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辨識病的傳變《素問?熱論篇》】
有「一日太陽,二日陽明……六日厥陰」的提出,仲景存用其意而不拘泥其說,且謂「陽明居中,主土也。
萬物所歸,無所復傳。
」意味著陽明傳三陰是極少數,事實上,三陰反借陽明為出路(即《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所謂「中陰溜府」)。
太陽篇中有云「二三日者」,有云「八九日者」,甚至有云「過經十餘日不解者」。
可見傷寒的傳經是活法,不是定例。
周學海有這樣的一段闡述:「傷寒傳經,有此經之邪延及彼經者,有前經之邪移及後經者;
合病、並病,皆邪氣實至其經也。
更有邪在此經而兼具彼經之證者,邪在陽經而兼見陰經之證者。
(見《讀醫隨筆?讀傷寒論雜記》)這段闡述比較明白地將張仲景引而不發之意,扼要揭示,頗足參考。
據仲景所述,傷寒之傳與不傳,主要以正氣之強弱、病邪之重輕與是否藥誤有關。
論中最明顯的條文是:「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
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4條)「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250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
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
胃不和,煩而悸。
」(260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
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41條)「太陽病……發熱出汗,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
(246條)「……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9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
(279條)不僅如此,仲景的「知病」,除了辨識病證、病因病機和病的傳變以外,還注意到患者的病史及其新病與久病。
論中有「喘家」、「汗家」、「衄家」、「亡血家」、「風家」、「淋家」、「瘡家」等等明示,可見其知病的深廣,觀察之細緻而精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