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五章中節 學習心得】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晚上7點由術龍老師解惑。
原文: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自己對文章的直譯: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易說:「艱難、窮苦於石,依憑於有棘刺的草本植物,入於那個房屋,未看到他的配偶,不祥、災禍。」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不是被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就艱難、窮苦也,聲譽一定羞恥。不是被占有就依憑也,名分、地位一定不安全。又辜負、玷汙並且高而險,結束的時間快要來到,配偶那豈可以看到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易說:「大眾的功能、效果用推力或彈力送出飛行快速,飛翔力強於離地面遠的城垣這個高處,得到此沒有非好處、益處。」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正規的人隱避才能在軀體,等候機會至開始做,哪裡未好處、益處的存在。有所行為並且未搜求,事情用超越至事實狀況正面存在得到,說話達到用具至開始做者而已。」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壞人、邪惡的人未不屑、覺得羞愧非有感覺、知覺的,未害怕非正當的道理,未看到好處、益處非勉勵,未令人敬畏的非戒止,稍微處罰、責罰就程度之深勸勉、警告,這壞人、邪惡的人此吉祥幸運的。
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易說:『實行文書的複查核正除去、使消失腳趾頭沒有過失。』這個裡面告訴。」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好的、正面的未聚集、堆疊未完全的而達到聲譽,壞、不好未聚集、堆疊未完全的而消失、消逝生命。壞人、邪惡的人用稍微好的、正面的當作沒有好的、有利的並且不做,用小壞、不好當作沒有妨害並且不前往,因此壞、不好聚集、堆疊至不能夠遮蓋、遮飾,過失程度之深至不能夠鬆脫、免除。
易曰:『何校滅耳凶。』」
易說:『什麼文書的複查核正除去、使消失決定的不祥、災禍。』」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不安全者,穩當、穩定他的所在的地方而已。丟掉者,負責、承擔他的在、活著而已。隨便、任意者,正面存在他的管理、統理而已。正確原因正規人平靜、寧靜但是未不記得不安全,在、活著但是未不記得死去的,管理、統理但是未不記得沒有條理、秩序的,正確用品格、修養穩當、穩定至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允許護著不使受損。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易說:『那個丟掉那個消滅,聯綴、連接於包著未開花朵的喬木。』」
老師對文章的直譯: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澤水困卦六三爻的爻辭 易曰:「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於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依憑、按照於棘刺,合乎於他的宗廟,未看到他的配偶,不祥、災禍。」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不是被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卻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也,聲譽一定羞恥。不是被占有卻占有也,名分、地位一定不安全。已經羞恥同時不安全,結束時間快要到達、來到,配偶那豈可以看到。」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雷水解卦上六爻的爻辭 易曰:「大眾的付出、施行用推力或彈力送出,飛行快速,飛翔力強於高城的高處,得到此沒有未好處、益處。」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守規矩者收存才能在品格、修養,等候機會至有所行為,哪裡未好處、益處的狀況存在。有所行為卻未包含,事情用給與、支付到狀況存在得到,話既有的才能並且開始做者而言。」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壞人、邪惡的人未羞恥未具有同情心、友愛心的德性,未害怕未情誼,未看到好處、益處未聽從,未權力使人服從未處罰、責罰,稍微處罰、責罰並且大勸勉、警告,這壞人、邪惡的人的吉祥幸運。
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火雷噬嗑初九的爻辭 易曰:『實行複查核正除去腳趾頭沒有過失。』這的稱呼而言。」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正面的未聚集未完全的而促成聲譽,壞、不好未聚集未完全的而促成消逝名分、地位。壞人、邪惡的人而稍微正面的當作沒有有利的卻不做,而稍微壞事、犯罪的行為當作沒有妨害卻不停止,所以壞事、犯罪的行為聚集、堆疊到未能夠遮蓋、遮飾。
易曰:『何校滅耳凶。』」
火雷噬嗑上九的爻辭 易曰:『為什麼複查核正除去了不祥、災禍。』」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病重者,居他的職務、等級的人。消滅者,護著不使受損他的積聚的人。沒有條理、秩序者,事實存在他的管理、統理的人。正確原因守規矩者居卻未不記得端正,積聚卻未不記得消滅,管理、統理卻未不記得沒有條理、秩序的,正確用名分、地位穩當、穩定至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能夠、適宜護著不使受損。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天地否九五的爻辭 易曰:『那個消滅那個死去的,聯綴、連接於未開器具。』」
