民國三十八年,虛雲老和尚一百十歲,回雲門裝修全堂聖像。
雲門寺前經虛老「審地為基,配合山川形勢,燮理陰陽風水,更正山向,重奠地基,蕩掃榛蕪,大興土木,廣造梵宇,歷時九年﹔中央大雄寶殿坐西北向東南,辛山乙向,正對觀音嶺,案山佳勝,諸峰羅列,並有大小旗山,形成貴人拱衛之象,全寺梵宇稱合整個天然局勢,後座穩靠,前面開展,左右擁護,凶煞盡避,吉向全收。」
又虛雲老和尚對鼓山蓮公老人圓寂入塔法語曰﹕「擇地於白雲峰下,石鼓山中,靈祖留下,為古寺基,名曰華嚴,華上湧出無縫浮圖,八面錦秀,最妙第一,亥山子向,兼乾丁亥分金,四界分明,護神圍繞,今朝奉蓮公老人居此勝幢,一切時中,吉祥如意﹗」亦再再不忘兼顧風水地理,作為奉塔之參考。
故知虛雲老和尚洞見主山不正,是佛法不興其因之一,即配合山川局勢,詳加燮理,務求門庭興盛為要。
今見未學、不學者強辭奪理排斥地理環境學的重要,特舉虛老之實例以規勸之。
密宗高僧也懂得風水學,顯教法師不懂怎麼辦﹖
傳說「七佛之師」文殊師利菩薩(ManjusriBodhisattva,曼殊師利菩薩)因為道場在五台山,特別照顧中國人,傳給中國人無數的“星象”、“卜卦”、“風水”的常識。
目前許多佛教居士精通“五術”﹙山、醫、命、卜、相﹚,就特別供奉文殊師利菩薩。﹙西藏認為摩訶支那﹙MahaChina﹚的曼殊皇帝心中都曾獲得怙主曼殊——文殊菩薩的光明加持﹚
寺院、陽宅既然蓋的是中國建築,應該有〈風水學〉的常識配合。
中國古代的風水地理師相當於現代的景觀建築師,〈風水地理學〉是從前必備的常識。
而現代課堂不教,教授建築系的老師不懂的居多,反正古今流行「對不懂的就批判為迷信」以掩飾其無知,加上家傳的地理師又不擅長傳道授業,尤其如今社會上小部分的風水師、地理仙仔的品行不佳,引起反彈又經長期打壓,使〈風水地理學〉的地位每況愈下,真是十分無奈。
但是寺院──佛教建築既然蓋的是在中國的建築,應該有〈風水學〉的常識配合來適應環境才是。
後世有佛教建築的產生,如佛教初傳中土,中國信徒的「捨宅為寺」,也只是民居形式的一種。
等到帝王崇信佛教後,因大師宣稱釋迦牟尼佛是天竺太子身分,超越金輪王,所以佛寺建制就特許比照宮殿,而宮殿建築是特別講究風水地理的,但屋瓦則依建寺者身分,分別為黃、綠等不同顏色以用區別。
○中土的左尊右卑
中土傳統習俗,認為「左陽、右陰」,尚左尊東。
人之相處時,男左、女右,男尊女卑。
中土寺廟、宮殿大門前擺設的石獅,也是左雄、右雌。
但天竺佛教則尊右﹙西﹚,《華嚴經》中〈淨行品〉云:「右繞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釋氏每言偏袒右肩,右繞、右跪”,右繞即順時鐘方向繞行。
至於安排東西兩地的首座祖師或處理社會世俗性質諸事,中土佛寺則兩者兼顧,有關弘法之宗教行為事項列於西側,而屬世俗者則位列東側。
故有“左﹙東﹚廚庫、右﹙西﹚僧堂”的約定安排。
其實,中土的陽宅觀念就是把房屋當成肉體,人居陽宅久後,習慣性會把心思充塞房屋,如果房屋有缺陷時,就會反射影響人體,以「陽宅擬人化」來兆應吉凶。
所謂「人造房屋,房屋造人」,一點不假。
習慣來說,我人常用左手守備,以右手攻擊或取食物,就飲食席位的安排,主位左邊大位是主客席位,右邊是次要的客人席位,允許主位客人右手來犯,可以容忍。
但右手邊如果坐左撇子的客人,挾菜時會與主人右手交錯,造成不悅。
在中醫針灸學上把額前部位名為“明堂”,陽宅大廳(常都是供奉神明、祖先的)望出之前庭也叫“明堂”,這兩種學問都是看重明堂的重要。
不妨把左手(龍)邊心臟靠近的部位,當作守備的警戒處,右手(虎)邊是攻擊的防禦處。那麼陽宅或陰宅主張「智慧尊貴龍方出貴人,宜高、宜動、怕臭;
凶神惡煞虎方是劫財,宜低、宜靜、怕鬧」,應該都是人體生理上適應性的主張。
○環境不佳會影響修行
另如“喇嘛教”(Lamaism)有一則修行的故事﹕
有位喇嘛(Lama)久修無果,請示上師(Guru)後,上師要他將關房的窗戶全部打開,結果真的修成了。
初級禪修的人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若環境不對,大殿偏斜不正,佛法正果不容易達成,虛雲老和尚深知此道,故特別重視環境的影響力,新潮的未學者,羞矣﹗
易經六十四卦第十六雷地豫卦六二爻:「介」於「石」。
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是先總統幼名蔣瑞元先生後來改名為蔣介石、字中正的依據,可見有高人之見。