學習後的理解:
本篇是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五章的中節,文章中多次提到易曰,論述的是易裡面三百八十四爻基礎情境的爻辭,對於基礎情境之前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的,在老師多次解惑之後稍微有一點了解。
情境的由來無非兩個途徑,一個是格局造就出來的,一個是選擇造就出來的,只要進入到情境之中就會產生出無數與之關聯的情境,每個人遇到的有相似但絕對不會相同,因為情境就是一種感受,所以相同的情境不相同的選擇,造就出各自不同的感受,並且沒有任何依據可追尋,雖然只有三百八十四的基礎情境論述,但是足已經控制了我們,這才是真正的天機,常人可能很難了解。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之前理解這句話在說一個人困苦受限的原因是因為頭腦沒有知識,就像一塊石頭一樣,行為處事四處碰壁舉步艱難,這種情況根本看不到最初想得到的好處與益處,呈現出不祥與災禍。
實際這句話引用澤水困卦六三爻的爻辭情境,告訴我們一個人想要改變,但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累積下來還是被困,想要用力擺脫困境但找不到方法,後面又面臨很多難關,就好像很多刺擋住你前進的道路不能拔除,這些刺都是形成於你自己頭腦裡的想法與思維模式,所以想要得到更好的未來或所需是不可能的,事實是自己將自己困住,依然順從於自己的方式,離不開最初的中心思想,劇本情境的角色扮演也是從這裡開始,之所以稱為凶,是因為進入到這個情境裡面沒有看到期待中的美景。
我們人有時候就是這樣,最初的想法可能是美好的,但實際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遠遠超乎自己的想像,在面對困難不能迎刃而解的時候,往往選擇順從自己錯誤的思維模式,造就出一個接一個錯誤的情境出來,改變了當初選擇所需的結果。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之前理解是老師在敘述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是自己的知識與想法不成熟,不是被環境條件所限制,處於窮苦中名分地位等聲譽必然受到恥辱,只是一味的以占有為目的,認為得到了就是屬於自己的,殊不知品格修養及身份地位同樣存在同樣不安全,有可能你所得到的根本就不是屬於你的,這其中有著巨大的風險,到最後可能背道而馳,根本沒有利益而談,最終是一無所獲。
實際的意思是老師在告訴遇到這個情境的人,不是被環境與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而是不能解決自己心理已經受環境與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一個人不會去做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但若是找到與自己相關的事情而不能解決遇到的難關,說明這個人的方式方法有錯誤,如果不能修正錯誤的方式方法,只會一錯再錯,就像一句謊言需要無數的謊言來遮掩一樣的道理,一旦謊言被揭穿,將面臨無地自容的尷尬局面。
有時候困難真的是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難占有你所有的心思,還沒去做就想到不能解決那些困難,人的無知是產生害怕困難的原因,不是不想或不是不能解決困難,是根本就不付出實際行動去做,這種人想要得到名分與地位的想法將存在不安全與遭到質疑,在恥辱中結束美夢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這樣的人都可以成功,那真的是見鬼了,一個人有真才實學應該是不怕遇到困難的,因為困難是真正證明才華能力的最好方法。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之前理解為一個人想要捕捉到目標物,只有配套工具是不夠的,還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射擊才是最有力的,那樣必定會得到你所捕捉的目標與利益。
實際這句話引用雷水解卦上六爻的爻辭情境,告訴我們如何利用分散資源來分擔風險,這才是一個商人的方法,懂得如何運用四兩撥千斤,依靠大眾一起付出與幫助來提升自己夢想或事業發展更順利,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無非就是錢,關鍵是有錢之後你如何支配你的錢,是要存在銀行要一個數字而已,還是用於所需把它分散來得到更多的保障,所以遇到這個情境就表示將會有貴人來幫助你策劃,滿足或達到你的所需所求。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之前理解為有目標理想,還需有必備工具,加上人才能的展現,想要成功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正規的人都會努力學習掌握各種專業技能於身,蓄勢待發適時而做,這樣就不會存在大的過失,過程中有依有憑,不會產生這裡沒準備好,那裡沒做好的狀況,既然決定要做,就一定要有成功的決心與把握,使之才能運用相應工具而取得實際效果。
真正的意思是繼續上面解釋貴人幫助的是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第一你要有自己的理想目標,第二要具備相對可用的資源,第三是執行才華能力的展現,具備這三個條件加上貴人的策劃輔助,才可以得到十足的發展。
之所以提到君子,就是告訴我們怎麼做才是正規的方法,才能得到貴人的輔助,首先是你的目標想要做哪種行業,你就要累積提升這個行業的技藝才能,已經具備了這個行業的專業修養,再來等待時機來臨開始去做,自然有好處與益處的狀況實際存在,這其中不包括只想用投資來獲得回報的人,例如投資股票或彩票等等,因為這不是商人的方法,投資與投機在於一個是付出能力實際運作,一個是怕付出,所以只有既有的才能並且想要做大事者才是真正符合貴人輔助的人。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之前理解為老師在用君子與小人,行為處事的方式來說明所得到的結果,之所以被稱之為小人,就表示這種人不會顧及到什麼是羞恥,不知道什麼該想該做,什麼不該想更不應該做,所以不會懼怕那些正當的道理,沒有看到他所認定的好處與益處就不會去做,沒有遭到懲處之前不會就此罷手,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在得到告誡或懲罰可以知錯就改者,才會有機會轉變成正規的人。