筆者同門師兄弟劉居士曾至尼泊爾,參觀蓮華生大士修行成就的山洞,用“羅經”一測,正是坐雷地「豫」卦,有六五爻“恆不死”之祥瑞,可見中土易卦的科學性極高。
○其他有關佛寺風水的人物介紹
《江西通志》寫:「司馬頭陀習堪輿家言,歷覽洪都﹙今江西南昌縣﹚諸山,鈐地一百七十餘處,迄今猶驗。
一日至奉新﹙江西奉新縣﹚參百丈,曰:『近得湖南一山,乃一千五百善知識所居。』
百丈曰:『老僧可住否?』
曰:『不可,和尚骨相,彼骨﹙肉?﹚山也。』時華林覺為首座,詢之,不許。
一見靈祐,曰:『此為山主人也。』後往住山,連帥李景讓率眾建梵宇。
請於朝,賜號『同慶寺』,天下禪學輻輳焉。竟如其言。」司馬頭陀著有《水法》、《穴法》、《玄關同竅歌》。
世傳有司馬頭陀與其徒劉達僧之問答篇為《達僧問答》留世。
宋有鐸長老者,一名托辜長老,曾為豐城孤羅山聖母庵之住持,精通相地術,自云:「貧納得神龜點化,又遇邱延翰師門人青衣子師日夜講究,求其指點,方明理氣。」
民國初年,曾與弘一大師同任教上海梵王渡聖約翰大學的尤惜陰居士,後出家法號演本,出家前著有《東方之科學宅運新案》上下冊四巨卷、《宅運圖解全集》、《人間天眼指南》、《宅運撮要》等書。
西元1945年間,新加坡毘盧寺雪山法師至金馬崙開山,建三寶寺剎,恭迓演本法師卓錫住持,四眾皈仰。
法師更宏具規模,得王碧蓮居士發心贊助,增建「法輪圖書館」於寺後山,該館俯瞰山色,雲靄隱沒,氣象萬千。
出家後著作猶多,如《禪家不夜城》、《眾福之門》、《提高道風寺風》、《金剛經妙解》、《報恩經》、《修證圓通》、《進化家庭》等等,給菲、暹、星、馬等國弟子啟示良多。
寫於五代後漢隱帝乾祐三年﹙西元950年﹚的《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寺記》說:「有鄉人魏大醜,收以材石,構成佛堂於此山之西北,鎮壓風穴,即今之院基是也。」及《三聖山三幕寺事記》寫:「然則古人之所謂建寺創剎,以鎮山川氣脈,而使之祝厘幫家者,尤曉明白矣。」古人都深信靠佛祖的神秘力量,只要建有寺、塔即可改變風水之不利環境。
所以,這也是談及佛寺風水的書籍並不多的原因。
明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碑文載:「風穴白雲禪寺者,誠禪栖之佳地也,層巒環拱,狀若蓮花。」
又《金陵梵剎誌》記栖霞寺說:「寺在攝山,一名繖山。有中峰屹然卓立,迤邐南下,左右環抱如拱。」
及《慧因寺誌》言:「今南山慧因禪寺後唐天成二年﹙西元930年﹚吳越忠武肅王建,初稱慧因禪院。面玉岑、背兔嶺,赤山左翼、南峰右踞,箕泉、蛟窗二水合流而南繞於寺門,環轉而東北,迴龍橋復出赤山,埠達於西湖。…宋蘇東坡建蘇堤,欲取土於山以實之,而諸山多石不便畚運,惟赤山純土濱湖,易於輸載。堤成而山已夷而﹙平﹚原矣。形家言去此山,則慧因失其左臂,行不利於茲寺。文忠﹙東坡﹚矢於佛前願為伽藍神以護之。命增己像於華光之右,嗣後屢著靈應。」以上是中古禪寺風水選址的例子。
佛寺建灶之事屬俗事,與佛殿或塔本身具有神聖力量不同,故建寺時常會兼顧廚庫灶位及開門的風水問題。
康熙年間刊印的《地理直指原真》一書提到:「佛寺安灶與俗家作灶同。監齋司不可朝內供奉,須奉祖為吉,如逆供主有口舌,出入懺逆,十三時師不吉。
或灶向南,謂順灶吉,向北謂逆灶凶,並人口不安出懺逆。
灶門左右有門沖吉,……不論坐生,只要起造五進為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殊不知土山、金山皆合為是,若木山、水山皆非也。
至於開門之法須依八宅周書例。
然佛門坎、艮、震、巽、離、坤、兌七﹙坐﹚山可開正門﹙指位中軸線上﹚,惟乾﹙坐﹚山一局,辰、巽、巳三向不可開門。
或從青龍首乙位出入,或從白虎首巳﹙疑是辛字之誤﹚上開門,謂三福德門最吉。如在辰上開門,主間非、火厄大凶。
即如徑山﹙寺名,坐乾山﹚山門,向在青龍首乙上開門,後改正門出入,在周書為禍門,果見官非回祿,此最彰明昭著之可證也…作灶法,須坐北朝南,坎山一局,前左箱作灶。
灶坐東向,中官天井謂奉祖灶,大利。
坐天井向東謂無情灶。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so3qZkWTExbaL_GEr7EePezdqA--/article?mid=23&prev=24&next=22&l=f&fi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