實際是老師在說,如果要是一個小人他不會有羞恥之心與同情友愛之心的德性,知錯不改就屬於沒有羞恥心,不顧及或辜負他人的感受就是沒有同情友愛之心的德性,無論你如何指責他也不會害怕,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正當的道理,沒有看到好處也不會聽他人的勸說,更不會去做,沒有處罰依然有恃無恐,如果犯錯得到懲罰而修改錯誤,這是小人的福氣,因為他還有機會得到貴人的輔助,如果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其結果就會變成一個惡人。
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之前理解為這句話在提示我們做事情要制定規範條例,形成文字的規範條例才具有約束力,它可以讓你找到做錯事情所要付出的代價,有理有據,不會產生誰說誰有理的狀況。
實際這句話引用火雷噬嗑初九的爻辭情境,因為前面提到將得到貴人的扶助,所以進入到這個情境之中會呈現氣勢盛大,接下來將要面臨的就是有沒有決心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取得更大的發展,無論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成功,都要展現你的才能,善於發現過程中的弱點,人的選擇無非只有兩種,要還是不要,選擇的結果是改變下一個情境的開始,所以是要一步一個腳印,還是自欺欺人,下一個進入的情境是絕對不會相同的。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之前理解為我們如何處事的方法,一個人想要取得功成名就,就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從點滴的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之,只要是好的正面的事情哪怕再小,我們都要去做,慢慢積累,時間久了自然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反之壞的事情同樣是如此,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認為做一點壞事沒關係,不會妨害到誰,慢慢就會變成去做更多的壞事,時間到了自然會受到嚴懲,在想免除或解脫懲罰為時晚矣。
真正的意思是說,如果好的正面的不去實行,就是在累積負面的東西,這樣可能會失去很多的機會,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很多人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等到累積的錯誤發展到殺身之禍時,只能是被淘汰。
易曰:『何校滅耳凶。』」
之前理解為這句話告訴我們,這就是形成文字規範與條例的作用,它可以讓你知道什麼是好的正面的,該去怎麼做,什麼是壞的不好的,如何消除或改正。
這句話引用火雷噬嗑上九的爻辭情境,告訴我們由上面的反思而產生這裡的困頓,因為之前提到的都是美好的,但現在面臨的卻是擺脫不了的困境,這些的困境都是自己壞的習性所造成,人最困難的就是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只是流於口頭上的改正,根本就不去付出實際行動來修正自己的壞毛病,面對現實中遇到的困難演變到割裂詐取,編織各種謊言,拆了東牆補西牆認為以此就可以蒙混過關,到頭來還是難逃凶象。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之前理解為這句話老師告訴我們,產生這些狀況的本源在哪裡,總是發生危險的人,要知道是他所在空間的格局掌控了他的劇本,失敗或消失者,是因為要有更好的衍進,之所以被更替掉,自己認為告訴我們不要運用這套學術隨便幫助人,如果隨便或任意為了目的去改變一個人的格局,必然遭到應有的懲罰,所以正規的人懂得居安而思危,知道哪些是符合被幫助的人,哪些是不符合出手幫助的人,用好的正面的品格修養去幫助那些符合定義的人,得到應該屬於自己的。
實際上老師在說,如果自認為自己位高權重或生活很安穩的人,都屬於病重者,自認為聰明的人,只是等待被消滅的人而已,自認為很善於經營管理,但是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隨心所欲,沒有規矩條理,只會用嘴說我要做君子,但言行舉止與之標準背道而馳,所以真正的君子無論在任何狀況下,都不會忘記遵循正確的思想行為標準,即使有很多的財富與很高的地位,都不會炫耀自己,所有事情都會處理的有條不紊,正確運用知識與才能使自己名分地位達到安穩,並且進一步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之前理解為這句話在說羅盤,因為一切事情的結果都是在時間與空間裡面呈現,什麼時間要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是更替的必然結果,所有的推斷依據都源自於正確的挨星盤,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等待值得使它開放的人來讀懂它。
實際上這句話引用天地否九五的爻辭情境,來告訴我們假如你面臨一個失敗或被淘汰的情境,那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場,並且有一個可以發揮展現之地,與同行業或是同級別展開較量,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商場如戰場,為什麼有很多的企業或是生意被淘汰掉,可能會有很多原因,例如管理問題,市場銷售,產品質量與研發更新等等的問題,關鍵在於經營管理者有沒有掌握推動事業發展的利刃,也就是常說的企劃書,如果不能適時而發展最終難逃虧損破產的狀況。
所以三百八十四爻的基礎情境並沒有固定的吉與凶,更不會分君子與小人,重點在於不同的人相同的情境會造就出不同的結果,好與壞都是源自於本身思維模式與行為處事判斷的標準,一步錯,步步艱難,一步贏,步步為贏就是這個道理。
|